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难说清楚到底是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的道理一样,是城市人口增长促进了第三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增长似乎也是一个谜。因人口聚集产生的人口流动无疑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又为新的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并形成更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另一方面,人口聚集使得人们以往的部分经济活动不断由自给自足的方式转化为借助交易完成的市场方式,以至于商业领域的范围不断延伸;另一方面,商业领域的不断延伸以及伴随人口聚集规模越来越大而逐渐降低的交易成本以及交易本身的便利化,以吸引更多的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由小城市向大城市以致特大城市聚集。
我们相信,当城乡之间基本生活质量差距逐渐缩小后,尽管城乡收入差距依旧是推动人口结构城市化的主要力量,但更多的将是透过第三产业发展的途径实现的。
在第三产业快速崛起与城市人口增长相互促进方面,深圳市似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深圳市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相关。最初促进深圳市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第二产业。与内地传统工业城市不同的的是,深圳市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产品包括电子、纺织、服装、玩具、家具、印刷、五金制品、塑胶制品等等。不过,有迹象显示,在最近五年当中,深圳市第二产业生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第二产业增长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率都呈现下降态势,而第三产业比重和拉动率则出现明显上升。
如图表8所示,深圳市近5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其生产值从2000年的773.39亿元快速增长到2005年的2336.21亿元,累计增长率高达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8%。虽然2004年实现的增长不具可比性,主要是由于工业普查导致的,但其中大部分相信依然是当年和以前年度实现的。从第三产业生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尽管2004年、2003年和2005年较上年均有所下降,但总体上还是出于上升态势,由2001年的45.01%上升到2005年的47.42%。更重要的是,过去5年深圳市第三产业平均拉动率高达11.49%,明显高于同期3.96%的全国平均水平。
对比之下,深圳市近5年第二产业无论是在地区总产值当中所占比重还是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率均呈现下降态势。其中,第三产业比重由2001年的54.06%下降到2005年的52.38%,近5年平均为54.43%。第三产业拉动率由2001年的10.95%和2003年的20.12%下降到2005年的8.63%,近5年平均为13.44%。
另值得注意的是,与近5年全国第二产业拉动率和第三产业拉动率的差距逐年扩大的情况相反,深圳市二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其中,2001年为4.57个百分点,2002年为3.7个百分点,2005年仅为2.15个百分点。
我们相信,由于深圳市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看还不够高,比北京市落后20.6个百分点,比上海市落后5.21个百分点,同时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单列地区排名第一,200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达60507元,比排名第二的上海市高8924元,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其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进而继续推动该市人口的增长。
一般来说,当人均GDP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之后,第三产业应该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深圳市的例子告诉我们,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告别第二产业拉动率高于第三产业拉动率的时期,而伴随第三产业的崛起,人口结构城市化的步伐将有所加快。这也是我们判断中国即将进入第四个城市人口快速增长阶段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