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鸿沟”的危害性与普遍性
导语:尀面专题

    对华电国际建立在营业成本异常变动基础上的业绩增长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却为其A股首次发行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很难说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的两位注册会计师不会自责,原因是他们可能忽视了这项足以误导投资者判断公司业绩趋势的财务报告信任度瑕疵。
    依据招股书,连续三年业绩滑坡的华电国际2004年上半年录得净利润6.5764亿元,相当于2003年度净利润合计的64.25%。这似乎在暗示公司全年业绩将有所增长。然而,经过一番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是建立在营业成本出现异常变动基础上的,并断定其中有诈。
    对华电国际的关注,建立在经济观察研究院开展的针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报告信任度研究的基础上。在2004年开展国  内上市公司信任度评价的过程中,我的同事和我就强烈地意识到开展注册会计师信任度研究的必要性。道理很简单,既然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报告信任度存在十分严重的瑕疵,既然当年度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只有35.6,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在信任度上的问题也一定不会少。
    由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独立审计是一项强制性要求。但在能够获取专业审计技术的注册会计师与无法获取这些技术的普通投资者之间,却存在着“审计鸿沟”。这是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审计鸿沟”的存在,使得投资者不得不放弃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工作的判断,以至于极不情愿地放弃对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是否值得信任做出判断,接下来,不值得信任的审计报告开始蚕食投资者利益,其损害程度远远大于不值得信任的财务报告。
    那么,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度状况到底如何?注册会计师究竟在哪些问题上容易出现信任度瑕疵?以及如何判断审计报告的信任度?层层疑问促成了经济观察研究院的此次研究。
    针对大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业性社会评价,是经济观察研究院的学术宗旨。继上市公司信任度、中小板公司信任度及成长性三项研究之后,我们开展了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信任度研究。这项研究是在会计标准、审计标准、财务报告、审计报告之间进行的符合性测试。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依据会计标准和审计标准针对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当我们同样依据会计标准和审计标准对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进行符合性测试后,就可以判断其审计报告就公认标准而言是否值得信任。
    研究结果令人吃惊:在涉及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8项标准之下,被测试的会计师事务所都不值得信任,只是程度各有不同罢了。为便于理解,研究人员将测试结果排列成“黑星榜”(见文后),用黑星表示不可信任,颗数表示程度,黑星越多就表明不可信任的程度越高。
    统计显示,在出具2003年年报的全部1260家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71家会计师事务所参加了独立审计工作,其中,上海立信长江、深圳鹏城、浙江天健名列前三,他们分别审计了66家、48家和47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占全部1260家A股上市公司的12.78%。这三家事务所的信任度分别为五颗黑星、一颗黑星和两颗黑星(见文后“黑星榜”之一)。而研究人员随机抽查的其他15家事务所,其信任度平均为三颗半黑星(见文后“黑星榜”之二),这15家事务所共审计了315家上市公司,占全部1260家A股上市公司的25%。
    研究人员发现,注册会计师们或者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完全忽视了某一专项审计准则的约束,或者将原本应当选择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错误地选择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由此对投资者构成二次误导。上述八项标准构成了投资者跨越“审计鸿沟”的八条途径。
    此次研究进入尾声的时候,传来了华电国际首次公开发行的消息。在用上述八项标准测试后发现,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可信任。
    电力生产是高度稳定的会计对象,电力公司的营业成本通常是刚性十足。这不仅表现在燃煤价格上涨,固定资产及折旧增加,以及工资的刚性,还应当表现在维修成本的刚性。后者是由于发电设备的物理产量及损耗是非常均衡的,于是,装机容量越大,维修成本越高。华电国际以往维修成本占营业成本合计的比例的确颇为稳定,2003年度为11.82%,2002年度为11.13%,2001年度为12.21%。但是,到了200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出人预料地下降到5.49%。
    对此,公司方面解释称,从2004年度起改变了维修环节人工费的核算办法,将其改在工资成本项下核算,因此导致现在的维修成本比例与2003年度“不可比”。
    研究人员不能接受这一“不可比”的说法。鉴于工资成本的刚性,如果不对工资成本和维修成本做单项比较,而是将二者合计后比较,所谓的“不可比”就会变为可比。结果表明,华电国际2003年度的工资和维修两项成本合计10.04亿元,对营业成本合计52.65亿元的复合比例为19.06%,而2004年上半年的工资及维修成本合计4.43亿元,对营业成本合计31.86亿元的复合比例仅为13.90%。二者相差5.16个百分点,意味着该公司在2004年上半年可能“节约”了维修成本约1.644亿元,或“增加”了净利润1.1015亿元。
    一次误导由不值得信任的财务报告导致,二次误导由不值得信任的审计报告导致。前者是董事会的责任,后者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