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价格监测
1.国内外钢材价格持续下跌,螺纹钢跌幅最大
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在一季度高位运行基础上呈现回落走势,5月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132.6 点,比3月末回落5.73点,下跌 4.13%。这种钢材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引起了国内贸易商的心理恐慌,后期下跌趋势一直延续到6月份。
从主要钢材品种走势来看,?准6.5mm普线、?准12mm螺纹钢、冷轧薄板价格大幅下滑,和4月末相比,价格分别下滑171元/吨,188元/吨、337元/吨,环比下滑幅度达4.72%、5.03%、4.42%。此外热轧薄板、热卷板和镀锌板的价格比4月也出现较大程度下滑,分别下滑140元/吨、182吨和209元/吨,降幅为2.44%、3.43%、4.42%和2.68%。中厚板和无缝管下降幅度最小,分别下降34元/吨、30元/吨,降幅为0.6%、0.51%(见表1、图1、图2)。
2.国内长材、板材重点区域分析
4月1日取消钢坯的出口退税,5月1日钢材出口退税率从13%降到11%,5月19日取消生铁、钢坯等钢铁初级产品的加工贸易,一系列的国家宏观调控,对国内钢铁产品进出口格局产生巨大冲击。从4月份进出口数据表明,钢坯出口速度明显减缓,钢材的进口也开始出现增幅上升的趋势。这两个方面均不同程度增加了国内钢铁产品的供给总量,5月份,不同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长材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和3月末相比,高线每吨下降了406元,螺纹钢每吨下降了429元。5月末和月初相比,上海地区螺纹钢(?准25mm)下降150元/吨,价格降到3130元/吨,武汉地区下降幅度较小,大约降了80元/吨,北京地区下降了60元/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5月份,高线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是西南和华南地区,其中重庆下降了420元/吨,广州地区下降了370元/吨,下降较小的地区有华东和华北地区,其中无锡和太原下降大约90元/吨。其他地区均出现了200-300元/吨的下降。
板材下降趋势一点也不示弱,也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5月末和月初相比,冷板(1.0*1250*2500)下降额度最大的地区是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广东乐从钢材市场下降500元/吨,最低价格已经到6500元/吨,哈尔滨和大连市场价格下降了400元/吨。热板(3.0mm)5月份价格平均下降382元/吨,下降幅度达7.1%,下降较大的地区是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其中广州下降550元/吨,邯郸下降580元/吨,杭州下降450元/吨。下降比较小的地区有中南、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武汉和兰州下降150元/吨,哈尔滨仅下降100元/吨。
二、生产监测
1.粗钢和生铁日产水平再创新高,世界粗钢增产量近九成来自中国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4月份我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2808.58万吨、2719.49万吨和2953.0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4%、25.4%和23.7%。钢材日产增长趋缓,其主要原因是4月初开始钢材价格开始下滑,钢铁企业对后期市场看跌,生产作了相应调整。
从铁、钢、材的增长情况看,前部工序产品增长快于后步工序产品,1-4月份累计,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9998.94万吨、10593.87万吨和11203.31万吨,同比增长29.3%、24.8%和23.3%。生铁增长率比粗钢高4.5个百分点,粗钢增长率又比钢材高1.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铁矿石等钢铁原料涨价,钢铁生产利润向前部工序转移,驱使钢铁企业生产重心向初级产品倾斜。(见图3)
4月份国际粗钢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中国。据国际钢协统计,4月份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为9206.8万吨,同比增长8%。1-4月份累计粗钢产量为35934万吨,同比增长7.0%,但除中国外的其它地区合计生产粗钢25340.1万吨,同比仅增长1.0%。在全球增加的2359万吨粗钢中,89%来自中国。(见图4)
2.长材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板材,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4月份,长材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平均价格从3800元/吨下降到月底3200元,市场出现了出厂价和交易价格倒挂现象,钢铁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产量增长放缓,其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板材。当月长材(盘条、钢筋、中小型型钢和棒材四大品种合计)产量为1455.6万吨,同比增长17.5%,日产量为48.5万吨,比上月减少1.8万吨,下降3.5%;而板管带材由于市场还是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和部分产能释放,当月产量继续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产量为1348.1万吨,同比增长31.1%,日产量为44.9万吨,比上月增加2.6万吨,增长6.2%,再创历史新高。(见图5)
从前4个月产品结构的变化状况来看,取得了明显成效,板带比显著提高。1-4月份长材产量为5552.8万吨,同比增长17.9%,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49.6%。在前4个月同比增加的钢材产量2115.26万吨中,56.4%来自板管带材的增长。(见图6)
3.企业生产重心调整:生铁粗钢增长2/3来自大中型企业,钢材增长1/2以上来自中小企业
从产量增长的企业类型来看,重点大中型企业(钢铁协会重点统计企业)产量增长仍低于地方中小企业。1-4月,重点大中型企业铁、钢、材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6%、19.7%和14.1%;地方中小企业产量则分别增长51.9%、56.8%和52.0%,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3.6%、17.3%和29.9%。中小企业产量增长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季度钢材价格大幅上升导致,随着4月以来钢材价格走低,预计未来增长趋缓。
