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的运气足以让国内众多中青年导演羡煞不已,作为香港电影人刘德华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中唯一的一部内地电影,由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虽然只有300万的小额投资,却在世界杯后的暑期档一炮走红,收获上千万票房。而以贾樟柯、王小帅等为首的“第六代导演”,迄今还在主流院线外徘徊。
此前,冯小刚打造出国产电影的第一个成熟档期——贺岁档;而以“卖萝卜”著称的张伟平第一次将《英雄》的票房推至2亿高峰,再次将国产大片的概念做到极致。尽管《英雄》一洗1995年以来国人只看引进大片的观影习惯,但也将国产中低成本制作的票房空间再度压缩,国产电影类型和票房市场的多元化格局依旧没有形成。
即便是在电影工业最发达的美国,中低成本电影也占据一席之地,以至于包括华纳、迪斯尼、索尼等几大主要制片商也以各种方式介入中低成本的独立制作。奥斯卡获奖影片《撞车》和《断背山》就是由独立制片公司狮门和焦点影业制作、发行的,前者是由曾执导过《高斯福德庄园》和《陆军野战医院》等经典影片的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创办的,后者则隶属于派拉蒙影业。
但张伟平毕竟不是吕克贝松、韦恩斯坦兄弟,其作坊式的操作理念与电影工业化的趋势大相径庭,显然不足以造就狮门影业乃至米拉麦克斯奇迹,但其所肇始的大片模式却极有可能让中低成本国产片进一步边缘化,从而彻底与主流院线无缘,使原本羸弱的国产电影工业更趋畸形。
当然,国产中低成本电影难以融入主流院线,与其票房表现不佳有直接关系。虽然包括贾樟柯、张元、王小帅、张扬等在内的诸多文艺片导演也曾侥幸进入院线发行,但终究业绩不佳,尽管他们还算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影迷。国产中低成本电影缺乏票房号召力,导致发行公司和主流院线缺乏信心,从而在拷贝、银幕和档期安排上极度保守。虽然此前保利博纳拥有发行《孔雀》的骄人业绩,但国产中低成本电影相对专业的制作、发行公司并未形成,寄望于单部电影的成功改变整个票房市场仍然无异于痴人说梦。
普遍的发行和宣传策略是造成目前国产中低成本电影的票房颓势的另一个原因。与大片们真金白银动辄千万地投入宣传和发行不同,国产中低成本电影大都把一个看似有效的曝光方式发掘出来,这就是炮制演员们的花边和绯闻,但在国内鲜有真正具备票房号召力的明星的背景下(何况中低成本电影原本就缺乏明星阵容),这类宣传策略的前车之鉴早已不胜枚举。
再看《疯狂的石头》,作为中影华纳发行的第一部国产片,其发行策略则是可圈可点:先是巧借刘德华的人气在上海电影节展映期间获得口碑,然后迅速在媒体和网络间蔓延,其后在5城市的免费放映,进一步延续和扩大了其口碑传播的示范效应。以至于在影片尚未公映前,已经酝酿起强烈的观影期待。
《疯狂的石头》的发行策略也再次证明了这类中低成本电影的慢热特征。《断背山》在北美市场上的票房大卖也大抵如此,依托其口碑传播的优势,慢慢形成长线票房成绩。但与北美和欧洲地区相当成熟的院线市场动作不同,国内商业院线经理们追涨杀跌的马太效应,导致国产中低成本电影的直接命运就是甫一上线,就仓促下线。
成熟电影工业必然是大制作与中低成本电影的均衡发展,这一点从近邻韩国也可见一斑,但反观国内,电影院线的短视行为使得一个逻辑——大制作才有票房——成为唯一信条,由此,艺术院线的长期缺席已经成为制约国产电影工业化的一大短板。
但以目前区区20亿人民币的国内年度票房总和来看,期待一个独立的艺术院线的诞生并不现实。笔者在此却不揣冒昧,觉得国产艺术片的发展完全可以另辟蹊径。
对于大多数中低成本文艺片乃至其他类型片而言,高等院校也许永远是一个最集中的票房市场,这也是诸多并未取得票房佳绩的电影却被大学生电影节青睐的原因之一。比如《独自等待》。而之前《大话西游》的风靡一时,其最有力的因素就是经由大学生们率先热捧,并逐步蔓延到全社会的。
之所以看中高校和大学生票房市场,不只是因为大学生酷爱文艺片,对于戈达尔、特吕弗、法斯宾德等文艺片导演如数家珍;更在于通过与大学生的亲密接触,可以有效地培养起大学生观众与电影导演之间的观影互动,并以此通过口碑和人际传播(大学生观众普遍具有在网络上发表影评等习惯和嗜好),慢慢扩展到社会院线,国产中低成本文艺片的春天才有可能到来。
在目前国内电影院线结构尚不合理,尤其是艺术院线长期缺席的情况下,发掘大学生艺术院线也是切实可行的。且不说国内在校大学生数量已高达千万人,而且由于广泛交友和谈情说爱的需要,看电影也是大学生可以负担的最佳场所和消费方式。
此外,诸多高等院校大都具备电影放映场所,而一些重点院校的硬件设施都相当先进和成熟,只需稍加改造和补充,已有的银幕存量将不亚于主流商业院线。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电影放映场所却长期处于片源不足的状态,而且也大都以放映一些早期电影为主。
大学生是网络电影下载的主流,即便如此,《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乃至张艺谋影片仍然是高校放映的热门,而且经久不衰,几乎任何一部影片都能喜见座满,这一状况是许多大片在商业院线上映时都难以相比的。众所周知,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其影响力甚至远超金鸡、百花奖,其间蕴藏的市场潜力自然不言而喻。
对于诸多中低成本文艺片而言,大学生艺术院线的最大空间还在于该院线可能摆脱传统档期的影响,延长一部电影的上映期,从而有望形成文艺片的口碑传播效应,最终为长线票房市场创造条件,而这恰恰都是文艺片最急需的市场环境。
地产商张宝全一度热衷于推广其蒙太奇计划,该计划定位于社区和学校的数字院线无疑有其前瞻性,但仅靠购买一些国内过时影片版权是无法支撑其庞大计划的,如能以适度资金介入上游中低成本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领域,并整合高校放映体系,一条全国性的大学生艺术院线也许就能顺势而生。
当然,大学生艺术院线还可以进行些商业大片的二轮、三轮放映,以调剂放映类型和票房结构。但无论如何,大学生艺术院线都必须确保票价足够低廉,然而相应来说,在大学生艺术院线发行和推广电影的成本也同样低廉。
这就使得大学生艺术院线确实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