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公司年度信任度低于IPO信任度
导语:最度课题

    经济观察研究院在2004年11月根据38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IPO招股书信息所做研究显示,中小板公司IPO信任度指数为56.28。时隔不到一年,根据上述38家中小板公司的2004年度报告所做的2005年中小板公司信任度指数却只有43.86,较其IPO信任度重挫两成。
  虽然中小板公司信任度年度评价所采用的标准与中小板IPO信任度的标准有所不同,但信任度的基本概念是相同的。表1显示,本年度中小板公司信任度指数较去年做出的同样范围的IPO信任度指数平均下降了12.42或22.07%。其中,信任度得分下降20%以上的公司共有21家,占样本公司总数的55.26%,德豪润达、东信和平两家公司的下降程度达到50.96%和48.34%。
  并不是所有公司的信任度都在下降。IPO信任度排名殿后的江苏琼花和科华生物,由于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使公司信任度分别提升了2.09%和4.05%,相对于总体下降的信任度来讲,成为了少有的几个亮点。

近四成中小板公司接受整改

  中小板信任度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公司考察点更多、更细,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所造成的,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公司本身许多问题在上市后暴露出来所引发的。这一点从监管层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巡查整改就可见一斑。
  从2004年7月15日,江苏监管局立案调整江苏琼花开始,到2005年3月上海监管局对思源电气的巡查整改。在此期间,各地共有10个监管局对1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和巡查整改。除上面提到的江苏琼花和威尔科技属专项整改以及北京监管局未对双鹭药业外,其余11家公司的问题几乎一致,主要涉及公司治理、募集资金和财务控制等三大问题。
  从这11家发布整改报告的公司可以看到,公司治理是所有公司都涉及的最主要问题。其中“三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运作不规范是其通病。由于大多的中小板公司多是民营企业或家族式企业,因此在管理中,公司的实际运作流程与公司章程不符,经常出现先作后审或是光作不审的情况,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财务问题是中小板公司另一大主要问题,其中10家公司涉及此项。
  以下引用了某公司整改报告中有关财务处理的两个问题:“1、公司存在营销费用列支及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如白条列支、凭证附件不齐及营销处单独开设银行账户等;2、公司2003年借款收到现金9000万元,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11057万元,而公司在年报现金流量表中‘偿还债务年支付的现金’中按两者差额2057万元反映。对此,公司的答复是:1、上述费用主要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新产品推广活动发生的费用,今后,公司将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的业务操作;2、出现该问题原因主要是公司会计报表编制人员在理解上发生错误。”
  财务问题可大可小,光是理解错误、今后规范操作可以打消投资者对公司的顾虑吗?有的公司未能按章程规定制定完善系统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及投、融资相关管理制度,整改后公司制定了近20项财务制度,并审议通过了《会计核算制度》和《投资和融资管理制度》,并即日执行。
  知错能改,并及时改过,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整改报告背后上市公司改过的诚意又有多少呢。上市公司的眼中似乎只有监管者,而忘记了更多的中小投资者。

亟待完善的中小板公司独立优育环境

  尽管现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但建设之初的中小板的确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而希望的根源就是有关中小板制度创新建设。
  中小企业板块的总体设计可以概括为“两个不变”和“四个独立”。即“在现行法律法规不变、发行上市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的相对独立管理。”
  创新的制度建设也有别于主板市场。深交所在市场建立之初相继公布了《中小企业板块交易特别规定》、《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特别规定》和《中小企业板块证券上市协议》等三大实施细则。尔后,推出《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诚信建设指引》和《中小企业板块保荐工作指引》。
  今年3月1日,深圳交易所发布并执行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董事行为指引》,对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董事、独立董事以及董事长行为做出了明确规范,违反指引有关条款的,深交所将公开认定其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
  可以看出,上述制度的建立本意就是为了培育一个诚信、可靠、放心的资本市场。但是,从目前中小板运行情况看,一心向善的市场监管者以及中小板上市公司却陷入了遗传和环境、先天与后天的矛盾中。
  也许从著名学者潘光旦的观点可以得到些启发:“人能否成才,原有两个很分得开的方面,一是方向,即走的是哪条出路;二是造诣,即成功能到达什么程度;前者的决定大半由于环境,而后者的决定则大半由于遗传。或者还有一个更简明的说法,所由造就人才的‘缘’大多寄寓于环境之内,而所由产生人才的‘因’却要在遗传里寻觅。”
  可以看出,中小板要想有别于主板,独立的优育环境必不可少。而当初设计之初的“四个独立”似乎更多的流于形式。
  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出中小板指数。从而形成中小板与主板实质上的相对独立,摒弃主板公司所暴露的种种不规范、不真实的恶习,以独立的中小板指数,来反映该板块总体价格变动和走势。同时,也为其发展建立一个纯洁、健康的优育环境。

案例:德豪润达信任度为何一落千丈?

  德豪润达:IPO信任度得分52.63分,2005年信任度得分25.81分,下降了26.82分。
  上市前,该公司2001年至2003年连续三年非常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10.59%、16.74%、4.53%,而到2004年该公司非常损益依赖度却高达39.73%,比此前三年的非常损益依赖比例总和还要高。2004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4603万元,比同期下降32.72%,而这还是在增加了1370万元的托管收益以及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所带来的,如果扣除上述影响,该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五成以上。在利润大幅滑坡的同时,该公司高管人均报酬13.8万元,却同比增长14.23%;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今年3月22日该公司召开的董事会对募集资金使用项目做出重大变更。该公司拟放弃投资的智能化居家护理产品项目,涉及的项目投资金额9081万元,占全部承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总额54039万元的16.80%。该公司称“放弃投资智能化居家护理产品项目主要是由于:近来钢材、有色金属、塑料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上调以及汇率调整预期等造成市场环境发生很大的不利变化。该公司放弃投资智能化居家护理产品项目,将能直接减少实施该募集资金项目的银行借款9081万元,按照当前国内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计算,每年减少利息支出约507万元”。
  该公司一方面在募集资金项目上“精打细算”,而另一方面在其他投资领域却是一掷几百万。年报显示,该公司短期投资余额为300万元,均为基金投资,而就在年报公布前夕,2004年12月公司还追加基金投资120万元。虽然涉及金额并不大,但前有琼花之鉴,德豪润达却未吸取教训。
  (本文作者为经济观察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