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分队的巴黎冒险
导语:耀场

   圆桌的周围坐着六位评委,他们操着带有各国口音的英文,轮流发问。
   站在会议厅中间的,是三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选手。面对尖锐的问题和非母语的语言,他们的反应有些犹豫。三人不时地对视,不住将目光瞥向身后的银幕。投射在上面的,是在国内做好的PowerPoint演示——黑底白字,还有一些简单的图表,看起来像是中国高校里常见的自制课件,朴实、直接,没有任何花哨的地方。
    这个圆形的房间名叫“Panorama”,在英文里,这个词的意思是“全景画”。房间位于欧莱雅法国总部的一层,是公司的头头脑脑们召开高层会议的地方。之所以在房间中央摆放一张圆桌,是因为圆形使得在座的每一位都感到平等,按心理学家的说法,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参与者的激情和创造力。关上房间的大门,与会者就开始对圆桌中间摆放的产品提出意见,甚至引发激烈的争吵。但在会议结束后,各位都还是友好的工作伙伴。
    此时此刻,房间里正在举行的是欧莱雅一年一度的e-Strat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全球总决赛。今年是这项赛事的第6个年头。进入总决赛的16支队伍(8支MBA队伍和8支非MBA队伍)必须进行20分钟的英语演示,阐述本队在比赛中所遵循的商业策略和理念,并在其后的5分钟里接受六位评委的提问并作出回答。
    中国大陆代表队的序号是6,从传统观念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在初级市场中,消费者关心产品的功效和价格。但在市场成熟后,产品卖的是更深层次的吸引力。你们的产品有没有这个实力?”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让·克劳德·拉莱克(Jean-Claude Larreche)对站在圆桌内的大陆选手发问。
    三个选手似乎都没太听懂这个语速偏快的长句。“你刚才说了很多,你的问题是……”其中的一位队员拿着话筒,小心翼翼地说。评委们发出了善意的微笑,气氛略显紧张。

三个理科生

    在大学里,陈许佳和陈义如是室友。他们的专业是计算机,明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当他们在2005年10月从学校的海报栏里看见了e-Strat比赛的消息后,立刻决定组队参赛。但是,比赛规定,每支队伍必须有三个选手。两个陈姓小伙子决定找一位女生加盟,他们在中科大BBS的交友版上发了张帖子。
    这吸引到了化学专业同年级研究生饶淑玲的目光。
    三人很快取得联系。不过,在其他同学眼中,谁都没把他们的计划当作一回事儿。从过去中国选手在e-Strat比赛上的表现来看,理科生确实不曾有过获奖的先例。进入全球总决赛的,清一色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
    陈义如回忆起刚刚组队时的心情:“其实我们自己也觉得有点怪怪的。”陈许佳和陈义如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他们之前关注的焦点,是究竟该不该继续读博士。而在参赛之后,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跟导师交待情况,在比赛和学业之间找寻平衡。
    全球总决赛之前的e-Strat总共有6个环节。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每支代表队都必须在网上同四家由计算机模拟的化妆品公司竞争。每轮比赛结束时,以股价指数作为各队成绩的评判标准。e-Strat软件的设计者力图使竞赛过程与真实的商业环境尽可能地接近,参赛者需要在网络平台上作出各种商业决策,包括制定预算、研究战略、进行品牌定位甚至是决定是否研发新的化妆品品牌。
    综合前五轮网上比赛和商业计划书的成绩,八个赛区的1万多支队伍分为MBA组和非MBA组,共16支冠军队伍聚集巴黎,在欧莱雅公司总部参加全球总决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展示自己的虚拟公司,目标就是将其“卖”给欧莱雅。
    但同样因为自己的专业,陈许佳、陈义如和饶淑玲也拥有经管类学生所无法企及的逻辑分析能力。在前两轮比赛中,三人在商业知识欠缺的情况下,用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分析市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且逐渐摸出虚拟对手的策略规律。此后,他们又进一步补习商科知识,使自己在比赛中和商科学生的理论差距逐步缩小。
    时间过得很快。跨入全球总决赛的门槛时,这支名叫“Shining Town”的中国队伍已经拥有所有参赛队伍中最高的股价指数。但是,在面对面的总决赛现场,对数字报表和理论模型的敏感并不是排名的惟一决定因素——尤其是在那些口若悬河的欧美对手面前。

巴黎,巴黎

    到了巴黎,三人换上西装。平日里的三个理科生顿生几分职场人士的职业感,但看起来依然欠缺一些商人的气质。“他们的弱势就是表达能力不够强。”带队的欧莱雅中国招聘总监张以恩分析道。
    在西方人扮演主角的场合,任何与中国有关的元素都十分显眼。圆形会议厅外,陈许佳、陈义如和饶淑玲遇见了另外三张参加非MBA组总决赛的中国面孔。
    “我们来自加拿大。”对面的女孩用英语自我介绍。她叫Pamela,在加拿大长大。队里的两个男生Jackin和Ivan都出生于香港,大约6年前移居加拿大。三人目前就读于加拿大McGill大学,主修金融专业。他们的队名是“McGapex”,其中“Mc”取自校名,“Gapex”是“Mega(巨大)”和“Apex(顶峰)”两?荩 个单词的合并。仅从这些对英文单词排列组合的技巧看,对方的语言优势已可见一斑。
    加拿大代表队第二个登场。他们在PowerPoint文件的结尾,专门设置了问答页面,其中罗列了几乎所有可能被问及的问题,并为每个链接附上了详细的图表和文字说明。评委会提出的四个问题全部从问题列表里找到解释,流畅的对话像是胸有成竹的创业者在向投资方递交答卷。
    多数欧美队伍都采用了天马行空的视觉创意。德国队运用中国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解释公司的五款产品时,将金箔、木棍、蒸馏水、蜡烛、泥土等材质放入六个玻璃盘中,摆在评委面前。而由于《商业周刊(BusinessWeek)》巴黎分社社长卡罗尔·马特拉克(Carol Matlack)是评审团中惟一的媒体业人士,各国选手在描绘商业计划所取得的成就时,都采用了改动《商业周刊》封面或内页的手法。土耳其队更制作了一份仿真的《商业周刊》,递交给评审团传阅。
    轮到中国队了,他们首先用简约的PPT讲述了三个伙伴创立一家化妆品公司并不断谋求发展壮大的故事。然而,无论是在评委席间还是背后的银幕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设计的踪影。三个理科生显然过于重视对商业模式的分析,而在那些最能给评委留下印象的“作秀”环节上投入甚少。在总决赛结果的评判因素中,股价指数只占30%,现场表现决定了最后的名次。
    “你可以再重复一遍吗?”面对最后一个问题,陈许佳打破了沉默。让·克劳德·拉莱克将语速放慢,把长句拆成短句。虽然他们最后用细分市场强调品牌愿景和个性化服务来提升竞争力,但是和其他队伍相比,在推销自己方面中国选手已然吃亏不少。当晚,颁奖典礼在埃菲尔铁塔上举行,“Shining Town”未获任何名次。失望清晰地写在他们的脸上,三人低头不语。
    来自加拿大的三个华人学生获得了非MBA组总决赛全球第二的成绩。“现在,我们已经回到了蒙特利尔,生活也将回复原样。我们想念巴黎,还有我们的新朋友。”加拿大队的Pamela在电子邮件中写道,“我的心智变得成熟,比赛为履历增色不少,而我对商业世界的认识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