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是一只小蚂蚁,但是它所服务过的对象却都是万科、顺驰、奥园、泰达、华新国际等大象级公司
大象:万科、顺驰、泰达等地产企业。
蚂蚁的生存方式:经营快乐,虽然公司很小;把握舍得,一如淡定从容。
“不知不觉中,我离开成全已有两年多,当年一起共事的一些兄弟姐妹们也各散东西,但是因为成全,我们彼此之间结成了一种特殊关系,由曾经的‘成全人’变成了现在的‘自己人’。我知道,很多同事还保留着每天上网浏览成全主页的习惯,很多同事有事没事就去成全论坛灌水,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公司关注着这个小企业新的快乐与困惑。
“离开深圳之后,一次在MSN上遇到全总,他告诉我,不久后成全总部将迁至上海,但还会保留深圳公司,以便我们这些成全旧人,再次回到深圳时,还有些归属感。这句话让我感动。但是,最终,成全还是彻底离开了深圳。不久前,老关感叹,深圳终于变得空虚。”
在成全机构5岁生日时,曾担任成全机构内刊《成全参考》的主编黄丹写下这段纪念的文字。旧部的感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家小公司成长所经历的悲喜、苦乐,体现着只有小公司才具有的感伤气质和人文情怀,同时也佐证了企业性格就是老总性格的观点。
黄丹口中的全总,就是成全机构的董事长——全忠。6月12日,东三环亮马河大厦的三楼咖啡厅,全忠专程从上海飞到北京接受《中国电子商务》的采访。
有人劝全忠,应该有钱就赚。但成全机构却在深圳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去上海打拼,在同行进军二三线城市大赚一笔的时候,选择了收缩战场,聚焦长三角。
全忠说,从来没想过要做大象,也没有做大象的基因,就做一只小蚂蚁,很快乐的小蚂蚁,有点人文精神的小蚂蚁。
王石“骂”出来的创业者
蚂蚁企业成全的老板全忠以前在大象企业万科打工。
全忠21岁走出南开大学的校门,就获得了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在一家大公司做广告经理,年轻的全忠开着公司配的“公爵王”到建国门的赛特刷卡消费,过着几近“奢靡”的生活。但全忠是一只知冷知热的青蛙,在水没有沸腾之前自觉离开,只身前往他认为很有前途的深圳寻求发展。
中文系毕业的他应聘到《万科》周刊工作,几次突出的表现被王石看重,并提拔为周刊主编。1998年,从《万科》周刊卸任的他终于被外派到了成都万科,轨迹似乎与前三任主编一样,在不少人眼里看来,前景是一片光明。
那时,刚刚29岁的全忠。正年轻气盛的阶段,尽管工作很投入,却犯了不少毛糙的错误,三个月后,被总部一纸调令调回了深圳。但是,具有文人气的全忠却如恋爱般喜欢上了同样具有文人气质的成都,于是,全忠以辞职对抗了调令。
很多人都关心一个细节:王石挽留你了吗?
