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品正当其时
导语:中国正以空前的速度向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时代挺进。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艺术品,越来越多飞入寻常百姓家。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收藏正成为个人理财的第三大战场。

    中国正以空前的速度向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时代挺进。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艺术品,越来越多飞入寻常百姓家。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收藏正成为个人理财的第三大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之众,艺术品的年交易额也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在递增,目前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字画、钱币、邮票、书报、烟标、徽章、玉器、股票、瓷器、家具等,艺术品收藏的内容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们的价值也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大幅提升。就名人字画而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幅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名家的作品,市场价格不过几十元。可到了如今,他们作品的拍卖价格高达百万元,甚至超过千万元。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是其他投资都无法比拟的。俗语说:“粮油是一分利,百货是十分利,珠宝是百分利,古玩是千分利。” 统计也显示,,金融证券的年均投资回报率为15%,房地产为21%,艺术品收藏则达30%左右。在雅昌艺术网上,以2000年为1000点的国画400成份指数,在2005年冲到最高3949点,幅度之大相当惊人。
    正是有了如此高的回报率,才促使各界人士不断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企业家的加盟,更导致古代书画、油画、中国书画、瓷器等的价格连续创出历史新高。

投资机会渐趋明朗
    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2003年至2005年的高速成长,几乎所有画派作品的价格都有了大幅飙升,让很多投资者和收藏者既激动又有些看不明白,一些人更是对此情势心怀疑虑,如此快速攀升的市场行情,究竟是正常状态,还是炒作的结果?这样鸡犬升天式的井喷行情注定不会持续太久,进入2006年,市场相应进入了盘整阶段。   
    业内人士对此的判断是,书画艺术品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出现了回落过程。一位拍卖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国画目前已有三至四成的下跌,“去年需要20万元才能买到的近现代书画,今年估计13万-15万元就可拿下。”
    面对这种盘整回落,不少艺术品投资者开始对其市场前景产生怀疑,“泡沫”、“崩盘”,这些词语表现了在今年春拍以前投资者对市场的莫大担心。
    在今年的春拍会上,各大拍卖公司在拍品的投放上都缩减不少,成交似乎也没有了往年的火爆场面,许多拍品都在底价附近成交。但那些名家精品力作,符合“真、精、稀”原则的作品,依然是市场中的抢眼亮点。比如在近期结束的中国嘉德春拍上,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盘口瓶,380万的起拍价,经过几十轮的竞拍,最后的成交价高达5280万元。徐悲鸿的《双鹤图》,估价80万,成交价高达280万。
    随着今年春拍的落槌,书画市场投资的走向也渐渐清晰起来。书画市场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虽然不如前几年,但依然有比较抢眼的表现,像中国书画部分总成交达到2.28亿元。
    比较明显的是,近现代书画成交相对低迷,而古画相对坚挺,油画则有小幅上涨。“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总成交8746.5万元,成交比率为79.29%,两件作品成交价突破千万。石涛的《莲社图》卷以1177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本场的最大亮点。由于古代书画相对稀少,古代书画基本上都是以质取胜,不少拍卖行纷纷在春拍中加重了古代书画的分量,投资者也对其产生了较大热情。在上海国拍的春拍中,宣德皇帝书法手卷从1.8万元起拍经近40分钟、200余次的竞价至226.6万元成交。此拍品竞争之激烈、价位攀升之高,令人惊叹。
    上半年油画的火爆,也将成为引领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线之一。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翰海拍卖会上,徐悲鸿油画代表作《愚公移山》以3300万元价格成交,这一价格也创下国内油画拍卖最高纪录。这件作品曾于2000年在中国嘉德在网上举行的拍卖会上,以250万元的价格易主,6年增值了10余倍。
    在今年上海嘉泰春拍的古籍善本专场上,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以308万元成交,创造了古籍善本拍卖的最好成绩。这套书于2000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春拍中就已出现并引起关注——此次送拍的收藏家当年以209万元购得此书,这在当时是天文数字。
    业内人士对这些现象的评价是,与去年同期相比,2006年上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没有产生任何疲态,资金面也没有产生任何问题,市场已经进入到全新阶段。书画市场一个极好的投资机会也开始来临,书画拍卖中存在的一些泡沫在大半年中差不多被清除,现在介入的时机比较好。浙江皓翰拍卖的老总蒋频认为,书画艺术品正处于谷底往上走的阶段,“投资机会也就凸现出来。”西泠印社拍卖公司老总陆镜清也说,“如果以两年时间来看,确实有比较大的回落;但以20年的时间来看,仅仅有一点小调整,肯定还会稳步上扬。”
    当然也有持反面观点的人士。上海某有名拍卖行的刘总就表示,由于艺术家自身素质良莠不齐,真正的精品比较少,大量炒作和投资艺术品并不可取,艺拍市场很快就会凸显泡沫,“我们便发现以往热衷于举牌的熟面孔逐渐变‘懒’了。今年一些新的投资者不理性地贷款卷入,让稍稍平息的春拍变得风生水起。”

