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凶猛
导语: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正在走向天堂,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

   越来越多的国企开始被外资控股,南孚、哈啤、哈药、深发展、徐工……最近,双汇集团也以20亿元卖给了高盛。并没有觉得民族品牌变为外企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反正国有资本早晚都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固守战略性领域,接盘的不是民企就是外企。只是觉得现在国有资本的退出很不透明,甚至常有内外勾结的嫌疑,难免让人心生感慨。
     计划经济转轨,国有资本退出,改革浩浩荡荡前行,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作为一名有幸身处这样一个大时代的记者,却只能有“身在此山中”的疑惑,普利策的这番话,实在是羞煞我等。
      半个世纪前,哈耶克写了一本《通往奴役之路》,警醒西方国家小心社会主义思潮的“入侵”,以免走上一条被奴役之路,哈耶克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反而是在半个世纪之后,外资开始“入侵”社会主义国家,哈耶克的话也同样可以拿来警醒我们。
      尽管哈耶克在书中的很多观点过于偏激,不过开篇的这句话却很值得回味,“当历史正在进行时,它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历史,它带领我们进入未知的境域,而我们又难能瞥见前途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能够运用来自先前见闻的全部知识,把同样的事件重新经历一番,情况就会不相同了……因此,通过从一个国家迁居到另一个国家,人们有时可以再次观察到类似的精神发展阶段,那时他的感觉就会变的特别灵敏。当人们再次听到他在20年或25年前首次接触到的主张或方案时,它们就有了新的意义,成为一种明确趋势的征兆。”按照哈耶克的说法,如果一位俄罗斯人来到中国,面对现在中国境内的外资凶猛,不知道是否会感到些许熟悉?
      吴敬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改革的两种前途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一条是政治文明下法治的市场经济道路,一条是权贵私有化的道路,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正在走向天堂,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作为一名理性的经济学家,能够说出如此感性的言语,很是难得。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