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之磊:恋恋创业路
导语:耀场

   现年31岁的童之磊是为数不多的“创业偏执狂”。从七年前身为清华大学IMBA学生至今,他一直坚持着做自己的事业——“中文在线”。为此他甚至不惜放弃上市公司的高层职位以及丰厚的薪金。
   童之磊说,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且不论厚德载物,至少应该做到“自强不息”。童之磊刚刚看了麦当劳创始人的传记,其中有句话让他感觉心有戚戚然焉。这位创始人说,一个人仅仅有才华是不行的,出身富有也不行,关键在于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中文在线目前不仅在互联网上出版数字图书,而且已经与全国20多个省的2000多所学校有合作,为超过200万的学生提供在线图书馆服务。
从工科到商科
    父亲和哥哥都是汽车专业出身,因此童之磊本科考进清华时,也选择了汽车系。
    大四的时候,童之磊到上汽、二汽等国内知名的汽车公司跑了一圈,却深感失望。他发现国内的汽车公司不搞研发,而是引进技术,即便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也只能做做模仿别人的事情。
    就在这一年,清华与麻省理工学院办了第一届的IMBA班。1998年,就在童之磊毕业当年,第二届IMBA提供了几个有限的名额,在全校范围内招收优秀学生。
    这一届IMBA在外系仅仅招了5个学生,童之磊就是其中之一,相当于直研。
    攻读IMBA期间,童之磊的创业之梦被点燃了。1999年,童之磊和汽车系的老同学鲁军等五位同学参加了全国挑战杯,获得了第一名。易得方舟这个网站成为他创业的第一步。2000年5月,在易得方舟之下,童之磊创立了另一个网站“中文在线”。
    “中文在线”藏着童之磊的理想:降低知识传播的成本,提升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他是浙江人,因为父母支边,从小在云南长大。当年,整个云南省考上清华的有30多人。但是在他上大学的第一天,看到了这样一块横幅:“欢迎北京四中100多名考上清华的学生。”后来,班上一名北京同学看了童之磊的成绩单以后,大喜:“我还以为我的分数最低了,原来还有人给我垫底!”
    “我坚信人天生都一样,而后天教育会使人产生巨大差别。”童之磊说,“这就好比有人穿的是最先进的耐克鞋,而我穿的是草鞋,怎么赶得上?”这个草鞋和耐克鞋的故事成为童之磊创办“中文在线”的原动力。
从巅峰到谷底
    童之磊说自己在1999年就看到了出版行业的整体方向。
    这一年,25岁的他暗暗存下了三个信念,后来这些信念变成了IMBA的毕业论文,不过因为他实在逃课太多,因此这篇论文没能被评上优秀论文奖。
    第一个信念是未来内容必将数字化;第二个是网络上必然需要正版内容,互联网不可能是免费的天堂;第三是要给创作者相对合理的回报,以做成一个产业。
    在中文在线成立之前,很多投资人都立下承诺:只要一成立,资本就进来。那时候童之磊意气风发。“高峰期时,投资人踏破了门槛。”童之磊说,“有一天,有人来敲门,说愿意给1000万美金的投资。那时候管理层认为总会有更好的机会,没有答应。”但是到2000年6月份,互联网行情急转直下。之后的一次活动中,童之磊又遇到了那位投资人,谈到投资的事情,对方连连摆手:“现在不行了”。
    互联网的冬天也是童之磊创业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当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自己往里垫钱,然后跟朋友借钱,最后不得已,我只好出去打工。”童之磊说。
创业回归
    中文在线惨淡经营到2001年,童之磊遇到了香港泰德时代新媒体集团的董事长陈平。此后,中文在线被泰德时代并购,而童之磊则出任泰德时代的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将泰德时代在大陆的业务搭建了起来。
    尽管童之磊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但是他却仍然割舍不下自己的创业情结。到2004年,他终于重新回归了创业者的本位,将中文在线从泰德手里又捧了出来。
    陈平曾经再次找到童之磊,表示愿意用更高的价格把中文在线和童之磊请回去。“陈总知道我这个人对财富的多少并不关注,而更加关注事业,build a great company。”童之磊说,“他问我,能否让中文在线上市?如果不能,泰德阳光已经是一个主板上市的公司了。”
    当时童之磊的回答是“能”。现在,他的目标更加清晰:“三年之内,中文在线一定能上市。”

1998年,童之磊决定从工科转读商科,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管理者,他选的是一个更大的人生舞台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