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后市将进入相对稳定期
导语:最度报告

一、 钢铁生产月度监测

1.钢铁日产量保持平稳,全球其他地区粗钢生产持续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7月份我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2763.28万吨、2924.38万吨和3136.1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0.7%、28.6%和28.0%;生铁、粗钢、钢材日产量分别达到89.14万吨、94.33万吨和101.17万吨,均略低于上月,保持平稳态势。1-7月份累计,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18296.71万吨、19375.28万吨和20367.27万吨,同比增长32.5%、28.1%和25.9%(见图1)。
  据国际钢协统计,7月份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为9032万吨,同比增长4.5%,但除中国以外地区的粗钢产量为6107.6万吨,同比下降4.1%。1-7月6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粗钢产量为63621.6万吨,同比增长6.9%,但除中国外的其它地区合计生产粗钢44246.3万吨,同比下降0.3%(见图2)。
  2.在新增产品中板带材为主,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7月份,长材产量为1552.6万吨,同比增长22.8%,日产量为50.1万吨,基本与上月持平;板管带材产量为1441.7万吨,同比增长37.4%,日产量为46.5万吨,比上月增加0.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从1-7月钢材品种累计产量看,新增产量一般来自板带材的增长。1-7月同比累计增加产量4183万吨,同比25.8%,其中在新增产品中,板材的增量超过长材,板带材占50%,长材产品占41%,管材占6%(见图3)。
  3.重点大中型企业占粗钢总产量比重进一步下降
  1-7月份,粗钢生产月同比增长大幅回落,5月以前,一直保持增长,到5月达高点,为41.22%,此后开始回落,7月月同比增长率为33%。导致巨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中小型钢铁企业产量不稳定,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波动远远大于重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同比增长最高是出现在5月,同比增率为89.32%,7月回落到52.25%,下降了37个百分点。重点大型企业相对较为稳定,月同比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波动,7月同比增长率为29.26%,和最高月相比只下降了2个百分点(见图4)。
  从钢铁产品新增量分析,钢材新增主要来自中小型企业,约占新增量的一半。生铁和粗钢新增量重点大型企业仍然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所占比例不断下降,重点企业集中率持续下降,1-7月份,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和生铁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分别为81.9%和76.1%,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4和4.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粗钢和生铁增产量占全国增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3.7%和38.3%(见图5)。

二、对外贸易月度监测

  1.连续10月的净出口后首次出现净进口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钢材(坯)在连续10个月净出口后,首次出现净进口。7月份钢材进口213万吨,出口153万吨,净进口60万吨,钢坯进口12万吨,出口65万吨,净出口53万吨。坯材合计净进口7万吨,这是自去年8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净进口。1-7月份累计净进口钢材224万吨,净出口钢坯458万吨,坯材合计为净出口234万吨(见图6)。
  2.钢材出口明显减少,出口降幅高于进口降幅
  随着国际钢材价格的连续下跌,国内外钢材市场价差逐步缩小,我国钢材出口压力加大,7月份钢材出口明显减少。据海关快报统计,7月份我国出口钢材153万吨,比上月减少67万吨,降幅为30.45%。7月份我国钢材进口也有所下降。7月份我国进口钢材213万吨,比上月减少39万吨,降幅为15.47%;出口的降幅明显高于进口降幅,这是出现首次净进口的主要原因(见图7)。

