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神与养神
导语:一栏

   中国画家师古人,是金科玉律,是学习传统的必经之路。如何师法却是十分复杂的,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掌握笔墨技法,通过笔墨技法的浸润,理解理趣的由来,再由笔墨技法反映画家的人品、学养和风骨,是每一位学者都要花上一生的精力去努力探索的畏途。也有很多人花了一生的努力,结果是镜花水月,什么都没有得到。
    历代名家作品之所以传世,画幅中通过笔墨技法的表现可以看到气息通畅,神采璀璨,给人寓目不忘,久看久新之感,打动人者,画中之神气。故而学习古人首先应学会“摄神法”,此为学画之大法,也是看画之法门。学到古人面貌很容易,这是被人们鄙弃的没有生命力的简单模拟,能在学古人的过程中摄神遗貌,才是“取法乎上”。学者本人应精通颐养宁静之道,画中才有神气,当后天之神与先天之神相合,即神理血脉有自,画幅中物象虽然万千,动静之中精神流露己无帘水之隔,通会之际则令人神往。
    画家通过学古人,借笔墨将自我再现,故有“画如其人”之说,画家自身具备神气,学古人时才能不泥古,例如北宋时董源画法影响深远,以后历代大家都有模拟,元代四大家黄子久学董源、倪云林学董源、吴仲圭学董源、王叔明学董源,都能既取董氏之神,亦能自具神气,故而能成为经典而传世,画家颐养自身之神气极为重要,故而我于此特地拈出摄神和养神,希望识者会意,虽然此道艰深,却又极为简单,每日一滴,必能穿石。
    至于养神之法因人而宜,我总以为第一要健身,第二要读书,第三能宁静。前人对此都有专著,可惜浩如烟海,过于繁杂,本着要言不繁的原则,要求上述三点能做到,则心可安,神可养,看起来这是题外话,但这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