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国国务院声明, 由于联想是一家由中国政府支持的公司, 因此美国政府将不会把从联想购买的16000台电脑用于机密系统;同时,出于机密信息系统安全的考虑,国务院也将对其采购系统加以防范。
由于弗吉尼亚州共和党议员弗兰克·沃夫认为采购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系统,国务院的声明是基于沃克的质疑发表的。沃夫先生告诉记者“中国有着可怕的间谍力量,众所周知,美国是中国间谍工作的首要目标之一”,他认为美国所有的国家部门都不应该从联想购买电脑。
联想强调这样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并且认为其生产的电脑没有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风险。
去年,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电脑购买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并将其执行总部由中国迁至美国。目前,一家中国政府机构拥有联想28%的所有权,同时IBM仍占有13%的股份。联想强调美国国务院购买的电脑是由前IBM在北卡罗来纳州和墨西哥的工厂生产的,对美国国家安全并不产生威胁。
为什么,我作为一个帮助中国和欧洲公司进行战略规划的顾问,要在自己给中国重要的经济报纸所撰写的专栏里涉及这样一个中美问题?因为我认为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本次事件里至少有两个要点:
第一,中美经济已经非常明显地走向了战略对峙的方向。双方应该对这个问题给予慎重的对待,因为地缘经济常常对地缘政治有着更广泛的影响。
第二,在这样一种对峙的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双方缓和局面并从中获利。
在这篇文章里,我并不想对“联想事件”进行更多的议论。除非我完全误解了,要不然这里的奥妙显而易见:某些偏执的美国政客抓住了部分国民对国家安全非理性担忧的弱点来赚取政治上的回报。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蕴含的意义,以及类似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我认为,这样的事件在未来还将继续发生。
长期影响
类似事件将继续发生,因为所有的数据都说明中国经济将在未来的10到 20年里超越美国,紧随中国之后的印度经济,也在高速发展。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虎”们是逐步升起的中印经济体。美国,一个总铁定认为自己在几乎所有事情上都是世界第一的国家,心理上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这个打击影响了美国人的理性,并将继续存在直到大部分美国人认识到中国和印度在一些领域已经超越了他们。事实上,我认为今天的美国人还没有接受这个现实,他们知道这是将要发生的,但认为这将发生在较远的未来。
事情的发生将给美国人的心理平衡带来极大的冲击,我肯定美国的领导人将会照顾好这一切,但他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进行准备。因为没人能知道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中国需要准备好如何应对乐观和不乐观的情况。
最为理性和乐观的情况是美国和欧洲公司将接受挑战,用他们的创新方式和中国进行竞争并且在心理上接受他们不再支配世界经济的事实。
不够理性的情况将是,美国用关税、配额和壁垒保护他们弱势的行业不受到来自中国“不公平竞争”的威胁,比如像之前提及的联想事件。
而最不理性的假设是,由此而导致的经济战争,并最终导致武力战争的爆发。对于这样可怕的情况,我连想都不愿想。
如果不希望最可怕的假设变成现实,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实际情况不能向着第一种理性的方向发展,未来将不太乐观。
如何应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应该如何行动呢?
有两件事需要三方来完成:
1) 美国和欧洲的政府应该清楚地将中国发展的事实解释给其国民,让他们能够对各类事件有理性的反应。
2)中国企业应该开始行动——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上,以一种高度透明的做法来运作,并清楚地解释他们的行为。
让我们来评价一下以上的两个行为。第一件事需要美国和欧洲政府来完成。绝大多数美国和欧洲人都不太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他们从没有来过中国,也没有在学校里学到过相关知识。他们的认识不是基于当前的信息,而是一种过时的看法。西方对中国最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是一个贫困的国家,利用便宜的劳动力来制造质量不过关的廉价商品,并常常抄袭西方。
在这些国家里,只有小部分人知道中国的真实情况。中国不只在低成本生产领域,也在高科技产品的开发方面高速地发展着。中国正在科技和技术领域进行大力投资,并且已经在世界上成为这些领域的重要力量。每年,中国培养的技术人员数量为全球第一, 中国的设计师变得更为创新并富有竞争力。这意味着,美国和欧洲人必须意识到他们正在和中国在相同的层面展开着竞争。他们也应该意识到无论是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将中国排除在其市场之外(例如联想事件),都将对其本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它们将无法获得中国制造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这将给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及消费者带来战略上和经济上的巨大不利。
第二个事件的出发点,是从中国企业的角度来考虑,应该防止西方国家对它们的行为产生的负面反应。这意味着,如果中国企业希望在海外市场发展,必须仔细针对每一目标市场规划出有效的沟通战略。
通过这个沟通规划,中国公司应该让美国和欧洲人理解:
* 它们会销售什么样的商品?
* 它们将如何控制产品的质量?
* 它们的产品是如何生产的?
* 它们是如何对待本国和海外市场的员工的?
* 它们为当地市场带来了怎样的价值 (例如:当地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同等质量的产品)?
换句话说,中国企业要说服美国和欧洲人,它们的存在为当地带来了收益,中国公司不是要将欧美打败的外星侵略者。这也意味着,中国公司需要比当地的企业更好地开展“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活动,同时也要对公共关系进行更好的规划和有效的设计。
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设立一个专门对西方国家进行公关的政府机构,以中国政府的名义,正确的传播中国和中国企业的信息。这个机构必须具备有效并创新的沟通能力。中国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经济体,所需要采取的沟通方式也必须是崭新的。■
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蕴含的意义,以及类似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博吾乐(Paolo Borzatta)为安博思管理咨询集团(Ambrosetti European House)高级合伙人,E-mail:paolo.borzatta@ambrosetti.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