全忠只能实事求是地说,没有。
王石当时的观点是:全忠这种喜欢打破常规的人其实不适合在规范的万科继续发展。后来,全忠也承认,当时的离职有很大程度上是处于一种冲动。
之后的两年,全忠分别在成都和深圳的4家公司做职业经理人,分别涉猎了传媒投资、IT网络和房地产营销。就像很多离开万科的职业经理一样,或许是太习惯于万科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了,在这几家企业里工作感觉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不适应,总是觉得发挥不出来。
离开了万科,全忠从没有主动给王石打过电话,全忠说那种感觉很奇妙,不知道对王石说自己过的好还是不好。但是,王石每年都会给他打几次电话,并劝他自己开个公司,当得知全忠一直在外面“瞎混”时,王石急了,痛骂他一顿。无耐,成全再一次在还没有找到下一个工作时辞职,去寻找创业的机会。
共舞大象
由于王石的关心和推动,2001年2月14日情人节,成了成全的创业日。公司名字叫“万全智策”,与一个成语发音相同,全忠解释说:“万是万科的万,全是全忠的全,智是行业属性,策是服务特征。”现在的名字“成全机构”是后来才改的。
当装修、办公设备等一切安顿好,公司的营业执照在3月9日拿到,在10万元的注册资金差不多消耗殆尽的时候,业务的馅饼从天上掉了下来。
第一单业务是给广州的丽江花园策划一个townhouse论坛,客户相当满意,收入6.8万元。之后的短短两个月,又拿到了合生创展、南国奥园等品牌客户。10月的一天,全忠接到了天津一个朋友的电话,说他们公司刚拿到一块2000多亩的地,想派人到广州、深圳看盘,让全忠接待一下。这个朋友叫杨哲,他所在的公司就是现在的地产黑马——顺驰。
在与顺驰有了接触之后,杨哲邀请全忠到天津给顺驰的团队讲课。到了顺驰,全忠问他们想听什么,回答说大盘操作要点。“好,今天的题目就是《大盘操作的20个要点》。”全忠回忆说,“其实,题目说出来的时候,心里并没有任何准备。只好讲第一点,想第二点。好在南国奥园作为千亩大盘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而且刚操作过一轮,现炒现卖,还热乎着呢。”不知不觉,从下午2点讲到晚上10点。会后就有不少人说,咱们这个2000亩的大盘不跟全忠合作跟谁合作?
正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成全在天津楼市染了一水,除了赚到了津沽码头的银子,还给业界留下了很多印记。论起成全历史上最满意的项目,全忠自己说过这样的话:“2002年市天津顺驰太阳城,这是顺驰第一个大项目,它为顺驰培养出一大批业务骨干,他们对大盘的理解,对广东为代表的沿海优势操作方法都是我们灌输的。”了解顺驰发展的人,都会觉得此言不虚。
此后,成全一单接一单,成了推动大象们前进的那只蚂蚁,并得到了这些顶级客户的认可,此后的很长时间里,成全的履约率和续约率都是100%。
舍得之间
2004年是成全历史上发展的高峰。当时,虽然业务量并不是特别大,但城市跨度却不小,实际的布局隐隐然有了三大业务中心的味道:华北的天津、石家庄,华东的昆山、苏州、无锡、扬州,华南华中的深圳、广州、南昌、武汉、成都,甚至有长春、三亚的一些短线业务,成全的员工人数也突破了40人。
服务的客户和项目中,称得上品牌者不在少数:深圳万科的17英里、无锡万科的魅力之城、天津泰达的时尚广场、融创的时代奥城等。
8月份的一天,全忠照例在深圳跟王石见面。问了成全近况后,王石直言,成全现阶段应该聚焦,而不是全国布局。
“聚焦哪里呢?”
“长三角啊,你看看万科的战略就明白了。”王石再一次影响了全忠。
“下这个决心很难。聚焦意味着收缩,意味着一批骨干的流失。那些已经在深圳安家的和想在深圳长期发展的员工,很难下决心到上海来。”全忠面临着抉择。是年底,成全总部搬迁到上海,聚焦的决定也终于做出:华北、华南、西南的业务全部放弃,有点孤注一掷、背水一战的味道。
现在想来,全忠依然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舍是舍了不少,得却是个未知数。”
对于自己一手打造的企业,全忠有种敝帚自珍的感情,成全虽然尚属创业阶段,但毕竟身处中国最受关注的房地产行业,又在短短5年间经历了才从深圳到上海的迁徙,赶上过房地产如火如荼的阶段,也体会了宏观调控带来的煎熬。
可以说,成全的5年是行业从爆发式发展到周期性调整的5年,但成全却依然是成全,行业爆发的时候成全不盲从,行业调整的时候成全更坚定,也许只有对行业的清醒认识才使得成全如此淡定从容和坚持不懈。
全忠常常会想起与王石一起蒸桑拿时,无论是在干蒸房还是在冰水池,都是一种煎熬。王石说,当你在桑拿房里难受的时候,想想做企业的艰辛,你就觉得这种难受是暂时的。当你做企业的时候,再想想蒸桑拿的难受,你会觉得做企业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