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葵: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导语:耀场

   “拍出您一生最好的人像。”这句话写在李北葵的名片背面。他现在是“老拍”摄影工作室的“职业人像摄影师”。你能把这样一个人和MBA学位联系起来吗?恐怕很难。
   去年底,38岁的李北葵从效力了将近六年的软件公司辞职,开始操持自己的摄影事业。摄影室的名字来源于他的英文名Patrick。在外企做管理工作的时候,同事们甚至客户都管李北葵叫“老拍”,而“拍”字暗合了摄影的特质。
    朋友们都不同意李北葵的做法,认为他这样实在太过冒险。李北葵是软件公司的骨干。在那家公司刚刚由一群“海龟”创立时,他是创业团队的重要成员。等到他离开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拥有200名雇员,并在业内取得了不错的声望。
    但李北葵坚持要实现自己的摄影梦想。当其他MBA班的同学西装革履地出现在办公楼宇之间时,他却换上了一身休闲装,背着略显沉重的摄影包到处跑。
    他看好“职业摄影”这块空白。在国外,公司领导者往往拥有数套职业照片——人物被安排在与品牌和行业紧密关联的场景中,突出被摄者的身份。这些照片通常被悬挂在公司的走廊,或者提供给媒体作为稿件配图。但是在国内,公司和领导者几乎都没有“职业摄影”这个概念。?荩
    “我只能算是特例,MBA有几个这样的?”李北葵说,大多数同学现在名片上常见的机构无非是投资银行、咨询公司。“这说明了,MBA其实就是一个大工厂,每个学员都被放到流水线上去‘规划人生’。”但对于李北葵而言,MBA并非只是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在MBA班的学习经历中,最宝贵的,其实是建立起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不论你的职业选择是什么,这笔看不见的财富都将伴随一生。”
    李北葵1987年考上清华汽车系本科,直到 1992 年毕业,一学5年。毕业后,他放弃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被分配到了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9个月生产线, 3个月科室,一年的基层锻炼之后,李北葵正好赶上总公司要在珠海建设一个开展外贸和分销业务的分公司。那些拖家带口的老员工都没法去,他就主动申请去珠海了。
    从那以后,李北葵在珠海工作了 3 年多。做过外贸,做过投资管理,都是些新鲜的东西,李北葵一点也没学过。正好在那一年,李北葵回学校探望一些还在读研的同学,经过清华经管学院的办公楼。他想起自己应该找机会补习一下管理方面的知识,就一头撞了进去。他正赶上 MBA 招生,就填了一张报名表。在那个还没多少人知道MBA为何物的年代里,这匆匆几笔改变了李北葵的整个思路。
    “工科教育培养了我严密的逻辑,但是,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一进MBA班就懵了。”在李北葵的本科生年代里,设计制图质量都有严格的判定标准,即便小数点后几位出现了偏差,也有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但在MBA的课堂上,特别是到市场营销课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分析案例的时候,这样能成功,那样也能成功,今天会导致失败的策略可能明天就会出奇制胜。这都叫李北葵不知所云,直到一个多月后,李北葵才开始逐渐缓过神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比照学习MBA的经历,李北葵想起了前些年的一道高考作文题。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他的职业选择。“没有人说过学MBA非得去做职业经理人。从性格上看,我不是那种会去刻意追求某件事情的人。这不适合去做职业经理人,要知道,职业经理人可是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偏执狂’气质的。”李北葵把职业经理人比做在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上狂奔,而他更喜欢的职业生态,是置身于一个广场,可以自由地选择。
    李北葵很喜欢现在手头上在做的事情。他用那年从MBA课堂上学到的管理知识建立客户关系、进行危机处理、让规模尚小的团队保持活力。但这种戏剧性的转行也伴随着机会成本。 所谓“有失必有得”,在新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的同时,他也必须放弃在过去的若干领域中累积下来的职业经验。
    “但是,我到目前为止还不后悔。我享受这个过程,因为自己正在做喜欢做的事情。”李北葵不喜欢那些埋头苦干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热爱这份职业的职业经理人,“我们小时候都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