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经济到创意社会
导语:一栏

    创意阶层提出者理查德·弗罗里达说,就好像再强大的引擎也要有一个地盘才能让它的强大动力发挥出来,我们的经济系统也需要一个能够支持它的社会体系,否则就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潜能。在我们这个时代,整个世界所面对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建立起这样一个创意社会,让它来疏导创意经济的能量大潮。
   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失望的是,我们没能一起清晰描绘出这个庞大的社会机构如何在这种经济大潮中实现繁荣和成功。这一点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创意经济时代需要我们每个人勇于承担巨大的风险,因为曾经帮助我们处理现实中混乱局面的机构,包括公司、家庭、社区、国家,或者已经瓦解,或者已经边缘化,所以这种压力和忧虑将直接重重压到我们每个人的头上。
    那些能够适应创意经济时代的社会环境能够平衡个人的成就和风险,实际上就是全社会来共同承担一部分风险,使个人能够发挥出更强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了不起的潘多拉,还有豆瓣


    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家音乐电台,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Pandora.com。只要你输入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或者一位歌手,它就会为你建立一个电台,不断播放风格相近的音乐。更妙的是,你还可以选择“喜欢”、“不喜欢”或者“我听腻了”,来让这个电台更符合自己的口味。
    惊人的用户体验来自于一个叫“音乐基因组工程”的技术后台。它的说明说:这些基因抓住了每首歌曲独一无二的特质——从旋律、调式、节奏,到配器、编曲、歌词,当然,还有声乐融合的奇妙世界。
    Pandora和豆瓣(douban.com)都是所谓“发现”型网站。Pandora的标语是:“Find Music You'll Love”,而豆瓣说:“豆瓣会根据你的口味, 从百万种书、电影、音乐中挑出你最可能感兴趣的”。异曲同工。惟一的不同是:Pandora在为每首歌贴上了几个标签之后,让机器为你选歌——这有点像 HitFM电台播歌的机制;而豆瓣则是以社区的形式,通过用户之间的相互拉动作用,互相推广彼此可能有共同兴趣的文化产品。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