但是,从产品增长的重心来看,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重心转移到炼铁和炼钢等前部工序产品上,生铁产量增幅比粗钢高3.9个百分点,粗钢产量增幅又比钢材高5.6个百分点。重点大中型企业铁、钢、材增产量所占比重分别为64.4%、68.4%和45.8%。即生铁和粗钢增产量的2/3来自重点大中型企业,而钢材增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小企业。(见图7)
4.原燃料供给明显增加,价格开始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4月份焦炭、铁矿石、铁合金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3%、22.7%和17.5%。今年以来我国铁矿石进口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1-4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87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1-4月份出口焦炭518万吨,同比增长48.2%。总体来看,今年前4个月国内钢铁原燃料资源大幅增加,供应紧张局面明显缓解。(见图8)
能源生产也保持较快增长,1-4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达到52860.74万吨,同比增长8.6%;发电量达到7299.53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2.6%。
同时,国内钢铁原料价格普遍出现下跌。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价格持续下降,到5月底达到72-75美元(CFR);辽宁地区铁矿石主流成交价格继3月份下跌50元/吨之后,又由月初的700元/吨下跌到月末的590元/吨;以唐山为代表的河北市场价格由月初的830元/吨下跌到月末的700元/吨,下跌幅度高达130元/吨。
三、对外贸易监测
1.国际钢市走软对国内市场压力加大,钢材进口增加
4月份由于国际钢材价格出现回落,欧美市场走软,对我国钢材市场的压力加大,我国钢材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据海关快报统计,2005年4月份我国进口钢材256万吨,比上月增加10万吨,为去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进口钢坯12万吨,比上月减少2万吨。1-4月份累计,进口钢材853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96万吨,下降36.7%;进口钢坯52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99万吨,下降79.4%;坯材合计进口905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695万吨,下降43.44%;(见图9)
2.国家取消钢坯出口退税,钢坯出口明显下降
4月份钢材出口量有所下降,尤其是4月1日国家取消了钢坯出口退税以后,钢坯出口明显下降。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207万吨,比上月减少14万吨;出口钢坯80万吨,比上月减少66万吨。1-4月份累计,出口钢材72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96.2%;出口钢坯36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76.4%;钢材(坯)合计出口1093万吨,比上年同期上升274.32%。(见图10)
1-4月钢材均为净进口,钢材4月份净进口49万吨,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累计净进口127万吨。净出口钢坯68万吨,比3月份减少64万吨。1-4月份累计净进口钢材127万吨,同比下降88.5%;净出口钢坯315万吨,而去年同期为净进口204万吨;坯材合计为净出口188万吨。(见图11)四、需求监测
1.钢材表观消费量累计同比增长率有增长趋势
4月份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对钢材的需求保持旺盛,我国钢材(含重复材)表观消费量为3002万吨,比上月减少88万吨,但仍为相对较高水平。1-4月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1330万吨,比去年同期(同口径)增长11.02%,和3月份的累计同比增长率相比,高出2.13个百分点,但是比去年全年15.09%的增长率下降4个百分点。很显然,今年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钢材产品需求增长放缓。(见图12)
2.除汽车行业增长较慢以外,其他下游行业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1-4月,全国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
4月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647亿元,同比增长16%。1-4月累计完成增加值20214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能源、交通运输及基础建设类产品生产增长较快。1-4月民用钢质船舶增长65.8%,机车增长41.8%,发电设备增长52.3%,交流电机增长26.6%。家电产品产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1-4月房间空调器、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分别增长27.6%、20.6%和7%。但汽车产量仅增长3.6%,金属冶炼设备增长6.3%。
五、投资监测
1.钢铁投资由负转正,但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针对钢铁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到2005年一季度,宏观调控效果明显,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逐渐下降,固定投资增长率由2003年的96.6%下降到2004年的26.9%,今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但是4月份钢铁固定资产投资有加快迹象,由一季度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但增幅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4月份城镇钢铁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497.24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3.9%;钢铁及矿山合计(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525.68亿元,同比增长6.7%。钢铁投资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25.7%的增长水平,占全国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3%下降到3.5%(见图13)。