值得注意的地方
    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性,有的时候甚至会超出自己的想象。有人说,每逢周末的清晨,北京有两处人潮汹涌:一处是在天安门前抬头看国旗的人,另一处是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低头寻宝的人。又有人说:潘家园天天都是“愚人节”。
    赵平是康富-英格尔公司的董事长,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涉足收藏。他总结自己十几年的经验教训认为,收藏有四个要素,其一是要买“真”,必须是经过专家公认的藏品才值得收藏;其二是价格,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该买最好的,这样的藏品的升值空间才大;其三是,要通过像拍卖会这样的正规渠道购买藏品,不能认为拍卖会的藏品价格高而转向其他渠道;其四是要看出处,同类藏品,曾经被名家收藏过的价值一定要大一些,而且升值的速度也会快一些。
    在国内,一些刚入道的企业家存在一些误区。赵平将其归纳为两种:太自信和“捡漏”心理。在当下的收藏界,“捡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值10万元的东西,你花2万元就买下来了。只有两种可能:要不是卖的人真不懂,但在收藏市场接近透明的今天,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了,要不肯定是假货。如果还存在“捡漏”的话,那就是:在某个时段买了一件真品,而随着收藏热的持续,这种藏品升值了,就是“捡漏”了。
    投资者要涉及艺术品投资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物知识,做好功课,这是迈进艺术品市场所必须做的基础工作。比如说中国古代书画,众多绘画鉴藏家们编纂了成百部的画史、画品和著录书籍,这些著作对于今天的书画收藏、鉴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如果说房地产投资的学习准备期需要半年,股票投资二年即可入门,而投资艺术品的学习准备期则要有三年,千万不能像炒股一样炒书画。赵平每次去看要买的藏品时,都会带上三个以上的专家,任何一个专家认为购买有问题时,他都不买。这就是行业俗称“掌眼的”,他们是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
    其次是在收藏与投资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收藏与投资者应该着重选择自己熟悉并且又有升值空间的领域或拍品,减少盲目性。
    艺术品购藏,“真”是前提。艺术品真赝的辨别,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它往往要比判断上市公司、房产项目的投资价值难得多。从今年开始,书画拍卖市场开始进一步分化,今后的走势将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大拍卖公司、品牌拍卖公司的东西,信誉度更高,精品也会更多。
    此外,艺术品市场和其他领域一样,要准确判断其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困难。古玩行里流传的一句俗语也是:“买高不买低”。在市场走高的时候,往往是市场环境最好的时候,由于市场高走,形成了价格上升的态势,如果出手时机把握得好,将会赶上一个较大的上升空间,资金就会很快升值或流转变现;走低时购买,看起来价格低,但有可能长期压在手里得不到变现。但“买高不买低”是大玩家的游戏,收益高,风险也大。市场的高点将停留在什么样的高度上很难预料,在进行收藏与投资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追高,要冷静对待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做到冷与热的相结合,既要跟踪热门品种,也要善于挖掘具有潜力的冷门品种,走在热点形成之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