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
导语:经过四年的调查实践,我们将“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界定为:企业在中国大学生这一特殊人力资源市场的品牌定位和企业形象。

   “最佳雇主”是“最佳雇主品牌”的简称,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关注。经过四年的调查实践,我们将“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界定为:企业在中国大学生这一特殊人力资源市场的品牌定位和企业形象。
   “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由专业人才招聘服务机构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于2002年发起,是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就业群体、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调查(《经济观察报》为2005年度、2006年度调查共同主办方)。调查这一群体对企业雇主品牌的认知,价值在于:在新经济时代,国家与企业的实力在于核心人才的竞争力。近几年,大学生群体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成为中国劳动力成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一高素质的就业人群必然成为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研究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大学生群体的择业观念代表未来人才的就职倾向和价值趋向,了解他们的择业观念有助于企业制定相关人力资源政策,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因为这个人群受各种社会因素比较少,他们的一些观念、趋向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人心本质的一面。
    “2006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自2005年9月开始,专门成立了由国内专业调查、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测评等各领域10位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本次问卷包括“工作搜寻的范围”、“首选雇主及影响因素”、“信息的获取”和“工作与职业发展”四大方面,调查问卷收集时间为2005年11月15日至2006年4月30日,以线上收集为主、线下收集为辅(包括发放问卷和电话调查),随机对部分学生做跟踪访谈。共收到35126份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0534份,有效票数为91602票(每份问卷可对三家企业投票)。根据企业得到的票数的统计,得出“2006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TOP50排行榜”。
变化分析
    与2005年相比,2006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TOP50排行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前10名虽然有9家依然在2005年十佳雇主之列,但仍很大的变化。联想首次荣登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TOP50排行榜榜首;其次,宝洁和华为的名次有所攀升,分别从2005年的第3名和第5名攀升为第2名和第3名;腾讯公司在2005年初登TOP50排行榜的基础上,以25个名次的进步幅度首次进入前10名;在Top10中,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各5家,可谓平分秋色。从行业地位来看,这十家企业都代表着各自行业的顶级水平。
    其次,2006年新上榜企业有10家之多,分别为Google、阿里巴巴、网易、盛大网络、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石油集团、国美、百事可乐、新浪。经过网络泡沫破裂的阵痛期之后,互联网公司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能源相关企业也日益受到大学生青睐,如广东核电和中国石油集团。伴随着世界石油价格不断突破历史新高,能源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相关企业单位的人气也在不断的累积之中。此外,新上榜的企业中,有八家为国内本土企业,这也显示国内企业的品牌形象正在稳步提升之中。
    第三,本土企业进步飞速。与2005年相比,有7家去年在榜企业排名上升超过5位,包括腾讯公司、美的集团、海信集团、沃尔玛、富士康、强生和马士基,其中3家上升超过15位均为本土企业,为腾讯公司、美的集团和海信集团。还有一个特点是耐用消费品公司的人气持续提升,包括美的集团、海信集团以及富士康公司进步都比较多。
行业分布
    在本年度的调查中,TOP50上榜企业一共包括了13个行业,2006年上榜企业的分布有如下特点:
    各行业的上榜企业数量有趋于平均。2005年前四大行业包含了全部企业数量的62%,即31家,而2006年则只包含了56%,即28家。与此同时,其它行业的上榜企业数量有所上升,表明各行业的人气有平均化的趋势。
    互联网企业飞速升温。上榜的互联网企业由2005年的只有1家变成7家,人气指数急剧上涨。
    耐用消费品与快速消费品企业数量仍然众多。虽与2005年相比耐用消费品企业有所减少,但从绝对数量来看这些传统企业仍是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雇主。
    汽车业继续失宠。与前两年的趋势一样,汽车业的上榜企业持续减少, 2006年甚至没有汽车企业进入前50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