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买储备石油的愿望不现实
导语:最度研究·案例

   中国从2003年开始建设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浙江宁波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一期工程的16个油罐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底完成,年底开始储油。这标志着中国为维护本国石油安全正式拉开了战略储油的序幕。与此同时,全球油价高企并一度冲破60美元/桶大关。
    曾有业内人士发表观点称,在油价处于高位时买油以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并不明智。但经济观察研究院认为,希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买到原油的愿望反而会进一步推高市场预期。根据目前的预测来看,全球最大的两大石油消费市场——美国和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存在,这预示着全球原油消费的减少很难实现,油价仍将维持高企。即使如此,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同样在增加其石油战略储备。

发达国家应表现出更多真诚

    中欧关于鞋问题的磋商还未正式启动,欧盟就单方宣布从7月1日开始正式展开对中国劳保鞋的反倾销调查工作。紧接着7月中旬欧盟又把反倾销大棒挥向出口量大的纺织面料鞋和皮面皮鞋,由此影响到中国大部分以出口为主的制鞋企业。6月8日,欧盟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1-4月欧盟进口中国鞋产品平均增幅为700%,然而商务部同期的数字显示中国对欧盟鞋类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1%,原受欧盟进口配额限制鞋类出口同比增长27%,两组数据相去甚远。
    经济观察研究院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真正建立友好合作的贸易关系,发达国家不能真心实意地传达出自由竞争的信息,世界的贫富悬殊将进一步扩大。

焦炭出口配额管理料将加强

    统计显示,山西省1-5月出口焦炭30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05%;出口金额6.43亿美元,同比下降12.41%;焦炭出口平均价格207美元/吨,比去年平均价位276美元/吨下降25%。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性过剩局面开始显现。今年1-5月份,全国累计生产焦炭9090.96万吨,同比增长30.3%,预计2005年国内焦炭产能将达到2.7亿—2.8亿吨。
    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首届焦炭国际研讨会上明确表示要控制高能耗产品出口,但考虑到国际需求方的利益和强烈要求,我国将对焦炭出口采取逐步削减的做法。经济观察研究院认为,综合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因素,今后国家将在稳定焦炭市场前提下逐步加强焦炭出口配额管理;同时,为降低对中国焦炭的依存度,欧洲、亚洲、南美及非洲部分国家目前已经开始进行焦炭产能的扩张和升级,从而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焦炭市场的未来走势。

南南合作更具合作意义

    从今年7月1日起,《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7445个税号产品开始削减关税。中国和东盟中的6个老成员(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将在2010年把绝大多数正常产品的关税降为零,东盟4个新成员(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则可在2015年将绝大多数正常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经济观察研究院相信,南北合作中更多的是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来化解经济增长的高成本风险,而中国与东盟的南南合作则更具有合作的意义,可以实现经济资源的充分互补,大力开展南南合作可以真正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收益。

中部崛起有利扩大内需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安徽主持召开“中部崛起”商务工作座谈会时表示,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已达11548亿美元,但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只有349亿美元,仅占全国的3%。他同时指出,中部六省资源和产品优势突出,人口众多,科教实力雄厚,具备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目前,开放度不够已成为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中部地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吸收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
    经济观察研究院此前曾指出,农民工短缺现象的继续存在将对劳动力成本和CPI造成压力。而我们同时认为,中部地区的开放和活跃不仅能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也将使这部分地区的劳动力呈现回流态势,增加这部分地区的就业机会,扩大内需。中部崛起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会造成东部劳动力的供给紧张,从而引起价格上涨,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内需的扩大。

对券商再贷款实际是过桥贷款

    据悉,央行已向个别券商发放了再贷款。此项贷款是作为周转性贷款提供给券商的,首批规模大概在200亿元左右。贷款对象限于合规的券商。取得再贷款的首要条件是建立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证监会要求在2005年底前整个证券业都要实现保证金独立存管,因此能尽早全面地实现整个公司的保证金独立存管的券商就会有相对优势。据了解,不少经营规范、中等规模的券商已开始进行保证金独立存管的审核。除这些条件外,一家券商负责人称,取得央行再贷款还需要有相应担保,以减少再贷款风险。
    央行为券商发放的再贷款,实际上就是过桥贷款。而过桥贷款是对已出现或将要出现危机症状的对象发放的贷款。经济观察研究院认为,这说明券商已出现危机或有危机征兆。同时,无论央行是否对券商发放再贷款,券商都应该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这不应该仅仅成为获取再贷款的条件。证券业的存款保证金独立存管也是其与生俱来的制度,不应该仅成为央行对其再贷款的条件。关键的问题还出现在,这笔贷款为何不是来自于商业银行,而是来自于央行,不言而喻,券商暴露出来的危机症候已到了商业银行不愿为其提供正常商业贷款的地步了。

