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10大华人领袖
导语:?2005中国商业百人会”专题

陈志鑫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2年,陈志鑫临危受命,出任上海大众总经理。这位上海大众转型期中的领军人物,直面挑战、积极应对。三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培育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变,为上海大众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大众专为中国市场度身打造的PASSAT领驭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上海大众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
    2005年,在他的领导下,上海大众开始低调进行营销变革。他亲自奔赴各个大城市了解实际营销情况,引领上海大众正走上了“痛定思痛”的改革之路。上海大众销售轿车24.47万辆,居全国轿车销量亚军企业。同年,他荣获“2005年度汽车风云人物”称号。

丁磊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慢进就是后退,自上任以来他一直用这个思想在指导自己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一年多来,上海通用“新车辈出”,迄今为止已推出了十几款新车支撑汽车网络,而且所有的车都是按照对市场的把握来进行规划和执行的。2005年初,他重新对网络进行了规划,由此前的别克单一网络延伸至别克、凯迪拉克和雪佛兰三个系列、三个网络。
    2005年,他领导的上海通用汽车以32.54万辆的总销量力拔头筹,首度登上年度销量冠军宝座。

    胡茂元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

    虽然深居幕后,却并不影响胡茂元登上2005“中国十大汽车年度风云人物”榜首。2005年,上汽旗下的上海大众丢掉了保持了20年的销量冠军宝座,但是新科状元不是别人,正式上汽旗下的另一猛将——上海通用,而且,他任现职之前正是上海通用总经理。运筹帷幄的胡茂元,在2005年还领导上汽上演了并购韩国双龙、竞购英国罗孚的好戏。其中,罗孚一案虽然曲折,却体现了胡茂元作为生意人的精明。

    李书福 浙江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对发展民族工业倾注了全部至诚至爱,他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经营管理方法的改革和完善,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品质提升,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经营运作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作风民主、办事果断。
    正像他的名字一样,为中国老百姓书写幸福,是他终生追求的目标。2005年末,刚从底特律车展载誉归来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又一次当选为“2005年度十大风云浙商”。民企吉利的超速发展已使他成为“新浙商精神”的领军人物。2005年,吉利成功入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品牌,并以15.14万辆的总销量打进企业销量前十强,同比增幅近50%,成为前十强中惟一一家汽车民企。

    祁玉民 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

    无论在企业和政府,祁玉成素以作风硬朗、创新实干而著称,管理经验丰富。在主政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期间,建成了我国重工行业惟一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重大装备临海研制基地和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始终保持成倍高速增长。作为大连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他工作卓有成效。
    在他的领导下,2005年,华晨汽车金杯海狮连续第9年在轻客市场独占鳌头;金杯轻卡在轻型卡车市场中成为了重要主力军;尊驰轿车销量平稳增长;MPV系列阁瑞斯前11个月累计销量比上年增长近4倍;更为令人振奋的是华晨汽车完全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1.8T发动机已经正式批量投产;而华晨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中级轿车——骏捷也已然整装待发。05年这些实实在在的努力,为华晨06年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云昌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总经理

    从事润滑油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二十年的他,有着丰富的市场营销及品牌经营方面的经验。通过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中国石化完成了润滑油品牌统一,在规模化经营上不断取得突破,长城润滑油的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
    2005年,他领导下的长城润滑油已经以三分之一的市场占有,成为中国润滑油行业中最具竞争实力的品牌。在继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指定用油和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独家专用油之后,长城润滑油成功利用“神舟六号”的成功上天的机会,为市场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也荣获“2005年度商业标杆”称号。

    徐和谊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和谊在车界只算得上新兵。2002年,他进入北京现代,此前在钢铁界已是硕果累累。在经营北京现代一年之后,他被授予“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同时,在他领导下的北京现代被评为“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成长性的企业”。
    2005年,企业销量排名中,赶追在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三大品牌之后,名列第四位就是他统率的北京现代。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现代在他的领导下,在短短三年中,产销屡创新高,发展速度惊人,这个速度被媒体称为“北京现代速度”。

    徐平 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

    东风公司原总经理苗圩调任武汉市市委书记后,他被任命为东风公司总经理。中组部认为他“长期在东风公司工作,熟悉企业的全面情况,有经营管理能力,工作思路开阔、重点突出,推动工作力度大” 。
    果不其然,2005年,东风汽车好事连连。首先是生产经营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东风日产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60%,神龙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0%,均远远高于同行业水平;东风汽车获“公众最放心的10大汽车厂商”、“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汽车厂商”、“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十佳单位”等众多称号,在央视组织的2005年度车型评选中,东风悦达起亚赛拉图评获2005年汽车人气奖;年底,东风集团股份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其汽车行业最大的IPO项目,为其走向国际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尹同耀 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5年,低调的尹同耀起码有三件事情让同行侧目:3月22日,奇瑞第一辆SUV上市,瑞虎(TIGGO)的下线成功实现奇瑞轿车向奇瑞汽车的精彩转身;3月28日,奇瑞发动机二发启动及首台发动机点火仪式在奇瑞第二发动机举行,从而实现中国在主要零部件自主研发上“零”的突破;11月奇瑞公司宣布召回大量东方之子,这是国内自主品牌第一次主动大规模召回产品,体现了尹同耀和奇瑞公司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和勇气。
    当年,奇瑞汽车销量比2004年增加118%,是惟一一家销量翻番的企业,也是中国轿车行业历史上第一家年净增超过10万辆的企业;全年出口轿车18000余辆,位居全国第一;全球最权威调查机构J.D.Power调查显示,2005年奇瑞公司的售后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增幅位列行业前三名。43岁的尹同耀用12年的时间把奇瑞打造成了中国民族自主汽车品牌的标杆企业。人们认为,他的光环已经直逼比他大1岁的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

    竺延风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

    他向来引人注目。他38岁就任一汽集团总经理。而一汽集团这个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企业,正在他的统领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2005年,在严峻的市场挑战面前,一汽集团经营总体上稳定,局部上出现突破,一汽集团产销量为98.7万辆,其中自主占到54.3万辆,为55%,实现利润18.5亿元,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的经营任务,华北基地的天津一汽夏利和天津一汽丰田的各项指标增长显著,成为中国汽车业增长的亮点。应该说,一汽能在困境中巩固百万辆级的销售业绩,跟竺延风领导下,一汽强化集团优势、善待用户、加快主动创新的举措密不可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