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由于能够挖掘、表现某种伟大深刻的历史文化主题而存在。明年下半年,我可能会执导《红楼梦》。目前正在作案头研究和策划,组织改编剧本。
如果重拍《红楼梦》,我会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去诠释这部名著。目前,“红学”研究有三派:1、爱情诠释派;2、索隐猜谜派;3、历史社会分析派。八十年代的第一部电视剧《红楼梦》,主要沿着宝黛钗的三角恋爱悲剧作出诠释。我会选择第三派的诠释方法。我无意偏离原著已有的故事去猜任何谜语。目前,我正在与历史顾问和编剧对原著和剧本进行深入的历史文化分析。
《红楼梦》不是一部关于红男绿女的简单的爱情故事。曹雪芹是以这部作品象征表现他所身处的一代动变中的社会历史,是把小说作隐喻一代历史的文字载体,以宝玉与黛、钗、云等金陵十二钗和史、贾、王、薛四大家族的悲观离合,象征表现一个具有社会历史涵义的悲剧。这也是一个深刻的文化悲剧。
《红楼梦》之伟大,在于它与《史记》一样,是中国文化中产生的伟大的历史悲剧。《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悲剧,它以华夏民族的炎黄传说时代为背景,重点表现了汉朝作为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起,在刘彻时代达到的全盛,而最后终结于帝国内部一场大悲剧的巫蛊之祸。我拍《汉武大帝》时,着力表现了这个故事。
就意义和结构而言,《红楼梦》与《史记》有非常重要的相似点。《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全盛为开始,最终表现了它们由盛转衰,而终结于抄家,情散人悲,红楼成梦的悲剧结局。曹雪芹以此为世人设喻,以此消解自家身世的悲痛同时警示世人。
中国文学中喜剧和大团圆的故事多于悲剧。但是产生了《楚辞》、《史记》、《红楼梦》等伟大的史诗性的悲剧。因此,我会从比较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出发,着重挖掘和表现《红楼梦》所内涵的历史社会意义。当然这是很困难的,但我会作出重新诠释的尝试。
原来《红楼梦》已有一个剧本,投资人本来希望立刻签约马上动手拍。但我认为剧本尚不成熟,我自己的文化准备也不够,我必须作案头研究,剧本也要重新作修改,因此准备推后到明年下半年准备充足后再拍。
《红楼梦》如《史记》一样,本身是一部未完成,或者完成后又被拆散的伟大巨著。因此,也给人留下了巨大的可想象空间。
我的优势是叙事,利用镜头讲一个好的故事,这是长期摸索的结果。挖掘历史中那些能打动现代人的题材,在创作上,我已远离了第五代的创作观念。实际上“雍正”、“汉武”、“乔家”的共同点,就是“新历史主义”或“新古典主义”。
同样,在重拍《红楼梦》的方法论上,我也会遵循这些原则,要用现代需要的理念重构历史中的积极要素,而不是一味地解构,否定,消解,批判。有三个要点:1、寻找表现历史中的光明要素;2、寻找表现历史中的英雄;3、以现代人的审美的需要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为目标重构历史。
(作者系著名电影导演。七八级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属于“第五代导演”。作者认为:这一代导演普遍受到现代派美学影响,特别注重电影语言的形式、色彩及情感的美学表现,他们的新潮作品一度脱离观众缺少票房。九十年代,在经济压力下影视走向了商业化道路。为了走回观众中,需要好看的故事,必须摸索新的叙事方法。而讲好一个故事,绝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