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网:图谋餐饮业“携程”
导语:尀面报道

每年销量达300万册的美国《查氏餐馆评鉴》和亚马逊网站上的“书评黑板”,这些大象的成功给了张涛启示,诞生了“大众点评网”这只不小的蚂蚁

大象:国内庞大的餐饮市场和众多餐饮企业。
蚂蚁的生存方式:复制携程模式,将食客和餐饮企业联系起来,并寻找多个赢利点。

    张涛想不起来,他的网站什么时候开始被别人认作“下一个携程”。
    不过这都不要紧。他记得,是在2005年9月,他把手伸向沈南鹏,从而完成了一项投资决定。而后者,正是携程的创始人之一,现为红杉(Sequoia)中国基金的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
    这一天离张涛的创业,正好2年5个月。那个时候,张涛刚刚回国,对互联网一窍不通。为此,他取了一个“非常土”的域名“zSurvery”,直到很多年后,渐入佳境的他才与时俱进地作了更改——大众点评网(dianping.com)。
    就是这样一个几乎“互联网门外汉”的张涛,却做成了“国内第一个Web2.0商业网站”,而且,“应该也会率先赢利”。
    仅仅每天占用你3分钟,在网上评论吃过餐馆的好坏,却给一个网站带来上千万美元的投资。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奇迹。但张涛却说,这一天,他三年前就预见到了。甚至,从起步到今天,这家网站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他当初的设计当中,“三年来,没有一步背离”。

创业
   
上海长寿路玉城大厦19楼,就是大众点评的办公地址。创业这三年,他从来没有搬离过这栋大楼。
    看起来,这是一个规划性很强的男人。2003年创业之时,张涛人到中年,在美国呆了十年,读书-工作-MBA,一步接一步,最终完成回国创业所需的原始积累。曾在一些领域功成名就,“驾驭过大的商业”。这跟其它创业者有天壤之别。同样的创业初期,丁磊、马化腾、李彦宏都还是技术青年,马云是英语翻译,张朝阳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不久,而陈天桥是在政府部门。
    相比十年前的第一代创业者,张涛更是务实。有备而来的他一开始就看准了方向。这位酷爱美食的上海人,一直想在兴趣方面做点文章。2003年初,张涛幸运地碰到了“美国《查氏餐馆评鉴》”。这是一套已有30年历史的书,使用问卷调查集纳公众对餐馆的点评,每年销售量达300万册。张涛也想这样做,只是他想到的收集评价的方式是互联网,而不是寄信。
    亚马逊网站上的“书评黑板”,给了张涛第二个启示。凭借点评模式,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用最低成本获取了大量的餐饮信息资源——将每个网友的点评聚合起来,就变成了极有价值的信息;每一个网友汇集起来,又变成了极有消费力的团队。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变成现金,张涛那时候并不关心,“守着金矿,还愁赚不了钱?”
    2003年初到2004年底,张涛是寂寞的。他一个人守着一个网站,做设计,做维护,做推广。2003年4月,开出上海站点;2004年4月,开出北京和杭州站点,7月,进入广州,到那年年底,张涛拥有了20个城市站点。只是,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人能听懂他在做什么。互联网行业的人说,这并不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而餐饮行业的人说,这不是一家真正的餐饮公司。
    2005年风起云涌的Web2.0概念,将张涛从没完没了的讲解中解救出来,也为他送来了第一笔风险投资。
    这个将钱送上门来的男人,正是沈南鹏。实际上,沈南鹏对大众点评网考察的时间并不长,都在上海,都在做互联网,用张涛的话说,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相较之下,沈南鹏对大众点评网的运作更容易理解,在离开携程转到风投领域之后,他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携程”。携程把线下的旅游资源整合到线上,而大众点评也同样如此,他们是把线下的饮食资源整合到线上,将大家对餐饮的评论充分挖掘出来。“这是有价值的。”沈南鹏对张涛说。
    张涛并不完全同意沈南鹏的看法。他认为,大众点评网与携程类网站至少有两点不同——后者更像Web1.0,其内容主要来自网站编辑的建设,可复制性较强,而大众点评网的内容来自用户的互动,是典型的Web2.0;另外,此前,“克隆”被认为是携程类网站一个主要风险所在,而在点评领域内,大众点评网已拥有了比较强大的核心用户群并不断扩大,这也将形成壁垒阻挡竞争对手的进入。

模式
   
尽管大众点评还处于快速扩张期,但盈利模式已经初步成型——以点评为核心,打通出版、互联网、无线增值。
    在传统的出版界,张涛把用户点评集结成《餐馆指南》一书,标价19.8元,基本上不用再花钱寻找制作内容。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四个城市已出版了当地的《餐馆指南》,仅上海一地的年销售量已近10万册。据最保守估计,平均每个城市发行2万本《餐馆指南》,扩展到50个城市,每本获利5元,每年就有500万元利润。
    这只是小赚。今年6月,大众点评开始推广积分卡业务,目前已经有15万会员,120多家餐馆成为其“会员卡商户”。会员凭积分卡到餐馆用餐可享优惠并获积分,可折算现金、礼品或折扣。大众点评网凭借其渠道平台的优势,向餐馆收取佣金,以积分形式返还给会员一部分后,剩下部分就是网站收入。另外,整合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网上订餐,也是营收来源之一,大众点评网可以凭借为会员提供订餐服务向餐馆收取费用。
    “无线增值业务是营收的关键。”张涛说,今年12月,大众点评将作为CP与一家大SP合作,为用户提供手机搜索内容,比如用户发送短信“小肥羊、徐家汇”,就可以获得餐馆地图、订餐电话等信息。此项收入预计每年在2000万元以上。
    在张涛看来,餐饮业只是网络点评模式的一个切入口,未来这种模式可以纵向扩张到其他领域,做成消费者分享消费体验的本地互动门户。“这种模式粘度很大,只要有了会员基础,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复制。”张涛说。
    在上海等人气已经聚集起来的城市,张涛已经不用投入什么信息搜集和更新成本了。大多数时候,他把精力放在拓展全国市场上——由于餐饮业地域性极强,大众点评必须逐个城市去开拓。
    点评模式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是,大众点评网新进入一个城市的市场,只需要进行初步的餐厅信息搜集,甚至完全可以不采集信息,其余信息更新就靠网友和餐厅本身。用户会自动生成大量的信息,如开店、关店、新口味的菜色等,更新极为迅速,信息积聚效应会“越滚越大”。如果大众点评在未来三五年能做到四五千万美元的年收入,张涛就会选择上市。
    “现在,大众点评没我也能转,有我转得更好。但三年后,我希望,没有我,它也能自转得很好。”张涛说。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