跨国公司老总在中国该如何说话?
导语:最度商业标杆

       2005年5月18日,辉瑞制药总裁杰弗瑞·肯德勒在财富全球论坛专题讨论会上发言,从他的一句“全球假药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的措辞中,我们读到的是“冒犯”的意思。接下来的事情,对辉瑞制药来说无疑是一场危机。
  危机的背后,是“跨国公司老总们如何在中国观众面前发言”这一话题。

辉瑞危机

  在今年的财富全球论坛上,辉瑞制药总裁杰弗瑞·肯德勒表示,“无论是自己还是辉瑞制药都是首次来中国参加这样的论坛”,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重视的同时,杰弗瑞·肯德勒的用词也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氛围的陌生。
  5月18日,杰弗瑞在论坛上的演讲中称,在医药行业70%左右的专利都来自于中国公司,但同时存在假冒药众多的严重问题,并称世界上大约10%-15%的药品是假冒的,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执法工作,更多的努力,来没收和扣押这些假冒产品。希望这方面的执法工作和制裁力度能够加强。”“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制造假冒商品的人蹲监狱的话,可能更令人鼓舞”。
  该言论被媒体报道以后,对于其演讲中引用数据的准确性被广泛质疑。
  5月23日,辉瑞公司发布更正:“辉瑞关于全球的假药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的说法有误,特此予以公开更正,我们对由此错误表述而可能产生的误解及负面影响深表歉意。”
  但是,到了5月25日,对其言语的不满情绪已经由公众舆论的哗然升级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关注。当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司负责人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肃关注辉瑞公司在《财富》全球论坛期间发表的错误言论,同时也坚信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他希望辉瑞公司能够采取更为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消除其错误言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问题还没有结束。更严重的是辉瑞产品面临的市场震荡。5月28日,因不满足于辉瑞的道歉行为,重庆医药商会组织旗下会员联合抵制辉瑞产品,并提出索赔50亿元人民币。抗议活动是,150家连锁药店将辉瑞产品暂时撤下拒台,并宣称不再与辉瑞进行任何形式的技术合作。
  面对媒体公众的质疑、监管部门的严肃关注和销售渠道的市场抵制,辉瑞的品牌危机、市场危机、诚信危机等同时上演,这让辉瑞的公关部门有些不知所措。而这一切都是缘于公司老总的一次公开场合的演讲。

在华说话的艺术

  辉瑞的这次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教训,这让我们明白,跨国公司老总的公开演讲并不是总能带来好的结果,而是一个“地狱和天堂同在”的选择。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范锋表示,辉瑞的这次演讲显然是在对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文化背景不了解情况下,触犯了中国“和气生财”这一中国商界中的情绪规则。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总是需要在当面说些好听的话,就是有什么不好的言辞也要尽量放到背后说。
  从技术的角度看,跨国公司的老总要充分的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讲话的影响力,在演讲中对数据的引用一定要是权威的、获得公认的,要严谨,另外就是尽量不要牵涉到对竞争对手的评价。当然,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自己企业所在行业的裁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这同样需要表达。
  另一位资深媒体与公关专家认为,对数据的引用一定要引用中国官方的数据。比如,中国2002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中国的官方数字是10万人,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是20万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是因为中国官方的统计方法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方法不一样。而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总裁,显然应该引用中国的官方统计数字。因为跨国公司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做生意,而不是要在中国调查某个行业的真实数字,或者追求某个行业的真理。
  跨国公司的CEO一定要分清楚,引用某一个数据并不代表你支持这个数据,也不代表你反对世界相关组织的数字,更不代表你的立场和态度。在引用数据方面,如果跨国公司的CEO一定要引用某一个世界相关组织的数字和观点,在这方面非要“与世界接轨”,其后果可能是触犯中国的相关部门。
  说话的场合决定了说话的性质:我的这次说话究竟是礼节性的说话还是研讨性的说话?这是每一位跨国公司的CEO在说话之前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如果是礼节性的说话,跨国公司CEO的发言应该简短,象征性的,即使要触及到一些问题,也一定要点到为止,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更多的是靠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既然如此,又是象征性的说话,大可不必入木三分;如果是研讨性的说话,在座的人士都是内部人士,而且没有众多新闻媒体在场,此时跨国公司CEO可以尽情发挥一下,对问题研讨得比较深入一些。
  杰弗瑞·肯德勒先生走了,我们还会听到其他CEO的演讲。辉瑞给我们的提醒是,“跨国公司的老总们,说话要谨慎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