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在美国加州Palo Alto市爱迪生大街367号的一间狭窄车库里,两位年轻的发明家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怀着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美好憧憬和发明创造的激情,开始了他们的创新之路。到今天六十多年来,HP从未停止过创新和变革的步伐。这种精神使HP从年收入4000美元,发展成为今天全球拥有145,600名员工、分支机构遍及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财富500强中名列第28位的信息产业巨擎。
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
中国惠普的起源来自两位伟人之间的对话。1979年,邓小平在与基辛格会晤时说,中国正在搞现代化,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你能否推荐一些美国比较好的高科技公司和中国开展合作。基辛格于是就推荐了惠普。
1985年6月20日,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美国惠普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计算机发展公司和北京市计算机工业总公司分别持股57.5%、27.5%、7.5%和7.5%的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宣告成立。
1990-1994年是中国惠普的发展期,增加投资力度、扩大市场规模、建立组织机构、开展本地化合作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生产权转让给中国惠普,产品90%销往国际市场,迈出了惠普产品中国制造的第一步。之后,中国惠普十年积淀,厚积薄发,终于在1995-1999年迎来了高速腾飞。1995年,中国惠普销售收入达到3.72美元,增幅高达51%;1999年,中国惠普营业额第一次突破10亿美元,也是中国第一家跨越10亿美元门槛的合资企业。2000-2004年更是中国惠普的创新发展新阶段。在此期间,中国惠普的客户基础日益雄厚,逐渐成为中国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惠普之道
作为惠普公司六十多年来的立身之本,“惠普之道”是推动惠普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不断对“惠普之道”进行创新,是惠普获得持续成功的关键。所谓“惠普之道”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相应地衍生演化着新的内涵。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秉承“惠普之道”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惠普更加强调注重客户及市场、速度及弹性、团队及协作精神以及有意义的创新。
“惠普之道”体现的是惠普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它的核心体现在:热忱对待客户、信任和尊重个人、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注重速度和灵活性、专注有意义的创新、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这七大核心价值观成为惠普的工作方式及待人接物的基础,成就了惠普卓越的企业文化,也使HP赢得了业界的普遍尊敬。惠普将自身的企业文化与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平等、尊重、宽容和稳健的人性化氛围,吸引了世界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通过“惠普之道”,惠普与业界所有的伙伴分享创新的理念和成功的秘诀,同时,也将惠普的信念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卓越的企业文化令惠普一直保持着活力和创新的动力。
热心永恒
在惠普看来,将财富与知识回报社会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而中国惠普始终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从创立之日起,中国惠普便将自己的发展成果与全社会分享,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脚步从未曾停止。
作为一家高科技产品的提供商,惠普持续关注公司的运营和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此,惠普公司实施了“环球伙伴计划”。从1997年,惠普在美国加州罗斯维尔建立了第一个回收厂到目前为止,“环球伙伴计划”已经遍及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回收了超过34万吨的硬件和惠普打印耗材,向着2007年回收45万吨的目标稳步迈进。2002年,惠普的“环球伙伴计划”在中国正式启动。2005年初,中国惠普与国内知名的民间组织“根与芽”办公室、北京地球村,共同发起了“循环巨龙”回收活动。这项活动开创了IT企业与民间组织联手回收耗材、保护环境的先例,并对公众进行了教育,收效显著。
在热心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同时,惠普还将捐资的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惠普与合作伙伴一道向中国社会实施财富回馈,脚踏实地为繁荣世界做着他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