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革命性的想法。为人们提供资源,使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而改变所有人的未来
微软员工都曾因比尔·盖茨的那句名言而备受鼓舞——“每天清晨当你醒来,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微软是一个充满潮气的知识型企业。1975年,刚成立时的微软公司只有三名员工: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和他们的秘书;直到1980年,位于西雅图的微软公司还被一片片森林所环绕;而今,微软的业务已经从美国扩展至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总量亦增至近6万人。不仅如此,在过去的31年里,微软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了无数杰出的软件产品,并以骄人的业绩揭示了软件和互联网所蕴含的旺盛生命力和巨大商业价值——不论以何种标准衡量,微软都可以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知识型企业。
“软”空间
微软坚定不移地致力于鼓励、发展和共享创新,它引领人们走向广阔的开放空间。可以设想,没有软件支持的个人电脑就好像是被拿走了灵魂的躯壳。而微软,便是赋予了躯壳灵性和智慧的“设计师”。随着IBM PC 5150的诞生,微软抓住了软件的机遇,因而开始了令其他公司羡妒的腾飞。
令微软得以腾飞的两只翅膀自然是Windows和Office。截至目前,微软操作系统的里程碑式革新大约有四次:第一次是MS DOS。这种仅提供文本界面的操作系统在用户与计算机之间架设了交互通路。尽管交互的方式显得过于麻烦,但这种状况很快便有所改变。1985年--1990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1.0,及后来发布的广受欢迎的Windows 3.0,其多媒体特性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次革新则以32位的Win9x和NT为标志——微软针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两大产品系列基本成形。最近的一次产品革新发生在2001年10月25日,微软公司在纽约时代广场展示了迄今为止最强大、最可靠、最具智能化特色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 微软的Office软件就更无庸赘言——今天,Microsoft Office已是全球商业企业和个人最常用的办公工具。从1983年Office 1.0首次在Comdex大展亮相直至2003年微软发布Office System,越来越多的新功能被加入到微软的办公系统中,用户的工作体验因而不断被优化,企业的业务潜力因而不断被释放。
看起来,微软的梦想和企业发展轨迹一如螺旋上升的阶梯。最初其宗旨是“让每张桌上有一台PC机”,后来是“用微软的软件使人的力量更强大”,今天,微软希望“协助全世界的人和全世界的企业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
创造未来
在世界各地,微软与当地的大学、政府及其他机构合作,推动尖端科技向发展,为未来的技术突破铺平道路;在中国,微软也创造各种机会,用他们一贯的尊重知识的态度支持人们的创新行动,激发着种种无限创新潜能。
作为一个知识型企业,微软的“携手助学” 已在全球101个国家启动,其中也包含中国。五年内他们将投入2.5亿美元,用于推动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缩小数字鸿沟,使无法充分接触信息技术的人们得到可能的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自1992年微软在北京设立第一个代表处始,他们便制定了在中国长期投资和发展的战略。“扎根中国,与中国蓬勃发展的信息产业共同成长,是微软坚定不移的战略和承诺。”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如是说。
在政府方面,微软不断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互动,通过投资、合作、人才等形式,推动本土软件生态系统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中国信息化建设。并且,微软十分注重与本土企业的共同发展。比如,微软向浪潮这个中国最大的软件出口企业,注资了2500万美元的资金。 “微软最强的地方是把应用范围比较广的IT技术变成软件产品,中国企业缺少这种产品化的能力。浪潮与微软合作,是想将这种能力引入到浪潮来,不再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而是形成一套通用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可以对微软的平台软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浪潮的服务器如何进入国际市场这个问题上,微软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也帮助我们在南美、东欧等地区拓展。”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在谈到与微软的合作时说道。而对于这一次的合作,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领导十分认可,并认为这一次水平比较高合作的,中国的软件企业得以从高起点起步。
每天早晨,在盖茨的那句名言鼓舞下,微软人深深地认为,软件巨人与中国龙共舞的时代业已经来临,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