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辣业:做辣椒要厚道
导语:尀面报道

创新者要抓住这种几乎谁都知道,但没有去利用的机会

大象:康师傅、华龙、统一等方便面巨头。
蚂蚁的生存方式:依附食品巨头,定位辅料供应商,将小业务做大。

     彼得·杜拉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里这样概括了一类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创新往往来源于一些偶然的事件,这种偶然的事件属于特殊的需要,同时还包括一种基于正常程序需要的创新,但许多人对此熟视无睹,创新者正要抓住这种几乎谁都知道,但没有去利用的机会。”
    杜拉克的话应用在华源辣业贺振安身上很恰当。在别人眼里的坎,在贺振安那里变成了生意的契机,也让他的企业稳稳成为了康师傅、华龙、统一、小肥羊、肯德基等众多大牌企业的辣椒供应商。

一个电话改变的历程
   
时间回到1998年,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正在开会琢磨怎么样能够和大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顶益公司的一个电话让贺振安兴奋异常。
    原来,贺振安的辣椒厂被方便面巨头顶益公司已经关注了很久。恰好顶益在全国范围内招标辣椒供应商,于是向河北望都的贺振安发出了招标邀请。
    这给还在小打小闹的贺振安打了一剂强心剂。“那几天干劲可足了,准备的产品和材料我都看了很多遍。”贺振安带着自己的辣椒和辣椒粉到北京赴会,“第一次上这样的场合,在现场紧张的汗都流下来了”。经过努力,贺振安成功成为了康师傅在望都的三个辣椒供应厂之一。
    “现在,其它两家都已经成为历史了,只有我们生存了下来,现在看来发展的还不错。”那两家企业没落的原因,是技术和管理跟不上,比如灰分就老是超标。
    提到“灰分”这个词,贺振安总是摸摸脑袋憨厚地笑笑。
    他记得1994年的时候,有客商提出他的辣椒里面“灰分”过多。望都种植辣椒少说也有几百年,但贺振安还是第一次听到“灰分”这个词。“不是一种病毒吧,为什么有点这东西客商就不要了呢?”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嘀咕。后来他弄懂了,辣椒晾晒过程中难免沾上灰尘,所以辣椒面里有“灰分”。
    他认准了一个理:技术上的东西肯定有办法解决。仔细琢磨了几天,贺振安开始自己动手,熬更守夜几个月,终于设计出了望都解决灰分的第一台干洗机,彻底解决了在辣椒里的灰分问题。
    在国内的大多数蔬菜加工企业里,灰分是一个让企业家们都头疼的问题。贺振安在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之后,他的辣椒厂的订单也逐渐多了起来,在望都的辣椒加工企业中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又有客商提出粒度、含磁量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几乎一年就要面对一个新名词,解决一个新名词,我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因为这些新名词,他又琢磨出了整形机、去磁机这些深加工企业必不可少的设备。

小企业的国际梦
   
1996年的时候,贺振安的辣椒厂年产值达到了200万元,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大的辣椒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困扰贺振安的并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产量。1998年成为康师傅的辣椒供应商之后,单这一项,就够贺振安生产几个月了,更别说稍后又成了华龙和统一的供应商。
    到了1999年,他的企业年产值已达到900多吨。九十年代末,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在望都这个小地方。而且,放眼全国的辣椒企业,年产900吨的数字也都能排上号。
    企业小有小的难处,大有大的难处,企业大了,需求多了,问题也就相应的来了,比如在原材料保鲜、精细加工和成品库存等开始捉襟见肘。为此,贺振安决定再次扩产,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两倍,修建一个300吨的冷库,一个磨粉车间和一个原材料处理车间。
    扩产完成后,让贺振安头疼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有了自己的保鲜场所和精细加工场所,辣椒厂由杂牌军摇身变成了正规军。
    新世纪初,全国辣椒市场表现的并不像人们欢庆新千年的那么热烈。刚进入2000年,辣椒价格降了近一块钱,当时望都大部分种植辣椒的农户都在迫不及待地抛售辣椒。这时贺振安却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举动,根据经验,他认定市场到了谷底,过不久必定会反弹。于是,他几乎拿出了所有的资金,收购了一千多吨货。果然,没过两个月,市场开始反弹,这次收购让贺振安赚了个大头。
    现在回忆起这事来,贺振安却有点不安,“那是机遇,并不是经常能遇到的。要做成功还得扎扎实实做实事,要走现代化。”
    从2002年开始,贺振安开始认认真真做ISO认证,建立完善财务、生产管理等各种制度,“从那时候起,我就感觉我们厂才真正步入了现代企业的行业。”
    2003年,有个日本客商通过一些渠道找到了他们厂,打电话过来,先说的日语,他见贺振安没什么反应,就改说英语,他还是一脸的茫然,当时就觉得可能老外打错电话了,后来才了解到,这个客商是想从他们厂进货。
    “去年我终于把产品弄到日本去了,虽然日本的市场要求很高,国际卫生组织甚至要求要能够随时联系种植辣椒的个体农户,但我们还是做到了。”说这话的时候贺振安一脸的自豪。
    前不久,贺振安还专门成立了国际贸易部,专门负责日本、美国、芬兰等国家的辣椒出口。同时,由于自己的客户越来越大,不光成为康师傅、统一和华龙等方便面巨头的辣椒供应商,同时还成为小肥羊、肯德基这样大餐饮公司的辣椒供应商,贺振安的目标也越来越大,现在已经管理着一百多号工人、产值近两千万的他,希望在北京开奥运会的时候自己的产值能达到一个亿。

厚道,有厚道的理
   
从1988年至今,他倒腾辣椒已经18年了。他记得1993年那个转运年,一位山东来的客商开口就要收200吨辣椒。这对当时只倒腾几百斤的贺振安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这一次让贺振安赚了7000块钱,那时候见到这么多钱,对于早年吃不饱的他来说简直就是幻境。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山东人又让他帮忙找一台辣椒对压机,由于有了第一次合作的基础,贺振安找了很几个亲戚朋友帮忙找到了一台机器,“当时我把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做了抵押,才从信用社贷款15000元买了这台机器。” 贺振安在检修完成之后,送到了山东,结果那时候对方突然中途变卦了,不要这台机器了。钱没赚到,自己反而赔进去了这么多,贺振安愁的唉声叹气了几天。不过几个月后又是机遇挽救了他,当时,他在四处找机会看能不能打点工挣点钱去还贷款时,天津一家贸易公司意外地打听到了他,要求买这台机器,一起吃饭的时候前来买机器的人介绍说,他们找这套机器的目的是加工一个订单。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对于一直倒腾辣椒的贺振安来说眼前豁然开朗,搞了这么多年的辣椒,怎么没想到辣椒加工呢?说干就干,他当即与天津的这家公司达成协议,给他们供货,这家公司也乐的节约成本。在完成这笔订单之后,贺振安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也积累了自己创业的第一笔资金。
    随后,贺振安开始接定单,做加工,那一年,贺振安完成了商业启蒙,知道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市场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到现在为止,贺振安在内蒙古的种植基地已经达到了一万亩。
    “今后我还想再进一步发展,要做深加工,我是农村出来的,没读过多少书,也知道自己多少斤两,什么资本运作这些东西,看着很眼馋,但还是知道自己玩不来,只能看着别人风风火火的去玩。”对未来,贺振安说得很实在。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