2.国有和外资企业投资增长较快,民营企业投资比重下降
从不同类型企业钢铁项目完成投资变化情况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增长快于民营企业。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1-4月500万元以上钢铁项目共完成投资494.81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336.2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8.0%,3.9%;钢铁及矿山合计(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525.68亿元,同比增长6.7%。钢铁投资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25.7%的增长水平,占全国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3%下降到3.5%。(见图14)
3.河北、辽宁、山东、上海、湖北居钢铁投资额前列
从分地区钢铁投资完成情况来看,河北省仍居首位。一季度,完成投资最多的十大省市为:河北70.20亿元,占14.2%;辽宁51.27亿元,占10.4%;山东41.58亿元,占8.4%;上海40.27亿元,占8.1%;湖北32.48亿元,占6.6%;江苏30.52亿元,占6.2%;湖南21.76亿元,占4.4%;安徽19.99亿元,占4.0%;山西19.79亿元,占4.0%;天津19.74亿元,占4.0%。十大省市共完成投资347.59亿元,占全国钢铁投资的70.2%。(见图15)
4.钢铁投资增长率虽然下降,但有逐月增加趋势
尽管今年以来钢铁投资增长率出现了大幅回落,1-4月份钢铁投资增长率由去年同期的90.1%回落到3.9%,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4月份的低增长率是在去年同期高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且,从1-4月钢铁投资的变化情况来看,增长率有逐月增加的趋势:1-2月、3月、4月投资增长率分别为-9.5%、6.9%和16.5%。(见图16)。
六、行业运行效率监测
1.行业整体利税、产值和利税出现环比下降,亏损面扩大
从钢铁工业整体运行效率来看,4月份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均低于上月,运行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钢材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当月实现利润仍在90亿元以上。据中国钢铁协会财务快报统计,4月份列入统计范围的92家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3.98亿元,比上月下降3.6%;实现销售收入1059.23亿元,比上月下降4.1%;产品销售成本891.76亿元,比上月下降2.2%;实现利税141.91亿元,比上月下降13.7%;实现利润91.08亿元,比上月下降8.2%。
1-4月份重点大中型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718.80亿元,同比增长30.26%;实现销售收入4057.39亿元,同比增长28.12%;产品销售成本3373.80亿元,同比增长32.17%;实现利税579.40亿元,同比增长15.15%;实现利润349.71亿元,同比增长16.14%。在钢铁企业总体效益向好的同时,亏损企业也在增加。亏损企业由上年的9家增加到12家,亏损企业亏损额2.56亿元,同比增长49.38%。这说明钢铁企业两极分化加大。(见图17)
2.重点大中型企业库存加大,资金运转偏紧
从重点大中型企业库存来看,库存有不断加大的趋势。4月末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存货占用资金1832.10亿元,比上月增长3.76%,同比增长24.25%。其中,生产成品占用资金519.91亿元,比上月增长3.95%,同比增长42.21%。4月末货款回收率为104.34%,比3月末上升4.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4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库存资金的增加很大程度是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涨和钢材滞销。
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分析,应收和应付账款增加,资金运转仍然偏紧。4月末,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银行短期借款为1644.41亿元,比上月下降1.07%,同比上升21.99%;银行长期借款1219.43亿元,比上月上升6.43%,同比上升16.50%;资产负债率57.42%,比上年同期上升2.23个百分点。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433.55亿元,比上月上升7.07%,同比上升16.82%;应付账款净额1084.50亿元,比上月上升3.79%,同比上升35.66%。
3.重点企业运行分析
(1)15大钢厂前端工序产品增幅高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
据中国钢铁协会快报统计分析,1-4月15家重点大型钢铁企业合计,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4063.97万吨、4642.38万吨和4206.84万吨,同比增长24.28%、20.28%和13.32%,比重点企业平均水平高0.67、0.63和-0.77个百分点,占全国铁、钢、材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0.64%、43.82%和37.55%。
从15家企业钢铁产量增长情况来看,济钢、唐钢、华菱产量增长较快,这三家企业钢、铁、材产量的增长幅度均在30%以上;莱芜和沙钢生铁和粗钢产量增长较快,均在60%以上。首钢、包钢、马钢、安钢、邯钢、本钢、武钢、鞍钢粗钢产量增幅在10%~30%;宝钢集团、攀钢增长幅度较低。尤其是攀钢的粗钢和钢材产量均为负增长。(见图18、19)
