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晨 石家庄制药集团董事长
一般而言,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如果是发生在强弱之间,其成功的几率较大,但两强之间的联合,却并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蔡东晨却带领着由石家庄“四小虎”之称的石家庄第一制药集团、河北制药集团、石家庄二药企业集团、石家庄四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石家庄制药集团打破了这个惯例。
2005年,石药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比“十五”初期增加25.91亿元,年均递增10%以上。2005年,石药集团除在总量规模上实现快速增长外,在转变增长方式、提升运行质量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石药”品牌被全球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测评为“2005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高寿康 雅芳(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在雅芳台湾实施了两大新政并取得巨大成功的高寿康,凭借着卓越的管理能力把雅芳中国带入了高速的发展轨道。与台湾市场相比,中国大陆直销市场曲折得多,雅芳也因此经历了比台湾市场更多的波折,在高寿康的带领下,雅芳中国实施了比雅芳台湾更为大胆的改革,开创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销售模式。
雅芳中国2005年的销售业绩突破2亿元,雅芳拥有2000多个美容专柜,5000多家产品专卖店。
郭广昌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广昌与医药行业有不解之缘。当年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他立即将目光投向了医药行业,并确定了以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现代生物医药方向。正是在医药行业,郭广昌赚到了第一个1亿。借医药平台跃入资本市场,再从资本市场重新回归医药产业。
目前复星医药主要有两大资产:核心医药资产和战略投资资产,通过几年内的整合和战略布局,复星医药核心医药资产形成了强有力的医药产业群。目前公司主要医药核心资产净利润已从50%提高至75%以上。经过几年的战略布局和潜心经营,复星医药已形成了稳健的产品群,目前有两个产品销售近2亿元,4个产品近亿元,每年还新上市20个左右的产品,其中还包括两大战略性品种:青蒿琥酯和胰岛素,这两个产品2005年销售收入接近亿元。公司2005年医药制造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达34.78%;公司投资的国药控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55.65%。2005年,复星医药实现销售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净利润1.59亿元。
李惠森 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创办于1888年的李锦记,在经过李氏家族四代人100多年的不懈努力后,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蚝油庄了。正是李锦记第四代传人李惠森在1992年的大胆举动,改变了这个家族企业。这一年,南方李锦记公司成立了。从食品到中草药保健品的跨越,李惠森看到的是中草药保健品市场的前景。从“思利及人”到“无形领导”,李惠森的雄心是“创中国第一、造社会精英”。
2005年被认为是南方李锦记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年。公司首期年产能力50亿的新会生产基地落成,“无限极”健康食品、维雅护肤品和植雅个人护理品三大系列的新产品不断推出,无限极品牌以80.83亿的品牌价值荣登2005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保健品行业排行第一位,公司投资逾亿元、专为无限极伙伴和消费者打造的公司自营店陆续盛大开业。到2005年,南方李锦记已经在全国拥有近30家分公司和自营店,以及一批专卖店。
王明辉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总裁
从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到云南白药集团董事长、总裁,王明辉给云南白药带来的,不仅仅是股权的多元化,更是一场自我否定、大胆创新的变革。他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践四大创新机制:内部创业机制、首席科学家制、虚拟企业运作模式、内部订单制。使企业在经营业绩上有显著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集团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大幅提高。
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云南白药集团2005年实现主业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34%,利润率接近10%,比行业平均水平超出两倍以上。这已经是在王明辉的带领下的云南白药业绩连续6年达到超过两成的增长。年报显示,云南白药每股收益0.8元,净资产收益率28%。
汪兆金 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厂长
汪兆金将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亏损小厂改变成为如今全国瞩目的知名企业,其惊世骇俗的市场运作方式、跳跃式的超常规增长速度,也引来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目光。
目前的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已经成为哈药集团的重点企业之一。企业制剂手段完备,可生产输液剂、口服液、片剂、颗粒剂等七个剂型,160余个产品。1999年开始跨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行列,并取得飞跃式发展。2005年哈药集团实现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119.04%。营业收入、利税和利润等3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哈药集团的利润指标也冲至第二位。
余克建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建于1650年的“九芝堂”是中国著名老字号,但直到1985年还是一家传统中药小厂。1985年,年仅31岁的余克建出任九芝堂掌门人。他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把经历了三百多年历史沧桑的老字号带入了二次创业的腾飞之路。
如今,九芝堂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3亿元、年销售13.5亿元、年利润1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的现代大型医药企业,在湖南医药行业排名第一。2005年年度报告显示,至报告期末,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03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39520万元。
殷顺海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的同仁堂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字号。让这个老字号迸发出新活力,由一个胡同作坊式的“老店”变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型中医药集团的,正是集团现任董事长殷顺海。
2005年,同仁堂集团经济指标持续创历史新高,初步实现资源共享,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旗下股份公司成功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并创沪市上市公司三个之最,即:对价比例最低、投票率最高、同意票率最高。股权分置后,集团公司仍保持绝对控股的第一大股东地位。旗下商业公司完成建店100家,销售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与此同时,集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后备干部管理体系,完成了股份公司、科技公司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同仁堂品牌被北京市评为“最具影响力品牌”,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医药行业惟一一家“中国出口名牌”。
朱保国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多管齐下、志在必得、三个月速战速决,朱保国收购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已经被业界誉为经典。丽珠具备成熟的成品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在朱保国管理下,健康的资产和稳定的盈利能力成为丽珠再次起跑的动力。
2005年,丽珠进一步深化在营销等各方面的改革,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虽然经历了抗生素大幅降价的严峻考验,2005年仍然实现净利润10789.19万元,每股收益0.35元、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53元,每股净资产3.94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96%。另外公司积极通过扩大销售量、降低成本等方式减少抗生素制剂大幅度降价的不利影响。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控制力度,营业费用同比下降10.57%,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58%。
郑鸿 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
从西安杨森公司董事长到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郑鸿一贯地低调严谨。然而,从2000年上任至今,通过战略扩张、产品品牌先行和经营管理保证,郑鸿确保了中国医药集团在医药分销领域第一品牌的地位。她的理想是建设一个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劲,科工贸发展相得益彰和充满独特企业文化魅力的跨国医药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目前的核心业务为中、西药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科研设计和投资。截至2005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145.8亿元,净资产23.63亿元,2005年度实现利润总额3.68亿元。2005年,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被国资委列为首批7家董事会试点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