应冷静看待金融业吸引外资高潮

    6月16日,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联合宣布:美国银行首期将投资25亿美元从中央汇金公司买入建行股份,在建行海外首次公开发行(IPO)时再认购5亿美元,从而以30亿美元的代价获得建行股份9%左右的股份。这宗交易将是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最大一笔单一投资。美国银行并且还有权在未来一定期限内增持到19.9%,这是允许单一外资股东持股的上限。
    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预计银监会将在适当时候研究进一步放宽外资进入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的并购交易总额达39亿元。有理由相信,未来一年里,金融业将成为中国并购市场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中国从2005年下半年起,将进入金融业吸引外资的活跃时期,在2007年时出现一次高潮。
    经济观察研究院认为,从中石油吸引境外战略投资的经验来看,此类投资是为了出售而持有的。表现了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投机心理。目前活跃的外资投入,并不代表国内金融业已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因此,我们决不能被下半年金融业吸引外资激增、以及随之而来的高峰冲昏头脑。

股权分置改革缺乏“试点”意义

    证监会于6月20日推出上港集箱、宝钢股份、长江电力等42家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数家大盘蓝筹股公司现身其中。这是在运行第一批试点取得一定经验之后,全方位试点的展开。在27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没有第三批试点了,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充分表现政府在解决资本市场问题方面的决心和信息。
    经济观察研究院认为,就试点的本意而言,试点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问题是否需要解决,而是该以何种方式去解决,换言之,试点不是针对目的的,而是针对方法的,而方法的关键在于效果,效果的关键在于时间。证监会推出第二批试点公司之时,第一批试点工作只是刚刚起步,并未显示出改革的效果,因此第二批试点公司的推出,并未建立在第一批试点的 成功案例之上,在没有显著效果的情况之下,我们还不能判断改革方案的对错,以及是否有可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石油行业短期料难形成充分竞争格局

    6月29日,50多家民营石油企业加入的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营石油联合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勘探开采、炼油化工、进口贸易、批零销售。此前,我国的民营加油企业多以挂靠国有企业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在“非公经济36条”明确民营资本可以进入石油行业之前,民营资产事实上已经以多种方式进入该行业,但限于资本和技术条件,多数只进入加油站等下游领域,只有很少数进入了勘探和加工等中上游领域。
    经济观察研究院认为,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表明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后国内的垄断格局会逐步打破,社会的福利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由于目前国内非公资本和与其相配套的人力、技术、市场空间等一系列的资源还是难以和已长期占据市场的国有大型企业抗衡,因此,要真正形成竞争的市场充分竞争格局的路途还很遥远,国内的非公经济要想壮大足以抗衡的实力,不仅需要国内的企业联合起来,而且需要国际资本的战略合作者。

钢铁产品似将重蹈纺织品之路

    从去年以来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剧增,钢铁产品进出口格局出现转折性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很多进口国开始坐立不安。日前韩国认为,中国的钢筋对其出口增长过快,对其国内的钢铁行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冲击。海关数据表明,一季度中国对韩国出口钢筋9.61万吨,月平均3.2万吨,而4月份为8万吨,5月份将超过8万吨,1~5月的总量将突破2004年全年进口总量25.1万吨。而目前韩国钢筋社会库存较高,生产钢筋企业的开工率普遍不足75%。同时,韩国经济发展也不太景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韩国建筑业对钢材的需求。因此,韩方认为中国钢铁企业对韩国的钢筋出口能够进行总量控制,要求防止同一时间、同一品种、大量集中出口,希望钢筋从6月份开始按每月1.5~2万吨进行控制,否则韩国将可能采取必要措施。以美国为首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日前扬言,由于中国对其出口激增,将要启动保障措施。
    经济观察研究院认为,我国已经是钢铁的生产大国,并且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钢铁产品出口的大国。现在只是个别的国家对我国钢铁出口提出限制,如果我们没有控制好将来钢铁产品出口的节奏,极有可能导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步纺织品的后尘,出现欧洲、美国等主要经济体限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局面。
    (本文由经济观察研究院金晶、罗静、刘小兵提供)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