(2)15大钢厂产量增幅小效益却猛增
今年前4个月,大型钢铁企业原料资源、产品结构、规模效益优势凸显。尽管15家企业产量增长低于平均水平,但实现利润增长却大大高于平均水平。1-4月份,年产钢量在500万吨以上的15家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2202.98亿元,同比增长29.33%,占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的54.30%;实现利润252.73亿元,同比增长28.52%,比平均水平高12.38个百分点,占大中型企业的比重为72.27%,同比增加6.96个百分点;15家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1.47%,比重点大中型企业平均水平高2.85个百分点。(见图20)
1-4月份,宝钢、鞍钢、武钢、沙钢、济钢、马钢、莱芜、邯钢、攀钢、华菱等1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了100亿元。其中,宝钢集团销售收入达到了593.49亿元,鞍钢208.11亿元,武钢184.47亿元。莱芜、沙钢、鞍钢、华菱、济钢、包钢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增长率在40%以上。(见图21)
从15家企业实现利润来看,1-4月宝钢、鞍钢、武钢、马钢实现利润均超过15亿元,分别达到92.69亿元、47.54亿元、27.82亿元和16.96亿元。从实现利润增长情况来看,华菱、莱芜、包钢、鞍钢、安阳、邯钢、武钢增长较快,同比增长率在50%以上;首钢和马钢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21.25%和27.33%。鞍钢、宝钢、马钢、武钢的销售利润率较高,在15%以上;包钢、首钢、本钢等企业销售利润率较低,在4%以下。
七、未来市场预测
1、影响未来钢材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1)宏观调控政策。钢铁行业近年快速发展,出现了产品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过快、产业布局不合理、环保问题和出口快速增长等一些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了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钢铁产业政策》出台,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制定相应的细则。这些政策不可避免要触及一部分钢铁企业的利益,同时对钢材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不利影响是短暂的,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将有利于钢材市场稳定。
(2)下游行业对钢材的需求。钢铁行业的下游主要有八大行业:建筑、机械、家电、汽车、石化、铁道、造船和集装箱,这些行业钢材消费量约占全部的82%。房地产行业是现在宏观调控的重点,增长速度在各城市有明显放慢的趋势,第一季,全国房地产同比增长率为25.7%,日后还要降低。和去年相比,机械行业增长也趋缓,1-4月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01%,和1-3月相比减缓了0.85个百分点。汽车行业生产大大减速,今年甚至出现负增长,1-4月产量同比增长3.6%。除了造船行业以外,其他几个行业也出现不同程度增长趋缓的情况。
用钢的下游行业产量增长缓慢,必然会减少对钢材的需求,不利于钢材价格的回升。
(3)钢材贸易商的心理因素。近期钢材价格持续走低,除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和下游行业增长减速以外,和钢材贸易商心理的恐慌有很大关系。大部分贸易商不愿意利用库存来调剂钢材价格的波动,而是出现恐慌性的抛货,造成各种产品价格屡创新低。下半年,国家将还要出台一些宏观调控政策,贸易商对这些政策的看法和影响程度的判断将会影响下半年钢材市场价格的走势。
(4)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钢材市场的影响。我国钢铁产品进出口格局从去年9月份起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钢铁产品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减少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增加从国外进口钢铁产品,升值越大,对钢铁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就越大。如果钢铁产品出口受到阻碍和进口增大,必然增加国内市场的供给,这样对价格的影响非同小可。
2、未来市场的理性预测
展望后市,国内长材市场行情依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长材价格影响较大的政策主要是房地产政策、钢材出口退税的降低和贸易商对后市的信心。国家会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尤其会控制高档房的开发,建筑用材的需求会进一步减少。钢材出口退税的实施,导致很多钢铁企业转向内销,增加国内资源的供给。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城市基础建设稳步进行,奥运场馆的建设、上海世界博览会场馆的开工,南水北调工程阶段性的推进等等项目,将会大量消耗建筑钢材。贸易商经历一段时间的恐慌,会逐渐回归理性。此外,还须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成本支撑,国内目前的方坯价格大约为2800元/吨,方坯下跌空间已经非常小。因此,经济观察报研究院认为,6月份长材的价格将会小幅继续下滑,但是,到2800-3000元/吨将止跌,下半年价格将略微反弹。
对板材后市价格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主要是下游行业的需求、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商对后市的信心。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前4个月国内钢材市场的供求分析,板材类产品依然是供小于求。国内热轧板卷产量比表观消费量少31.9万吨,冷轧板少226.68万吨,镀层板少145.6万吨,硅钢片少43.9万吨,这些短缺的板材目前还是依靠进口解决。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民币升值将可能增加对国外板材的需求,国内板材的价格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经济观察报研究院认为,板材下降空间非常有限,只要各方面克服恐慌心理,理性对待市场变化,保持板材价格在合理价位平稳运行不会遥远。
(本报作者为经济观察研究院研究员)
(全年报告定价:1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