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陈东升的个人魅力是毋庸置疑的。从学者到商人,从创办嘉德国际拍卖到建立泰康人寿,前后十余载,陈东升完成了多重角色的转换。1996年,陈东升创建了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放弃已经取得的成就,从零开始。而今,泰康被评为国内资产质量最好的保险公司之一。
2005年泰康人寿保险加大转型力度、加快转型进程,业务发展平稳,全年完成规模保费178亿元,营销新契约规模保费继续保持行业第四,投资收益率行业第一,利润连续3年翻番,达到1.8亿元,较上年增长120%。2005年上半年,主张模仿也是创新的陈东升创新性地推出“爱家之约”,成功营造了“买房买车买保险——现代生活新三件”的时尚保险消费潮流,使公司“青春、健康、时尚”的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
董文标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
2000年5月董文标升任民生银行行长,12月,中国民生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5年,民生银行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根据年报的发布,2005年民生银行资产总额达到5571亿元,实现净利润27.03亿元,同比增长33%;不良贷款率为1.28%。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较快。报告期末,储蓄存款余额741亿元,占各项存款比率达到15.16%;成功发行民生银行信用卡;各项业务收入总计2271.4万元;网上银行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个人网银客户新增12.9万户,交易量410亿元,公司网银客户新增5509户,交易量达3228亿元。
董文标行长凭着年龄优势和深厚的资历背景,率领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低风险、快增长、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郭树清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5年3月25日,郭树清就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全面负责建行的股份制改革工作。7个月后,建行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在香港发售近90亿美元股票,是迄今为止内地企业在海外最大的IPO。业界认为,建行上市是中国银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重组改革后以崭新面貌走向世界资本市场的帷幕,使此前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变数变成了中国银行业集体突围的机遇。
刚刚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05年建设银行各项经营指标持续改善,平均资产回报率达到1.11%,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21.59%。不良贷款率从2004年底的3.92%降至去年底的3.84%。资本充足率达到13.57%,较2004年提高2.28个百分点,在国内同业和全球新兴市场中均处于较高水平。2005年,建设银行顺利引入战略投资者,与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
李礼辉 中国银行行长
2004年8月,李礼辉从海南省副省长任上调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金融业界普遍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上任将对中国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试点产生深远影响。但履任之初,李礼辉就曾表示,最大的挑战并不是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是“在未来5至7年保持现在较快的速度,并保持比较稳健的发展势头。提升中行固有优势,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2005年,中行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比2004年明显提高,资本回报率达11.5%-11.6%,总资产回报率超过0.7%,2004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0.04%和0.61%;不良贷款比率从2004年的5.12%下降到4.7%-4.8%,净利润比上年提高33%左右。同年,中国银行被《欧洲货币》评为2005年房地产服务行业“中国最佳银行”和“香港最佳商业银行”的称号,并获得“2005年度财经风云榜”最受欢迎信用卡和最佳外汇理财产品两项奖项
李礼辉和中行同事的努力,为中行股改奠定了基础。
马明哲 平安保险董事长兼总经理
马明哲在保险圈内是一个传奇人物。货币银行学博士,历经12年,从无到有领导建立了一个保险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寿险公司。
2005年,平安的净利润达到人民币42.65亿元,较04年增长35.6%。业务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内涵价值成长以及投资领域近50%的收益增长,成为其业绩提升的双驱动力。从05年底的每股港币13.3元到2006年3月30日以每股20.25港元收盘,三个月内,中国平安在香港联交所的股价猛涨7港币。按当日股价计算,其股票市盈率超过30倍,是全球保险业平均的2.5倍。这是投资者用实际行动对其年度业绩做出的解读。
保险圈子里的人说“马明哲不是人,是神。”一位国内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称马明哲是其“偶像”,原因是“他做事总是具有前瞻性”。例子之一就是:2005年,平安与“分业经营”政策对抗10年之后,开始成为中国金融集团化发展的翘楚。
马蔚华 招商银行董事兼行长
在出任招商银行行长之前,马蔚华的轨迹可以说是标准的政府官员,但当他来到一所股份制商业银行当行长的时候,他却成为了中国最具勇气的行长之一。
2005年,尽管招行坦言宏观调控令银行信贷扩张及资产质量面临诸多新挑战,马蔚华也提出招商银行要进行战略转型,但招行全年总资产规模和净利润同比仍有大幅增长,其中净利润额高逾39亿,依然遥居五家A股上市银行之首。招行亦因此成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仓的蓝筹典范。在所有商业银行转型力攻零售银行的热潮中,招行的战略转型已显成效。据央行统计,在12家股份制银行中,招行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市场份额为17.80%,排名第一。
《银行家》杂志将马蔚华列为全球银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基层员工称他为“精神领袖”,他是业界公认的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行长。
王东明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东明曾在加拿大枫叶银行证券公司、华夏证券、南方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金融、证券公司工作,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2004年,他担任董事长的中信证券公司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2003年度中国最佳证券公司。
2005年,王东明领导着中信基金在基金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稳健前行,先后发行了中信现金优势货币市场基金、中信红利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百亿以上,在国内基金行业中排名第10位。在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信旗下基金的业绩也稳步前进:中信现金优势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波动率长期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中信经典配置基金在同期成立的众多基金中业绩排名第一。
吴雄伟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吴雄伟看来,一家优秀的基金公司应该具备以下特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有一支优秀、专业且稳定团结的团队;有高效的运作流程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
他正是以这些特征为目标和方法管理博时基金,并且让博时基金做到了“优秀”:截至2005年底,博时基金公司共管理11只基金产品及部分社保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约500亿元,累计分红近51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我国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2005年度,博时稳定价值基金获得了由《亚洲资产管理》颁发的“2005年度最佳产品创新奖”。“2005年度最佳进步基金公司奖”、“2005年度中国最佳零售渠道策略奖”等奖项也纷至沓来。而关注5年之后的2005年,博时终于开始了中国养老金市场的实质运作。这是吴雄伟战略目光的最好回报。
熊安平 VISA国际组织亚太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1995年,熊安平出任VISA中国区总经理。此前,他始创VISA国际组织台湾区代表处,就任期间,VISA卡的销售额取得了25倍增长的骄人业绩。
在中国区,熊续演了台湾区的“神话”。在已经过去的2005年中,VISA国际组织与中国会员金融机构继续保持紧密合作,使VISA中国会员机构增至18家,而中国从事发行VISA国际卡的会员机构也达十六家。2005年,VISA在中国大陆发行VISA国际卡首次超过千万大关,比上一年增长89%;中国大陆VISA国际卡的交易总额突破153亿美元,签账总额达76亿美元,增长率居亚太地区榜首。据统计,VISA国际组织在亚太地区的支付市场占有率为62%,比所有其他支付品牌的总和还多。
杨超 中国人寿董事长
百度上,在有关杨超不多的介绍中,“海外运作高手”的称号出现的频率最多。2005年中,这位“高手”接任了中国人寿董事长一职。
正是2005年,中国人寿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由于业务结构调整、投资收益改善,以及业务管理水平的加强,公司的净利润、总收入、总资产均创历史新高。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中国人寿占有寿险市场44.07%的份额。由于人寿在银保和邮政代理业务方面长势过人,05年的保费也有强劲增长,并且,银保业务将成为06年中国人寿保险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人寿正在杨超的领导下,向国际一流寿险公司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