三、钢铁市场监测 

  1.钢铁原料产量增速放缓
  7月份焦炭、铁矿石、铁合金产量无论是总量还是日均产量均出现下降的迹象,总产量分别为1838.23万吨、3290.53万吨和83.38万吨,同比增长23%、31.3%和15.1%;日均产量分别65.42万吨、117.11万吨和2.99万吨,分别比上月下降9.4%、9.4%和10.0%。此外,铁矿石的进口量也出现小幅下降,7月进口2159万吨,比上月减少40万吨(见图8)。
  2.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再创新高
  7月份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再创新高,为3196万吨,比上月增加127万吨。1-7月份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2059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970万吨,增长(同口径)17.4%,和上月相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见图9)。
  3.国内与国际钢材保持较小价差水平
  8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平稳。8月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116.59点,比7月末仅回落0.67点,下跌0.57%。这是今年钢材价格下跌以来跌幅最小的一个月。
  从主要钢材品种走势来看,长材和板材走势呈现分化态势,长材价格企稳回升,除热轧薄板小幅上升外其他板材价格小幅下跌。8月末,Φ6.5mm普线和Φ12mm螺纹钢价格分别比上月上涨35元/吨和57元/吨,涨幅分别为1.05%和1.68%;热轧薄板比上月上涨16元,为板材类上涨的惟一品种;中厚板、热轧卷板、冷薄板、镀锌板分别比上月下跌168元/吨、18元/吨、65元/吨和60元/吨,跌幅为3.39%、0.45%、1.06%和0.91%;无缝管也下跌了0.41%。
  8月末,国际钢材市场价格也趋于平稳。CRU全球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24.1点,比7月末略有上涨。其中,长材价格指数为132.3点,比7月末上涨了6%;扁平材价格指数为120.1点,比月末下跌2.6%。分地区来看,北美市场价格比7月末下跌3%,同比下跌32%;欧洲市场价格比7月下跌3.6%,同比下跌16%;亚洲市场价格比7月上涨4.7%,但是同比下跌11.6%。
  8月份国际和国内外钢材价差保持较小的差距。8月末,全球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国内指数高7.5点,保持最低水平。国际钢材市场整体显示出恢复上涨的迹象,在国际长材价格上涨的引领下,全球钢材价格指数出现今年4月以来的首次回升(见图10)。

四、行业运行效率监测

  1.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继续下滑,利润水平接近去年
  由于钢材价格持续回落,7月份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继续大幅下滑,这已是3月份实现利润达到顶峰后,连续第四个月下滑。据中国钢铁协会财务快报统计,7月份列入统计范围的91家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0.18亿元,比上月下降5.4%;实现销售收入1015.9亿元,比上月增长0.5%;产品销售成本856.41亿元,比上月下降1.1%;实现利税110.94亿元,比上月增长2.4%;实现利润52.68亿元,比上月下降20.6%(见图11)。
  从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变化趋势来看,4月份以后,受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实现利润逐月下滑,从3月份最高时的99.2亿元下降到7月份的52.7亿元,销售利润率从8.98%下降到5.19%(见图12)。
  2.库存占用资金减少,企业资金紧张局面有所缓解
  7月末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存货占用资金2035.13亿元,比6月末下降1.94%,同比增长35.89%。其中,产成品占用资金565.58亿元,比6月末下降1.14%,同比增长41.05%。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均出现下降。应收账款净额为377.57亿元,比上月末下降2.49%,同比下降0.54%;应付账款净额1128.71亿元,比上月末下降3.03%,同比上升35.92%。上半年以来钢铁企业资金处于偏紧状态在7月份有所缓解(见图13)。
  3.前15大钢厂利润占7成以上,效益明显好于平均水平
  15大钢厂经济效益明显好于中小企业。1-7月份产钢量在500万吨以上的15家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3921.98亿元,同比增长31.68%,占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的54.14%;实现利润404.01亿元,同比增长28.41%,比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占大中型企业的比重为73.31%,同比增加2.57个百分点;15家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0.56%,比重点大中型企业平均水平高2.57个百分点。
  1-7月份,15家企业销售收入均在100亿元以上,其中宝钢、鞍钢销售收入分别达到了1025.90亿元和420.74亿元,武钢、济钢、沙钢、莱钢也超过了200万吨。莱钢、鞍钢、攀钢、济钢、包钢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增幅在50%以上,唐钢、沙钢、华菱、武钢、马钢、本钢、邯钢、首钢、安钢增幅在20%~50%,宝钢集团增幅较低,为4.95%(见图14)。
  从1-7月份15家企业实现利润来看,15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实现利润超过10亿元,其中,宝钢145.93亿元,鞍钢79.92亿元,武钢46.86亿元,马钢28.32亿元。从实现利润增长情况来看,有13家企业实现利润超过了去年同期,邯钢、鞍钢、华菱、莱钢增长较快,同比增长率在50%以上;包钢、武钢、首钢、安钢、唐钢、宝钢、济钢增长率在20%~40%;沙钢和马钢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9.19%和0.44%。鞍钢、武钢、马钢、宝钢销售利润率较高,在14%以上;首钢、安钢、包钢、本钢等企业销售利润率较低,在4%以下(见图15)。

