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盛工厂“乾坤大挪移”
导语:一栏

 

如果你仅仅把朗盛的工厂搬迁看成是一个游戏,那就错了


    一个重达1100吨的化工厂可以搬家吗?可以跨越大洋、从地球的另一端被搬过来吗?
    朗盛,这家德国的位居世界前十大的化工公司,就不辞辛劳地做了这样一件事:把生产化学原料“水合肼”的工厂从美国德州的贝城搬到了中国山东的潍坊。
    这项庞大的工程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工了,包括美国工厂的拆装、远洋运输以及在中国的重新拼装,就像一个巨型的拼图游戏。
    不过,如果你仅仅把朗盛的工厂搬迁看成是一个游戏,那就错了。
    实际上,朗盛迫不及待地希望在中国大量生产水合肼,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开中国的反倾销壁垒。

东迁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水合肼市场。从世界范围来看,水合肼的需求呈下降趋势,但是中国多年来在这一领域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这种增长和中国耐用消费品行业如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紧密相关。
    对于朗盛而言,中国市场更是一块宝地:朗盛去年的总销售额是90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到了4%至5%。但是去年6月,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和法国的进口水合肼征收28%-184%不等的反倾销税,水合肼进口量大幅降低,到2005年底,进口量下降了73%。
    “如果在中国新建一个工厂,费用将是搬迁工厂的3倍,时间会是搬迁工厂的两倍。”朗盛集团董事会主席贺满德说。为了尽快解决反倾销带来的问题,朗盛选择了“工厂搬迁”的道路,并采取了低成本的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朗盛与山东潍坊亚星化学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朗盛占55%的股权,亚星化学为新工厂提供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
    “现在每次想起工厂搬迁,我仍然觉得不可思议。”朗盛副总裁高斯说。
    2005年1月,朗盛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工厂迁址行动。朗盛分五艘船将超过30000个零部件从美国运到中国的青岛港。2005年5月1日,丹麦货船海鸟号载着最后一部分92公斤重的部件,经过6周到达青岛港。然后这些部件被卸载到一辆70多米长的卡车上,继续运送到120公里之外的潍坊工厂。此后的组装是一项更加精工细作的活。朗盛从美国派来10多位技术人员,协助安装工厂。
    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朗盛在中国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合肼生产工厂之一。今年7月份,朗盛亚星的水合肼生产基地正式投产,生产初期的年产量就将达到1.2万吨。而目前,中国水合肼市场的年需求量在3万吨左右。
    世界水合肼生产巨头们似乎都从朗盛的“曲线”模式中获得了灵感。同样受到反倾销制裁的日本公司也开始行动了。今年5月,日本大眆化学株式会社、高化学株式会社与重庆化医集团签署协议,也决定在重庆兴建全球最大的水合肼企业。
    中国的水合肼市场将成为一个群雄争霸的地方。


野心
    从2002年开始,贺满德曾经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过两年。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对这个市场充满信心。
    “几个月以后,我希望这里的年产量能够提高到1.5万吨。”贺满德说,“我们在这里要实现持续获利的增长。”朗盛亚星生产的大部分水合肼将在亚太区销售。
    在朗盛亚星的厂区内,还留着一块空地。贺满德说,等到这个工厂盈利之后,他会考虑在这片空地上再投建一条全新的生产线。
    国际上水合肼的浓度是40%,而朗盛亚星生产的水合肼浓度可以达到100%。“这里将成为中国市场上惟一能够以特定浓度形式生产高质量水合肼的工厂。”朗盛功能化学品业务部门生产主管麦克尔·派斯说。
    朗盛计划今后在亚太区新招1000多名员工,而其中2/3是为中国市场准备的。

名词解释
    水合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原料。在医药行业,是生产各种药品的关键成分;在消费品行业,是发泡剂;在工业领域,可作为抗氧化剂。高纯度的水合肼是生产火箭燃料和炸药的原料。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