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运行季度监测报告(06年1季度)
导语:最度报告

一、钢铁生产分析

   随着全球钢铁价格回暖,一季度,世界钢铁产量稳定增长,增长的主要来源依然是中国,其它地区产量增幅很小。一季度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地区产量为19129.9万吨,同比仅增长0.5%,而中国今年1季度同比增长17.6%,粗钢产量占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8.9%上升到32.6%。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3月份我国钢、铁、材产量分别为3288.9万吨、3253.79万吨和3800.37万吨,同比增长20.1%、22.2%和21.8%,均高于前两个月的增长率,和去年同期增长率相比产量增长有所放缓,但在钢材价格持续回升的推动下,钢铁产量依然较高,3月份钢、铁、材的增长率和日产量均为历史最高水平。一季度累计,钢、铁、材产量分别为9218.99万吨、8995.49万吨和10202.39万吨,同比增长17.6%、20.7和21.7%(见图1)。
    从产品结构来看,今年一季度钢材产品的板管比明显提高。新春伊始,板带材价格开始上扬,刺激了板带材产能快速释放,而长材一直在3000元左右震荡。从2月份开始板管带材产量加速增长,3月份板带材产量同比增长25.8%,管材产量增幅更是高达56.2%,均远高于长材16.1% 的增长率。
    从不同规模企业生产情况来看,表现为一季度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协会会员企业)生产重点为前端产品,生铁增幅远远大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钢铁协会非会员企业)的生产重点在粗钢和钢材,其产量增长快于重点大中型企业。据钢铁协会统计,一季度协会重点统计的会员企业钢、材、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6%、16.4%和22.6%,而其它非会员企业增长率分别为27.1%、34.1%和14.6%。非会员企业钢和钢材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分别为18.1%和32.8%,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4和3.0个百分点;生铁占全国产量的23.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非会员企业占生铁和粗钢增产量的17.3%和25.9%,但占钢材增产量的比重高达46.8%。
    从生产用的主要原料分析,今年一季度保持了较快增长。焦炭、铁矿石和铁合金产量分别为5918.97万吨、10294.16万吨和244.6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2%、32.8%和16.2%;我国能源生产也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原煤产量43148.28万吨,同比增长12%;发电量为6068.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今年以来主要钢铁原料进口大幅增长,出口下降。一季度我国共进口铁矿石8091万吨,同比增长27.7%;出口焦炭304万吨,同比下降23.4%。国内铁矿石资源量大幅增加,3月末,我国23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达到了3880万吨,供应紧张局面明显缓解。

二、钢铁产品需求:表观消费量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我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822亿元,同比增长16.7%,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17.6%,轻工业增长14.7%。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钢材消费旺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08亿元,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608亿元,增长29.8%。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793亿元,同比增长20.2%,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
 在主要用钢行业中,农用机械和能源、基础设施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一季度大中型拖拉机、发电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分别增长67.1%、37.6%和28.4%;汽车产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比增长36.3%;金属冶炼设备、家用电冰箱、交流电动机、冷柜等增长率在15%~35%;房间空调器、包装专用设备、内燃机、民用钢质船舶、饲料加工机械、家用洗衣机产量增幅在10%以下;工业锅炉、水泥专用设备、机车则出现了负增长。
 一季度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001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552万吨,增长18.3%。我国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由去年同期的92.9%提高到95.4%(见图2)。

