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生:一个企业的从一而终
导语:爀别报道

   中国最优秀的收音机生产企业——东莞德生通用电器公司几乎所有的高层领导和许多的骨干以前都来自于一个叫“迪生”的公司。
    迪生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收音机行业的后起之秀,发展非常迅速,甚至出现过天津百货大楼广场几千人连夜排队购买他们所生产的迪桑牌收音机的壮观景象。
    然而,随着迪生公司的迅速壮大,一种掺混着虚荣与自卑的复杂心理在公司某些领导当中蔓延。1992年,当家的领导大会小会上说:“一听到别人说迪生是个做收音机的,我自己就觉得都脸红。”按照他们的逻辑,既然收音机能做成功,就可以做传真机,就可以做无绳电话,就可以做卫星通讯,也可以做房地产物业……迪生开始渐渐背离了它自己的初衷:“不是最大的,但是一流的”。在这种心态主导下,迪生开始挥金如土、“画地圈楼”,“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迪生开始了疯狂的“大跃进”。
    就在这个时候,那些因为公司背叛了理想和失去了理性而感到厌恶的人们开始离开迪生,尽管是“一步一回头地离开”。1993年冬天,迪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爱收音机如命的梁伟也走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1995年的10月,《读者》杂志登出了第一期的德生收音机广告,人们才知道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离迪生旧厂址只有800米的地方,在当地政府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创办了 “德生电器”公司,公司最小时只有5个人,都来自迪生,他们默默地继续着收音机之梦。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迪生旧部开始汇集到这面新的旗帜之下。这些设计过收音机、生产过收音机、卖过收音机、始终热爱收音机的人聚在一起,德生的事业就这样起步了。
    80年代中期,一些传统的收音机品牌继续走向黯淡或者转向新的领域,比如红灯、熊猫。90年代中期,中国收音机产业原有的格局又因为德生的崛起而再次改变。包括迪桑、伯龙、塞格在内的这些90年代初的新锐,也因为在生产设计和市场营销方面不思进取而逐渐退却、萎缩。一段时间里,德生几乎成了当时惟一一个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想要做“中国最好的收音机”的企业。90年代中期以后的这个行业几乎所有重大的创新背后都可以看到德生的影子。例如1996年推出PL-737普及型数字调谐收音机;1997年推出第一款在中国大规模普及、应用二次变频接收技术的R-9700;1998年推出可直接输入电台频率的数字调谐机PL-757……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年轻的德生一跃成为中国收音机市场的第一品牌。
    脱颖而出的为什么偏偏是德生?说来说去,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对这个产业比别人专心投入一点,爱得深一点,所以能造出一些更新、更好的东西。
    至于其它的收音机品牌为什么会没落,“原因在他们自己,不是市场问题。”梁伟说。在他的收音机展览室兼会客室里,梁伟指着橱窗一群70年代末生产的国产名牌收音机大发感叹:“如果他们中有人能够沿着这条路再走下去,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德生了。德生的成功,说白了其实是别人把机会让给了我们。”■

脱颖而出的为什么偏偏是德生?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对这个产业比别人专心投入一点,爱得深一点,所以能造出一些更新、更好的东西。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