五、钢材后市进入相对稳定期

  1.国际大型钢铁集团将继续减产,有利于市场平稳恢复
  世界主要钢铁集团均宣布三季度减产计划。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商米塔尔公司宣布,将于三季度在世界范围内削减钢材产量100万吨,阿塞洛公司也表示三季度将继续缩减产量,具体为其扁平材在欧洲区域将缩减产能的20%,三季度削减薄板产量80万吨;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表示,三季度将缩减钢材产量20万吨;英荷合资公司克鲁斯表示,三季度将月产量每月缩减16万吨;日四大钢厂三季冷、热轧等板材类钢品合计将减产50万至100万公吨;中国台湾中钢十月减产60-80万吨;浦项钢铁宣布将减产30万吨。以上合计三季度减产在350万吨以上。同时,一些钢铁生产商开始提出四季度减产计划。日前,台湾中钢集团公司表示受市场需求疲弱和客户库存水平高涨的影响,将削减四季度的冷、热轧卷、棒材和线材产量。日本JFE集团也提出将削减钢产量50万吨,目的是为了支撑钢价并防止市场供应过剩局面的出现,主要下调的是用于出口的热轧卷产量。
  世界钢铁企业的减产,有利于国际钢铁产品价格的稳定。目前国际一些钢铁研究咨询机构表示,下半年钢铁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国际钢铁市场价格反弹势头凸现,最近韩国一轧钢厂对中国华南一家板卷中心10月份发货的冷轧板卷报价670美元/吨(C&F),比目前水平上涨40美元/吨;印度钢厂对印度尼西亚的冷轧薄板(生产镀锌板)报价为650美元/吨(C&F),上涨70美元/吨。台湾钢厂似乎也跟随韩国和印度钢厂,提高出口报价。中国台湾盛余钢铁公司和烨辉钢铁公司提高10月份发货的钢材出口价格,冷轧板卷和镀锌薄板价格从目前的水平基础上上涨20美元/吨。美国长材市场的报价提高了40美元/吨。中国钢铁产品的价格现在已经和世界钢铁产品价格非常接近,其变化趋势和国际价格变化越来越紧密,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钢铁价格有利于中国钢铁后市价格的稳定。
  2.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确保需求稳定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仍保持较快增长。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811亿元,同比增长16.1%。1-7月份累计完成增加值381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农用机械等设备增长较快,1-7月份大中型拖拉机、发电设备、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在30%以上;家电产品也保持了较高增长,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分别增长21.2%、13.2%和4.5%;汽车产量增长有所恢复,1-7月份汽车产量达到351.49万辆,同比增长9.0%。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4637亿元,增长27.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587亿元,增长23.5%,仍保持较高水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26亿元,同比增长17.7%;第二产业投资14713亿元,增长35.4%;第三产业投资19598亿元,增长21.9%。
  主要用钢行业的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保持较高的增长比率,后期对钢铁产品的潜在需求较为稳定,由此可知,钢铁产品价格再次下降可能性较小,而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3.钢材产品经销商心态稳定有利于市场稳定
  经过去年和今年四、五月份的两次洗礼,一些小型钢材经销商顶不住市场价格大跳水似的波动,已经淘汰出局,存留在市场的经销商存在普遍的几个特点: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且有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钢厂合作关系,他们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普遍比较强,由此,对市场价格的小幅波动,一般不轻易跟风,保持良好的心态,从长远经济利益着想,充分考虑产业链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
  国际钢材市场稳中有升,国内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以及经销商心态日趋稳定,下半年钢材价格大涨大落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后市能保持较为稳定的运行态势。(本文作者为经济观察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为钢铁行业月度报告节选。报告全文10000字,含有丰富的数据和图表。如需全文,请与经济观察研究院联系,电话:64209022-135/173)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