三、钢铁进出口分析:我国首次出现钢材净出口

 长期以来我国是钢材净进口,在去年开始,钢坯开始成为净出口,钢材的出口量开始上升,但是去年全年我国钢材仍是净进口,在一季度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钢材出口大幅增加,进口大幅下降,由去年同期的净进口转为净出口。据海关统计,1~3月份我国出口钢材分别为181万吨、186万吨和281万吨,呈逐月增长态势,一季度累计出口钢材647万吨,同比增长24.7%;1~3月份我国进口钢材分别为157万吨、125万吨和179万吨,呈低位盘整态势,一季度累计进口钢材461万吨,同比下降22.7%;1~3月份净出口钢材分别为24万吨、61万吨和102万吨,呈逐月增长态势,一季度累计净出口钢材186万吨,而去年同期为净进口78万吨。
 受取消钢坯出口退税的持续影响,加上我国轧材产能陆续投产,国内钢坯需求增加,一季度我国钢坯出口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出口钢坯90万吨,下降68.6%;进口钢坯10万吨,下降73.70%;净出口钢坯80万吨,同比下降67.6%。
    1-3月份坯材合计折算成粗钢进口量分别为53万吨、92万吨和134万吨,呈逐月增长趋势;一季度累计折算成粗钢的进口量为277.9万吨,同比增加113.9万吨,增长69.4%。钢材和钢坯进出口趋势的不同变化,说明我国钢铁产品贸易结构明显改善,低附加值的钢坯出口得到了控制,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钢材顶替进口能力增强,出口增加(见图3)。
 在进出口变化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我国钢材进口仍以板材为主,但比重较大幅度降低,而板材出口大幅度的上升。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共进口板材387.68万吨,同比减少133.8万吨,下降25.7%,板材占进口钢材的比重为84.0%,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一季度,我国板管材出口量大幅增长,棒线材出口增幅较小,一季度出口板材303.53万吨,同比增长26.2%;一季度只有板材为净进口品种,净进口量为84.2万吨,但是同比减少196.8万吨,下降70%;其它四大品种均为净出口品种。
 从进出口的地理方向分析,向欧美出口量大幅上升,从欧洲进口板材明显下降。一季度,列我国钢材出口目的地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韩国、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越南,向这五大地区的出口占出口总量的72%。其中,向美国、欧盟出口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国向美国和欧盟25国出口钢材分别为96.52万吨和83.06万吨,同比增长60.69%和60.1%,分别占14.91%和12.83%。一季度,列我国钢材进口的货源地前五位的地区依次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欧盟和俄罗斯,从这五大地区的进口量合计占83%。一季度从这五大地区进口的钢材均出现下降。其中,从欧盟25国和俄罗斯进口钢材29.75万吨和23.89万吨,同比下降25.11%和38.13%,下降幅度最大,分别占6.45%和5.18%。

四、重点钢铁企业运行: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但是呈逐月回升态势

 从去年以来,钢材市场价格低迷,一直延伸到一季度的前两个月,而且钢铁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钢铁企业的经营利润直接探低,亏损企业的数量增加,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状态,值得庆幸的是,春节之后板材价格回暖,利润尽管较低但是呈现回升态势。
    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资料显示,一季度86家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79.7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59%;实现销售收入2770.06亿元,下降5.54%;而产品销售成本2493.25亿元,上升3.25%;实现利税226.97亿元,下降47.95%;实现利润82.19亿元,下降68.3%。亏损企业由上年的10家增加到25家,亏损面达到29.1%。亏损企业亏损额9.53亿元,增长4.32倍。销售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8.84%降为2.97%。在汇总的86家企业中,有13户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户扭亏,这两类效益好转的企业共14户,占汇总企业的16.3%;有47户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6户由盈变亏,9户同比亏损增加,这三类效益变差的企业共72户,占83.7%。在经营状况转好的企业中,以特钢和钢管企业为主。
    一季度,由于我国钢材价格呈逐月上涨趋势,钢铁企业经济效益逐月回升。86家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企业实现利润增长显著,销售收入利润率也逐渐回暖;亏损企业数由1月份的33家减少为25家,亏损企业亏损额由5.38亿元降至2.85亿元,3月比1月下降了47%(图4)。
    对重点企业进行分析发现,一季度,钢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17家企业产量保持了较快增长,产量增幅略低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一季度17家企业合计,铁、钢、材产量分别为4095.00万吨、4457.63万吨和4159.79万吨,同比增长22.2%、14.6%和16.4%,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5.52%、48.35%和40.77%,变化不大。从17家企业钢铁产量增长情况来看,生铁产量增加最多的五家企业分别为:宝钢增长50.8%;唐钢增长29.0%;鞍本集团增增长14.3%;莱钢增长43.3%;沙钢增长31.8%。从实现的利润分析,今年一季度,特大型钢铁企业也未能避免效益大幅下滑的局面。年产钢量在500万吨以上的17家企业合计同比下降6.85%;实现利润64.45亿元,同比下降67.16%。其中,邯钢出现了小幅亏损,其它16家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也在40%以上,其中7家企业降幅超过了70%。17家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大幅下降,销售利润率最高的鞍本集团和宝钢集团也只有7.96%和6.61%,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17.07%和15.69%;其它15家企业销售利润率都在5%以下(见图5)。

