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宏观调控还在进行中,大家都非常关心,中央还会出什么政策?
我认为“国八条”是非常成熟的一个文件。虽然是“八条”,但概括起来核心的内容是两条,第一条就是打击炒房,打击投机,打击部分地区已经冒头的泡沫。这方面的政策一出台,可谓立竿见影。我们看到,上海、浙江、江苏一些城市市场的变化是非常剧烈的。市场的调整,是前两年过于亢奋的代价。而目前应该说正在逐步趋于理性,正在好转。这是第一条,非常成功,效果已经很明显。
第二条就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房子不像电视机、电冰箱,用得起就用,用不起就不用,住房是特殊的商品,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供应。现在土地的供应逐年下降,而住宅新增量也从2002年开始急剧减少。从结构来看,无论土地还是房屋,减少的恐怕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带有保障性质的那一部分。所以必须要改变土地供应结构,要向市场提供这样的土地,让发展商多开发适宜中低收入家庭居住的房屋。
这一条目前见效还不够明显。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它的效果有一个滞后期。比如去年的政策出台之后,上海就开始推出了一批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微利房,万科也参与了这个工作,拿了两块地。这批房屋如果能顺利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将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它们的推出要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滞后期,对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要等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
第二个原因是,上海这个力度是比较少见的。从统计数字来看,从去年“国八条”出台到现在,各个城市推出的用于微利房、廉租房的土地并不多。所以,在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是应该加大力度,如果这个力度加不上来,房屋供应不足的市场矛盾依然会非常突出。
尤其是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带有住房保障性质的土地供应,更应该加大力度,并有更灵活的供应方式。现在土地市场上,招标、拍卖的价格越来越高,这种高价土地上盖出来的房子就是不涨价、就是降价20%,中低收入家庭恐怕还是买不起。
所以我觉得要缓解现在的市场矛盾,必须在土地供应结构上继续贯彻“国八条”的精神。(作者系万科企业集团董事长。本文源自“王石博客”,未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