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日化行业10大华人领袖
导语:?2005中国商业百人会”专题

  季克良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董事长

    和那些明星企业家相比,季克良这个名字显得有些陌生,但在中国酒界这却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执掌着国酒茅台。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8月上市以来,股价一路上扬,不断创出新高。2005年8月4日更是达到新的历史高度,涨至55.80元/股(复权后达100.56元/股)。累计涨幅已达223.7%,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也由此被境内外投资者公认为在弱市背景下国内证券市场上几只最具投资价值的股票之一。

    柳万东 红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柳万东,受命于红塔危难之际,让红塔3年内重铸辉煌,是中国最大烟草企业的掌门人。
    刚刚过去的2005年,红塔集团投资10多亿元实施第三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成功研发了系列新产品,赢得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认可。当年,共生产销售卷烟265万箱,出口4.6万箱,实现销售收入228亿元,实现税利175亿元。其中,三大主力品牌竞争力有所提升,“玉溪”销量平稳增长,“新势力红塔山”和“经典1956红塔山”的推出,促进了“红塔山”的恢复性增长,“红塔山”连续8年下滑后首次出现回升,“红梅”继续位居行业销量最大品牌之列。
    在柳万东的带领下,红塔实现了“止跌回升”,税利增长近25亿元。

    李宁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
    2004年,李宁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创办的李宁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目前,其产品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在2005年中,李宁公司采用了多元化的市场推广活动,通过与不同领域的顶级品牌建立战略合作,全面提升李宁品牌形象。2005年,李宁公司还推出了不少新品。截至2005年12月31日,李宁公司营业额同比增长30.5%,达到24.51亿元人民币。同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牛根生 内蒙古蒙牛集团董事长

    1999年,43岁的牛根生创立蒙牛集团,在此之前牛根生长期担任伊利的销售负责人,他通过在伊利的经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全国最大的销售网络。
    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短短三年时间,年销售额由1999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2005年,蒙牛赞助的“超级女声”电视节目将公司的影响力推到了新的高度。当年,蒙牛又取得了三项大的成绩:一是蒙牛UHT牛奶(即常温奶)销量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牛奶出口量全国第一,又在香港被推选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十大品牌”之一;二是日均收奶量首家突破6000吨/日大关,到11月底已累计通过银行发放奶款36亿多元,直接招收员工约3万人,成为中国乳业界“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企业”;三是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示范牧场产出的中国最高品质的牛奶“奶爵6特乳”等也成功面世。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的数据,蒙牛液态奶市场占有率2005年9月已经达到28.1,比第二名高出五个百分点。

    潘刚 内蒙古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2004年12月17日,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以及其他高管层共5名人员被刑事拘留,随后又被正式逮捕。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潘刚带领班子迅速控制住了危局。
    在潘刚的领导下,2005年的伊利集团并没有受到“独董事件”的负面影响,发展势头强劲:只用了9个月,各项经营指标就全面超越了2004全年的水平,2005年11月销售收入已经突破百亿元,成为行业内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是行业内规模、利润、纳税第一的企业。各项殊荣接踵而至:“我最喜欢的中国品牌”食品行业第一名;2008北京奥运会乳制品独家合作伙伴;全国绿色加工生产线样板单位;乳品行业惟一一家中国最佳企业公民;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排行榜乳品业第一;2005CCTV年度乳品行业惟一一家最佳雇主。
    目前,潘刚领导下的伊利投资总额高达12.8亿元的异地大手笔扩张步伐,眼下正如火如荼展开。 对于潘刚及所领导的伊利集团而言,2006年将是其南征北战高潮时。

    孙利强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0年前,张裕公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孙利强上任后,大胆改革,带领全体职工一举扭亏为盈,百年张裕重新焕发了青春。
    张裕在国内市场份额近年来一直稳居头把交椅。2005年张裕集团完成销售收入30.8亿元,实现利税8.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5%和36%,市场占有率约20%。现在,他正带领着百年张裕向着成为国际一流葡萄酒企业集团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

    “双汇用20年时间创造了100亿,今后,要在两年时间内再造一个100亿。”这是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2003年双汇实现销售额120亿时候的感言。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2005年,双汇集团的销售额成功突破了20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个产销超百亿的肉类加工企业。2005年,双汇集团仅生猪收购就带动100万养猪农户增收3亿多元,直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多人,带动饲料销售100多万吨,同时还极大地带动了运输和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而此前,双汇是一个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年销售不足1000万元的国营小厂。

    宗庆后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娃哈哈集团的1.8万名员工中,宗庆后无疑是说一不二的大家长,但这种权威的树立绝非来自政府任命或者资本继承,而是靠其19年来决策的精准和管理的缜密。
    2005年,面对原辅材料大幅涨价、能源短缺、成本上升、饮料市场激烈竞争等多重不利因素,娃哈哈依旧取得迅猛发展,集团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0.6亿元。产量、资产、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各项指标仍远远领先于其他对手,已连续第八年位居饮料行业首位,成为中国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饮料企业。公司从保健食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产品起家,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目前已有八大类60多种产品。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在创始人宗庆后的带领下,靠3个人、14万元借款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软饮料产量位居全球第五的饮料生产企业,跻身全国大型工业企业百强之列。

    朱华煦 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及百事饮料国际集团中国区总裁

    百事20多年来一直试图通过大量广告传播百事的品牌文化以得到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认同。“我们卖的不是产品,卖的是诉求”,朱华煦说。
    2005,百事市值超越可口可乐,中国成为百事集团在海外的第二大市场。一年中,百事在中国连续开了3家灌装厂,湛江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落成投产。与之前的投资有所不同的是,百事开始侧重东北市场。
    2006年是百事登陆中国的第25个年头,朱华煦把市场目标定在超过墨西哥成为第一。

    朱新礼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朱新礼的事业真正开始于1992年,当时他赋予了“汇源”二字一个很宏大的内涵,现在这个含义就被矗立在他们的办公楼顶上:汇聚五洲英才,源通四海财富。当时没有人对这些字义当真,朱新礼却白手起家,把它们变成现实。
    近年来,汇源果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量和销售额一直位居全国市场同类产品第一名。2005年,汇源集团和统一集团合资成立了北京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目的在于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中国和东南亚市场,以期打造亚洲最大的果汁饮料生产企业。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