五、2006年钢铁行业运行趋势分析

    1.宏观经济增长有过热迹象,紧缩性的调控政策可能影响钢材消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快于上年同期9.9%的增长速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822亿元,同比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08亿元,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
    同时国家统计局指出,一季度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的一些较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银行信贷增加过多,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依然较大。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就一定能够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为此,4月27日,央行在出台加息的宏观调控措施。并且该类防止经济过热的调控政策和措施将在近期还可能出台,以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减慢。与此相应,钢材消费增长速度将会随之下降,预计2006年钢材表观消费增幅将在15%左右。
    2.钢铁产量增长势头将放缓,但全年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
    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一季度由于被列入“过剩”的行业的生产仍保持了较高增长,国家将会出台更为严厉和有效的措施控制这些行业增长产能,加快淘汰落后的步伐。因此,钢铁产能增长将会受到抑制。但由于今年仍有大量钢铁项目建成投产,生产能力将会陆续释放,钢铁产能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但是,这些产能能否释放将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二是原料供应情况。从今年原料供应情况来看,铁矿石、焦炭等供应趋于宽松,钢铁产能释放主要由钢材需求和价格决定。从目前钢材市场供需情况和价格水平来看,钢材价格出现大幅度的调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今后三个季度钢铁日产水平将高于3月份。
    如果按照3月份的日产水平测算今后三个季度钢铁产量,再加上一季度的实际产量,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3.84亿吨,同比增长9.9%;生铁产量将达到3.78亿吨,同比增长14.6%;钢材产量将达到4.39亿吨,同比增长18.3%。考虑到新建产能陆续投产,预计全年的钢铁产量将高于此测算水平。
    3.钢材出口增势将放缓,后期钢材净出口水平将低于一季度
    一般来说,钢材进出口从签订合同到实际进口(报关)有2~3个月的滞后期,因此当月的进口量主要取决于前两个月的市场情况。分析表明,钢材净出口量与国内外市场钢材价差有很强的相关性。今年一季度我国钢材净出口大幅增长。重要原因之一是去年四季度国内外价差较大。
 总体来看,由于我国钢铁企业顶替进口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加上国内钢铁产能总体过剩,今年我国钢材仍将保持一定的净出口水平。但是受国内外市场钢材价差水平、汇率变动以及我国贸易形势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钢材净出口水平将较一季度有所下降。
    首先,今年一季度国内外钢材市场同步回升,但国内市场走势强于国际市场,钢材1~3月份国外比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分别高37.1、35.6和34.8,价差呈逐月缩小趋势。由此判断,进入二季度后钢材净出口增势会放缓。
 其次,人民币升值会对钢材出口起到抑制作用。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加快,专家普遍预计年内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可能跌至8以下。
 第三,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不鼓励钢材和钢坯出口。今年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达到了233亿美元,国家对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将会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钢材和钢坯出口无疑会受到影响。
    综合判断,预计全年钢坯和钢材都将实现净出口,但后期钢材出口增长会减缓,净出口量低于一季度水平,全年钢材净出口量应在500万吨以内。
    4.二季度国内外钢价将继续上行,近期长材和中厚板市场较乐观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今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19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2006年和2007年将分别增长4.9%和4.7%,比去年9月的预测分别上调了0.6和0.3个百分点。据国际钢铁协会最新预测,今年全球各个地区的钢材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预计2006年全球钢材需求将达到10.87亿吨,同比增长7.3%。2007年增长5.8%,达到11.5亿吨。从钢材供给方面来看,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采取限产保价措施,产量增加很少,国际钢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或略有短缺。进入二季度后,国外钢铁企业纷纷上调钢材出厂价格,后期国际钢材价格仍会继续上涨,将推动国内钢材价格上行。
    此外,国内钢铁生产成本上升将对钢材价格形成支撑。今年以来煤炭、石油价格继续高位运行,4月10日国家又调高了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电力价格也将上调。国际铁矿石谈判虽然还无结果,但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成本上升将是推动国内钢材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进入二季度后国内钢铁企业也纷纷上调其出厂价格,国内钢材价格总体上继续呈上涨趋势。从不同品种来看,由于进入建筑施工旺季,再加上一季度建材价格涨幅很小,仍在成本线上下,二季度建筑钢材价格将出现较大涨幅;一季度薄板价格升幅明显高于中厚板,一些原来生产中厚板的热连轧机转而生产薄板,中厚板的供给压力减小,有利于其价格走强;薄板尤其是冷轧薄板前期涨幅较大,近期继续上涨的空间不大,但由于国外市场价格较高,薄板价格仍会保持坚挺。
    由于下半年钢材消费增长可能减弱,如果钢铁产量快速增长势头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排除下半年钢材价格出现调整的可能。从长期来看,要使钢铁市场保持稳定,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有效的产量调节机制乃是根本之策。(本文作者为经济观察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