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
副主任 张光平
长足进步 类型不够
中国衍生产品这十几年的发展很快。如果说2004年,我国还在迎接衍生产品春天的到来,2年后的今天,衍生产品市场日趋活跃,柜台交易的衍生产品迅速发展,交易所交易的衍生产品也离我们不远。
中国主要类型的衍生产品交易还不够活跃。就拿远期、掉期、期权来说,比如利率型的国债远期、国债掉期,交易都不够活跃。新的汇率机制实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率显著提高。去年7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市场波动率,主要指年化波动率基本达1%。7月21日之前,3年期的人民币年化波动率仅0.03%-0.04%,增加30多倍,但是目前1%的波动率还是太低。
由于波动率较低,历经9年多的银行间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成交量还比较小。2005年的人民币兑外币的远期结售汇,仅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5%左右(数据还没有正式公布),国际市场高达100%-150%。中国只占到国际市场的1%,这说明远期交易经过10多个月的交易,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已有很多衍生产品,但是基本上只有远期和掉期这种对称性的产品。外汇市场和利率市场上的期权类产品,仍然缺位。相比2年前,有中国衍生产品市场已有长足发展,但产品类型仍远远不够。
境内外衍生产品趋于一致
2002年以前,境外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产品,在以香港为主的离岸市场,已有好几年的交易经验,但当时的交易程度不够活跃。随着我国GDP持续增长,贸易增长、外汇储备增长(双顺差),尤其是国际投机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从2002年10月起持续存在,这种情况下,境外人民币产品趋于活跃。
离岸市场有十几种重要产品,但是交易最活跃的还是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和人民币无本金期权。
2003年和2004年,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的成交额接近1500亿-2000亿美元,这在国际市场上是很小的一部分,但相对国内的外汇储备来说,数目相当大。2005年,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成交额达2500亿美元。无本金交割远期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2003年10月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一次产生之前,境内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汇率超过8.3。很明显,2003年9月前,境外人民币升值压力达到高峰之前,对国内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没有任何影响。这是很直接的结果。但是这3年以来,国内的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下了三个台阶,很明显,国内市场受到境外市场的推动,反映了人民币升值。
7月21日后,境外1年期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境内的1年期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接近程度明显提高。由于外汇交易中心在8月15日开始交易人民币远期,大部分外资银行以交易中心会员的身份,在国内可以直接交易人民币远期,也是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的主要交易者。因此,参与对象已经比较接近。
国内也有些银行开始参与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产品。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境内外衍生市场趋于一致发展。
建立可靠回报曲线
为进一步发展境内市场,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有可信赖的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不光是对衍生产品,就是传统的人民币产品——境内外的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汇率、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汇率,如果没有可靠的回报曲线,一切工作都不可能顺利进展。这是要做的市场建设方面的工作:
第一,没有收益率曲线,我们对市场风险种最主要的利率风险就很难进行量化。计算巴塞尔新协议要求的市场风险:资本充足率指标,就必须要有收益率曲线。
第二,推动各种各样产品的发展需要收益率曲线。银行开展的多数是柜台产品,国内推动大量产品的基础还不是很扎实,场内市场尤其是金融产品仍缺位。应该集中发展几个比较简单的产品,为以后发展其他功能更复杂的产品做好准备。
(整理:樊海华)
链接
金融衍生产品的分类
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的衍生产品。据介绍,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 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2. 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
3. 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中国资本市场面临新的发展。4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2006年第5号文件,允许合格的国内银行在境外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允许合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境外投资包括股票类型的组合资产,这就是说有条件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境外进行理财服务。允许境内机构海外投资,意味着境内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是保证市场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境内外衍生市场趋于一致发展。相比2年前,有中国衍生产品市场已有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