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相继出现了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业兼并重组的热潮,这是电信业变革深入进行的结果。如何认识在电信变革中兼并重组的作用,在我国电信变革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兼并重组,以及如何进行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电信变革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都在谈电信转型。“转型”一词来自英文“Transformation”,我觉得称为“变革”可能更为贴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今天电信业面临的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角色和业务的改变,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变革问题。10年前电信业面临互联网商化的冲击,1998年ITU(国际电信联盟,编者注)认定电信业的未来是分组业务,此后电信业务经历了一个IP化的进程。今天IP网已经成为电信的基础传输网络。电信业接受了IP,但是并没有接受互联网的基本理念——开放和自治。电信业发展的是可管理的IP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指导未来发展的NGN/IMS体系结构。
ITU给出了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ing,下一代网络技术,编者注)的定义:“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宽带和具有QoS(Quality of Service,指网络于用户之间关于信息传输与共享的质的约定,编者注)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允许用户使用不同服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无所不在性。”这种体系结构和理念体现了三网融合的大趋势:
1. 业务融合:统一的网络支持不同的业务。固定和移动的融合,电信和广播的融合,一个账单,多种业务。
2. 核心网的融合:统一的IP 核心网。
3. 接入网的多样化,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这种NGN/IMS体系结构可以实现运营商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带围墙的花园,运营商居主导控制地位,通过融合的各种业务控制整个产业链。中国移动的梦网就是这种模式的典范。这种封闭的运营系统不容忍开放的运营模式,因此出现要封闭免费WAP网站的问题。这种封闭、垄断的运营模式为中国移动带来超额利润,为固网运营商所羡慕。固网运营商希望通过未来NGN/IMS核心网的融合也能采用这这种模式。今天各个运营商都在按照这种模式制定自己的转型演化计划。例如中国电信在原有的服务于广大的宽带用户的公共互联网ChinaNet(163)之外,又新建了可管理的IP核心网ChinaNet2。
今天电信运营商向NGN/IMS发展演化的思路和网络体系结构再次受到来自互联网/P2P的挑战。今天包月已经成为固网宽带用户的主要收费模式。而随着3G 和宽带无线接入的发展,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包月模式开始出现并且正在快速普及,不久也将成为主要收费模式。而互联网上P2P互联网电话(如Skype)和P2P互联网电视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打破了电信运营商认为有QoS保证的音、视频业务必须在可管理的IP网上进行的结论。P2P-SIP平台正在发展,将挑战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编者注)。可以说IMS支持的业务互联网/P2P都可以支持,而互联网/P2P所拥有的开放、自治、无所不在和高效率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IMS 所没有的。当用户可以以包月方式在公共互联网上自由驰骋享受各种音、视频业务、Web2.0新媒体时,为什么要多花钱回到电信运营商带围墙的花园中去接受处处受限制的服务?当然,对于企业、大客户、VIP等对QoS和安全等有特殊要求,又愿意为此多付费的客户,IMS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电信变革面临的是如何适应三网融合后的信息服务网络(通信、新媒体、娱乐、信息、计算力……)系统的需求。在网络体系结构,运营模式,投资模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将有深刻的变化。这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的转型,而是一场变革。例如,在美国有上百个城市正在由市政投资建设WiFi网状网为市民提供免费宽带无线接入,也有人考虑把它像煤气、自来水一样作为公用事业来发展。
对欧美电信业兼并重组的
分析和启示
1984年,迫于美国政府反垄断机构的压力,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退出了地方电话业务经营活动,分离出去的地方电话业务部门变成了7家“小贝尔”公司。美国1996年通过的新电信法进一步放开了电信市场。此后在互联网和随后出现的互联网泡沫的刺激下,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出现了投资和基础设施超前和过度竞争格局的局面。如美国长途电话的能力在短短5年内增加了500倍,网络容量极度过剩,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小规模运营商带来了无序竞争,使美国电信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要真正达到有效竞争的目的需要的是几家纵向、横向一体化的公司。美国电信业重新向适度集中靠拢,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这次美国电信业兼并重组是按照向NGN/IMS模式演化的需求进行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骨干网被接入网兼并。长途骨干网运营商如AT&T和MCI分别被原来的地方电话公司西南贝尔SBC和Verizon兼并。
二是经过几次兼并后形成的公司是具有全业务能力的大公司。拥有本地电话业务、企业服务和无线子公司的垂直型综合企业。全业务不是通过重新建网来形成,而是通过兼并,资源重组来实现。
三是兼并重组是公司行为,通过资本运作来完成,没有政府的直接干预。当然也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如FCC主席鲍尔在向美国国会提供的证词中建议通过联邦政府的干预加快宽带服务的推广,支持长话与本地电话公司的兼并等。
目前在美国又开始出现双巨头的局面。一个是在SBC的基础上几次兼并重组形成,合并了AT&T和原来4个小贝尔公司,重新命名为AT&T。新公司年收入将达到640亿美元,市值可能会在1500亿美元以上。另外一个是Verizon收购MCI以后形成的。
在欧洲经过一系列兼并出现了英国电信BT、法国电信、德国电信和西班牙电信四巨头的局面。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20家运营商的收入超过了全球电信业务总收入的2/3,而这一趋势将在2006年得以延续甚至进一步加强。
在英国,Virgin移动公司兼并有线电视巨头NTL公司,新Virgin传媒集团将成为英国第一家同时提供手机、固定电话、付费电视及高速网络服务的公司这可以看成是推进电信与广播电视融合的一次尝试。
目前出现的兼并重组是为了适应电信变革向NGN/IMS演化的需要进行的。作为电信变革的一部分这还仅仅是开始,面对互联网/P2P的挑战还将出现更深刻的变革。
我国电信业需要兼并重组
目前我国拥有四大运营商的局面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一系列拆分重组后形成的。拆分的原则是业务(固定/移动)和地域(南/北),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形成充分竞争的局面。在移动领域是双寡头垄断,在固网方面,运营商在各自领地居垄断地位。充分竞争应该发生在同一地区同一业务上。为此最好的方法是形成几个全国性的全业务公司。固网运营商要发展、要成为全业务运营商是没有移动通信资源,3G似乎是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最佳契机,但是目前我国城市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3%,固网运营商重新建设3G网络与现有移动运营商竞争,基本没有取胜的可能。更何况我国的两个固网运营商的财力都不足以支持建设覆盖全国的3G网络,依靠银行贷款去建设这种没有竞争力的项目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发展全业务公司的可行之路是通过兼并重组来整合现有移动通信资源。
在我国电信业再次进行兼并重组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目前我国四大电信公司都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在香港和美国上市。各个公司都建立了现代的公司治理制度和管理系统。公司进行变革,进行兼并重组策划实施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公司董事会。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股东拥有批准权。
(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网通公司首席科学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