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尔玛IT大厦墙上,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顿写道:没有不断的IT投资就不会有沃尔玛的成长。
的确,沃尔玛领先高效的信息系统一直备受业界推崇:全球4000多个门店的生意,依靠强大的后台支撑系统,在美国总部可以完全监控,这是信息化管理在零售企业中散发的能量。
随着全球的零售业态从分散走向整合、大型并购案的不断发生,信息技术在全球零售业中的应用也从基础设施与管理走向全面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的层面和深度也不断深化。中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向国外零售巨头学习,进行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
痛则变
目前国内零售行业的两大特点:有的企业已经开始现代物流、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高级应用;但有的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果把零售业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软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阶段,目前多数中国零售企业还处于硬件基础设施向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过渡的阶段,少数企业处于软件基础设施向核心业务系统过渡阶段。
这种状况的形成透过企业对IT部门的资金投入可见一斑:中国零售企业IT总体投资占零售总额的比例不到0.2%,国际零售巨头占到2%以上。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市场营销部制造暨分销行业总经理谢少毅说:“以前本地客户觉得很多东西都很简单,在网上下载一个免费的软件设一台服务器就可以解决了。现在,随着大型零售企业获得资本,它们也开始规范化。”
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零售业率先结束了WTO保护期,全面向外资开放。面对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大鳄,在资金、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落后的中国零售企业将如何得以持续发展成为国内零售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应对外资企业的强势攻击,很多企业选择重组、扩张等壮大规模的方式来抵御外资进入,同时在与对手的较量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尤其一些本身信息化在国内比较领先的企业开始向沃尔玛、家乐福等看齐,主动进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
面对国内企业的这种变化,谢少毅称:“零售企业活得并不轻松,整个行业的利润并不高,客户如果没有痛处的话,也不需要做信息化。”
持续升级
当国内一些优秀的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利用一些全球领先IT厂商的经验、能力和技术,帮助它们实现在零售业方面的长远发展时,几乎所有企业都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原来的系统。
因为国内的很多零售企业当初在进行信息化的时候,很少有人从企业的发展战略上来考虑IT系统的发展,更多的是救急性的而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现在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然受到原来系统的束缚,推倒重建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损失,再在上面修补又很难满足需求,因而企业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IT厂商如何引导企业走出这个陷阱也是整个市场和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合并后无论是基础架构还是应用,都要推倒重来,这是我们希望避免的,我们希望帮助用户构建一个系统,合并后照样可以使用。” 谢少毅说。
另外,虽然信息化建设引起了国内零售企业的重视,但国内企业跟国外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谢少毅认为最主要的体现还在对服务的要求不同上。
同时企业自身在利用新技术,为企业提供业务支持以及对IT部门进行管理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尤其目前随着企业对IT系统的重视,一下子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效果往往并不明显,这容易导致企业对持续投资和信息化的持续建设产生动摇。
能量无限的IT
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东安商场引进日本欧姆龙公司的OMRON 528收款机算起,零售业信息化已经“20多岁了”。20多年间,国内零售企业先后引进了POS机、条形码技术、基于PC的MIS、财务管理软件、OA系统、商业管理ERP、SCM系统、自动补货系统等。
但从目前中国零售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程度上看,中国零售企业目前仍然普遍在操作层面采用的信息化技术比较多,比如收银、收货、库房管理等环节,而在管理层的应用情况,一般主要是在销售统计分析方面采用一些IT技术,而在决策层的应用是最少的,一般会应用在采购和资金利用的环节方面。
然而IT不是为了技术性问题而存在,它必须为了业务需要而存在。IT部门作为零售企业的重要部门,它的责任就是利用新兴技术把管理者的思想、理念物化到整个企业运作当中。可是遗憾的是在很多本土企业,IT部门不是真正的IT部门,而只是一个运营维护部门,只要保证服务器POS不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完成90%。其实IT部门的真正作用远远不止如此。
以沃尔玛为例,它借助自己的商用卫星,就能便捷地实现信息系统的全球联网。通过这个网络,全球4000多家门店可在一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内外部信息系统的紧密联系使沃尔玛能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实现商店的销售、订货与配送保持同步。
同时,高度自动化物流系统在高效的信息系统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效应使沃尔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库存和在途时间,有效压缩了营运成本,其配送中心从收到店铺的订单到向生产厂家进货和送货,只需要两天时间。
另外在国外,零售业还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比如顾客自助服务系统。顾客买完东西后可以自己结算,省去了在超市排长队的麻烦。在美国,这种自助结算系统2005年的交易额是10亿美金,预计2007年将增长到20亿美金。
还比如根据网络购物的优势相应产生的个人购物助理。顾客上次买的是什么,它会列出一个清单来,根据分析推荐交叉商品,解决了顾客寻找商品困难的问题,这种指导性销售可以给顾客提供高质量购物体验。如果中国的零售企业能把这样的体验做好,业绩就会大幅增长,会从打折等低形态的竞争中跳出来。
IT部门作为零售企业的重要部门,它的责任就是利用新兴技术把管理思想物化到整个企业运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