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飞
旅法自由摄影师。法国摄影创作家协会会员,法国西柏国际新闻社(SIPA PRESSE)摄影记者,法国东西方文化促进协会会长。
如果要谈及一个艺术家在法国的幸福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艺术家的“自我”断定了艺术家的幸福感和许许多多的人大不相同。虽然有些艺术家靠卖作品为生或者因此而生活得比较丰足,这肯定是艺术家高兴的事。但是生活的好坏并不能就证明一个艺术家的幸福感。艺术家幸福感的来源其实很难捉摸,有点象柏拉图的概念一样飘渺和深刻,也如中国孔夫子和老庄的“中庸”只能意会。这恐怕就是艺术家和热爱艺术人们的幸福感的来源,因为这种感觉犹如和灵魂在一起游荡在人们最在意的感官里面。
人们都赞赏法国的艺术,其实这不是只因为巴黎有卢浮宫,圣母院或铁塔,也许重要的是法国人已经安静下来,他们的历史和他们国家的发展让他们有更多宁静的心。他们渐渐习惯了艺术家的感觉,慢慢感受到理解艺术后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在很多时候表现在人们从不吝惜对艺术和艺术家的赞美,就象人们从小在父母的不断告诫中懂得礼貌和谦让是一个人的美德一样。
在巴黎面积最小地点最蹩脚的艺术画廊都会有人慕名而来,最不起眼的戏剧或音乐表演都会被人们投以最热情的掌声,人们赞美和掌声给予的不仅仅是为了完美,最重要的是肯定创造的激情和表达艺术个性的勇气。这正是法国人的精神和艺术精华所在,也是全世界艺术家在法国得到的最美好的礼物和戒律。虽然这并不是法国独有,但作为艺术的召唤者,法国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法国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和浪漫色彩的国家,创造精神体现为强烈追求独特个性的意识,而浪漫色彩则洋溢在丰富多元的自我表达之中。独一而又多元,尤其是在当代艺术日益以泛文化的态度——‘后现代主义’的形态出现,我们对多元的个性更有着多元的关注和多元表达的可能性。正如在巴黎当人们穿着古典的礼服看完交响乐后,回家换上现代的服装又去参加朋友的热闹的现代晚会。在这里艺术上没有真正被拒绝的东西,如果“拒绝”只是因为过于熟悉。巴黎不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感觉,在这里人们也绝不会拒绝回味。
在法国,艺术已经是人们生活方式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艺术家并不是社会的另类,他们是十分通俗的人群。艺术家有如一个歌手,他愿意将自己的歌声传播出去,他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推己及人的本能”,坦率向社会表达自己,持之以恒为社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的眼光开足了马力。可以说艺术家的工作除了个人层面的理由,他们和他们的艺术告诉社会的还有文化和了解文化的必要,而且更指出文化和文明并非同类,但是它们可以兼容。
在巴黎认识一对经营商业的老夫妇,商业的成功使得他们有悠闲的时间,他们打发时间的办法就是学习中国的古文并为此津津乐道。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另一个民族留下来的辉煌的文化遗产,它包含着人类自己伟大的创造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它本应受到尊重和学习。有时候我也竟然感到艺术就象宗教,不同的是它是人类精神世界中那种启迪人性光辉的无疆界的教义。一般来讲,文明可以被改变,而文化是永恒的。但是当我们有意无意的消灭掉文化的一切痕迹时,文化也会被人们慢慢忘却。忘却了经验也忘却了教训!忘却了耻辱也忘却了荣誉!忘却了人们各自的不同的经历,也忘却了不同才有的有滋有味的生活!一个民族的发展和生存也许就在此截止或者继续。也许当一些人们为彻底铲除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遗迹而在上面盖起现代的高楼大厦并欢欣鼓舞是同时,我们会不会为自己失去特征和个性而汗颜?
文化是要积累传承的。在巴黎任何建筑的翻新和改建都要符合巴黎传统模式,甚至沿街建筑的窗户都不能随意更换另外的样子,以免破坏了整体意义上的和谐感。法国政府这种对自己文化珍惜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责无旁贷为自己更为世界保护好人类的这些共同的珍贵遗产。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感吧。不同的是这种幸福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一种为自己民族而来的幸福感,同时这种幸福感更有了一份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