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ERP普及时代”的市场争夺
导语:最度商业标杆

   中国的用户不再被动接受软件提供商的方案,而要求能配合企业经验和发展前景的产品。价格战并不能成为未来的主导,只能成为在某个范畴内起作用的因素
    今年3月份,王文京曾以“白菜价格”为口号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ERP普及运动”,搅动了整个中国管理软件市场,一时间,“普及”浪潮汹涌而至;半年时间过后,当时的叫卖声犹然在耳,而此时徐少春已经站出来说,“在ERP市场上,普及化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仅仅半年时间,何以风云突变?中国ERP厂商正在经历怎样一次阵痛抑或是觉醒?
    9月初,上海博科资讯有限公司推出了被誉为是引领中国新一轮ERP改革浪潮的产品——MyERP,在国内率先提出了“ERP自主平台”的概念。所谓的“自主平台”就是一个以自主配置、自主扩展、自主维护、自主经营、自主发展为特征的开放性平台,企业用户、渠道厂商或者咨询机构可以在该平台上完全自主地发展自己的ERP系统或解决方案。
    随后,金蝶发布了新一代ERP平台——BOS商业操作系统,这款同样带有“自主”理念的产品,被徐少春称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既满足客户需求又降低服务成本”这一管理软件厂商都在面临的问题。
    那么,自主平台能带给ERP怎样的变化?市场在产品竞争的围墙中正发掘着什么样的思路和商业运作模式呢?“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的尴尬和无奈能否彻底成为历史呢?

ERP项目多烂尾?

    几年前,柳传志先生的一句话“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对中国ERP项目实施中的高失败率发出了无奈的感慨和考问,业界甚至有声音认为“国内ERP成功率几乎为零”。根据e-works2004年的调查显示,状况并没有那么糟糕,但也不甚乐观。数据显示,在使用了ERP的制造企业中,42%的客户认为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同时,国内管理软件提供商在制造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国外同行,达到了55%。
    根据2005年国内三大主要ERP厂商的中季度财报显示,用友软件在2005年上半年实现纯利润5252万元,同比增长15.15%;金蝶国际截至6月份取得纯利2321.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7%;速达软件纯利润的增长率为29.3%。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家,它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正在逐步扩大。在如此众多的企业中,80%以上还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还没有装备ERP。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小企业之间已经从早期的低成本竞争转变为速度和效率的竞争,这意味着它们对ERP的需求也随之上升。
    国内ERP市场持续升温的同时,遭遇的却是一连串熟悉而尴尬的印象:居高不下的失败率;昂贵的购置成本;漫长的实施周期;复杂繁琐的学习过程;僵化固定的工作流程……简单来说,传统的ERP产品是相对刚性的,这种固化的标准和规范却和企业的日益发展需求间产生了矛盾。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它所拥有的特殊的成功经验、成长背景甚至是地域文化都会在这种刚性的规则面前遭遇障碍,而由此而造成的“烂尾工程”也就比比皆是。
    博科资讯董事长沈国康告诉记者:“大型企业的管理是战略型的,它们所需要的是一套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来保障战略的有效实施;而广大中小企业的管理是战术型的,它们必须在市场缝隙中争夺生存空间,它们更需要的是快速出击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中小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满足永恒不变的‘变化’。”

“平台+自主构建”的新模式

    ERP本身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思想,它在不同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下的表现和应用必然是不一样的。企业原本寄望于ERP系统能帮助其优化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成本,但缺乏弹性和伸展空间的传统ERP软件却反而束缚了企业的手脚。软件厂商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降低软件开发维护的难度,减少软件实施的周期和成本,但却无法使企业的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也演变为ERP普及中遇到的最大瓶颈。
    专家认为,未来的软件供应商要学习在不同的环节进行精细的分工协作,软件产品也要像硬件一样能够灵活组装,从而提高软件产业的生产效率。
    金蝶的BOS系统使不同的企业应用套件组合在一个无缝联结的产品中,根据客户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既完整继承、又可拆分组合的应用和服务。能够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这是ERP个性化服务的重要转变。
    经历了80年代以SAP为首的国外军团的标准化引领,也造就了之后以用友、金蝶等国内软件厂商为主导的发展浪潮,现在,“平台+自主构建”的新模式渐渐浮出水面,有望成为下一波改革来临的导火索。
    基于自主平台的企业ERP系统,将不再受软件的升级、打补丁、修改配置、新业务开发的困扰,企业用户可根据业务需求自行配置管理模块和业务流程。
    ERP自主平台所提供的思路,就是将ERP工程中的通用需求做成平台,而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就可以通过再度开发得到实现,这种有很强扩展性的技术架构不仅能节省开发成本和时间,也能从根本解决ERP实施中的矛盾,满足企业成长和不断变化的需要。
    博科资讯市场部副经理乔志峰介绍说,博科的ERP自主平台的原理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如出一辙,作为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可以安装在不同电脑上,可以配置不同的软件。当记者问到这种操作和配置的实施难度时,得到的回答是“类似学习操作Excel软件的程度”。
    据介绍,博科ERP在此次公开发布之前,已经在全国200多家中小企业中得到了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相信,企业信息化的自主管理、使用平台是未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趋势。ERP自主平台创新地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可成长的形态面向渠道合作伙伴、管理咨询顾问和企业用户,在ERP的分销、实施、应用和维护等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ERP的系统概念模式和体系结构,实现了低成本、快实施、易维护、可成长等多项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价格战失灵?

    在9月初,国内另一家著名ERP厂商顺和达引爆了新一轮价格战,其20余款软件产品全线降价50%,其中有一款ERP产品价格已经跌到了7500元,这对于国内管理软件市场来说是不小的震动。
    价格战并不是从此时开始打响,3月份用友大幅调低产品价格,以“白菜价”叫卖ERP产品以加速其普及化。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中国的企业管理软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但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同质化的问题,而面对国外厂商的全面进入和步步紧逼,价格战在所难免。而大幅降价也证明软件行业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润空间。
    但也有分析认为,在客户对于ERP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理性的时候,价格并不是成为主导ERP厂商成败的关键,企业购买ERP最看重的是其适用性、售后维护和持续服务。大幅降价反而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
    事实证明,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ERP市场正在苦苦摸索中渐渐成熟,用户不再被动接受软件提供商的方案,而要求能配合企业经验和发展前景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价格战并不能成为未来的主导,只能成为在某个范畴内起作用的因素。
    或许可以这样说,ERP普及的时代远没有过去,相反却还没有到来,因为只有真正突破ERP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达到需求和供给间的完美协作,才能引导市场向活跃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本文作者为本报记者)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