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接吻-刺激-刺激
导语:她说,这名字来自一幅电影广告,“对于人们去想象电影的基本魅力,或许是个最为简洁的说明”

她说,这名字来自一幅电影广告,“对于人们去想象电影的基本魅力,或许是个最为简洁的说明”

    玩一段游戏,看一段电影;看一段电影,玩一段游戏。
    我不知道多久了,好象在一百年前就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我喜欢游戏那甭说了,游戏有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它能让我感觉到到,我——一个英雄,正在进入这魔幻世界。另一个能让我产生代入感的是电影。我喜欢的美国的电影,那些被他们称作商业片的电影。我知道早些年的时候,很多搞电影的人瞧不大起这些好莱坞的商业片。但商业片怎么了?有票房。有票房代表什么?有人看,有人喜欢。欧洲的艺术片雅吧?曲高和寡呀,当今世界上多少人看过又有谁跟对美国大片那样去追捧呢?现在,如果你问五个法国人,有一部美国电影和一部法国电影,只准选一部看,你选哪一部?三个人说选美国电影,一个人说选法国电影,还有一个做不出选择。其实,近年来,在法国票房最好的电影,还是美国的《泰坦尼克号》。
    在《好莱坞的眼睛》这本书里,作家和制片人乔恩·布尔斯廷捍卫了电影面向大众市场的趣味价值取向,而这种趣味取向可适用于美国流行文化的其它分支:“通过其头脑简单、贪得无厌和民主的方式,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者从骨子里深深懂得,他们可以把一部电影拍得两全其美,既能使自己感到百般的骄傲,又能使广大的民众愿意去看。这就是说,他们能调动起自身极细腻的情感,并且用这种情感去同自己的父母子女分享,去同华尔街的律师、小城镇的餐厅侍者和工程专业的学生分享,去向警察、和平主义者、洗车的小伙子,甚至二年级的学生,还有收破烂儿的和固执己见的人分享。分享人类所有的欢乐、悲伤、愤怒、激动、失去、痛苦和爱情之流。”
    在各种艺术中,电影是当代综合性最强的艺术,因此也是影响最大的文化产业。好莱坞已经处于世界电影产业的支配地位,是世界电影业的“首都”。它的庞大无敌和入侵世界其他各国的情形,最能代表美国在文化领域里的霸权。即使是人口众多、文化传统深厚的国家,如印度、法国,也感觉到了美国文化铺天盖地而来。著名影片《情人》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曾悲观地说,今天的世界已没有人能制作所谓的“民族影片”,除了美国,因为美国文化已成为全世界的文化。而我们走在北京遍布大街小巷的音像店,在拥挤的地铁里,随处可见各种美国的新电影老电影的光盘在叫卖,随处可以看到好莱坞的大片宣传画。当然我们还熟悉那些风行全球的可口可乐、麦当劳、迪斯尼、好莱坞、CNN、NBA。好莱坞电影早在2000年占目前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左右,美国本土电影产业的年产值应当在400亿美元以上。并且,好莱坞还显示出逐年扩张的趋势。1980年,好莱坞的海外收入占其总收入的30%,现在占到了一半左右。与此同时,却很少有能在美国叫座的外国新电影,外国电影在美国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到3%。
    为了满足好莱坞这个梦工厂的生产,美国的电影工作者们可谓是绞尽脑汁,甚至不惜大胆对别国文化进行改造。当年根据中国的神话传说改编的动画片《花木兰》虽然保留着中国传奇的基本故事情节,但又被赋予了崭新的美国式文化含义,成为当今世界的新传奇。这部影片首映后,在全球循环放映,总收入达3亿多美元,成为迪斯尼利润最高的影片之一。中国传奇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了自己的需要而改造其他文化、并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
    美国电影批评家保林·凯尔为她的评论集起了这样一个书名:《接吻 -接吻 -刺激 -刺激》。她说,这名字来自一幅电影广告,而“对于人们去想象电影的基本魅力,或许是个最为简洁的说明”。当然,在我的观念中,这些词语也正恰当地总结了许多美国电影的原始能量。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