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板中也有好老板
导语:一栏

      又是一个女老板。我心里嘀咕,怎么这么倒霉啊,我总是遇到女老板。
    Bicky坐在我对面,一边低头看着我的简历,一边用她那半生不熟的港式国语向我提问。我不是男权主义者,但曾经经历的“猛于虎”的女老板的“蹂躏”依然历历在目,有点儿“一次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意思。
    从面试时讲话的语速、音调上可以听出,Bicky是个麻利的香港人,三下五除二,半句废话没有。她问了我对薪水的要求,仗着我先前在外企的经历,我斗胆提了不低的数字。出门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表,十分钟都不到,这也有点太快了吧。打上出租车我还在想,没戏了,也许薪水提得太高了吧,就在我脑子还在盘旋着疑问、想着也许得去下一家公司面试的时候,电话响了,是Bicky,她言简意赅地告诉我,面试通过,薪水也没问题,问我何时可以上班。
    就这么着,我加盟了这家以翻译软件为平台的综合网站,开始了和Bicky长达一年的合作。
    一直以来,我是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员工,尤其是对打卡这件事深恶痛绝。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了新的单位咬着后槽牙也得守人家的规矩。没成想,作为顶头上司,Bicky在老总那里给我们争取到了最合理的弹性作息制度,三种人性化的作息时间表,早来早走,晚来晚走,任你选择。这可真是让我大跌眼镜,随之感动得涕泪交流,人啊,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看着放在那里的冷冰冰的打卡机,心里的抵触情绪油然而生。忽然间铁律般的作息时间被“弹性”起来了,反倒自我苛责起来。现在想来,许是Bicky深谙管理的温情奥妙吧,反正那个时候我和同事们都为这事挺振奋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起来。“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嘛!
    一般意义上,女老板们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致入微”、“明察秋毫”,但说实话,往往细微的不是地方,管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Bicky完全改变了我对女老板们的如此“成见”。我们在一望无际的大厅里开放式办公,Bicky的座位与几位老总并排在大厅的一侧。我们这边经常是一片欢声笑语,Bicky或者过来“助兴”,或者偶尔提醒我们不要太吵,但她从来没有反对过这种欢乐的办公模式。与弹性的作息制度同出一辙,她提倡愉快、宽松的办公环境。
    最有意思的是在Bicky带领下的脑力激荡,每次会议你都能有所启发,学到新鲜的东西。作为会议召集者和领头人,Bicky很少断然否决不同的声音。那段时间,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滋生,作为一家以翻译为技术核心的综合网站,我们的宣传模式一度成为会议上脑力激荡的重点。有一组大胆的宣传海报最后被采用,针对雅虎和搜狐等知名网站,打出“Hoo(唬)谁啊,竟胡(狐)搜”的口号,成了当时媒体竞相报道的热门话题。
    Bicky是个开放型思维的老板。她来自香港,那个时候,香港回归不久,两边的文化差异还相当大。Bicky总是说自己需要更多了解北京的市场状况。那一年的圣诞节,网站的宣传进入高潮,一场以最热门的北京摇滚乐队为嘉宾的网站主题晚会隆重登场。在这个活动的策划过程中,Bicky强调她不大了解北京的摇滚乐,但她与我们一起反复研讨,得出初步结论,大陆摇滚乐迷的群体与网站的受众基本吻合,放手给我们具体落实。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线下活动不仅得到了许多知名品牌的赞助,也为网站赢得了猛增的点击率。
    1999年风卷残云卷起的千堆网络泡沫,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烟雾般散去。网站解散的时候,我们吃了散伙饭,Bicky还是大大咧咧的样子,客套地说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在一起合作。听说后来她去欧洲读了几年书,然后又回到了北京。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Bicky。每次听到职场上的朋友痛斥女老板的种种“恶行”,我总会想起Bicky。都说女老板往往颐指气使,也不尽然,女老板中也是有好老板的。

关注细节往往是女老板们最显著的特点,但管的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深谙温情管理奥妙的女老板反而更容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