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最让诗人们难以忘怀和割舍的,不就是期盼一个人间的真诚的亲情、友情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竟然一下子把中秋节变成月饼节了。
其实,我倒不是说要变回到复古去,我只是想说,人们有些时候喜欢忘记过去,然后,也不管这是有意的,还是惯性的。
有意的也好,惯性的也罢。然而我相信,毕竟还会有人记得一些。
就比如说那些生产月饼的大大小小的商家吧,时候还嫌早呢,恐怕就有忙起来的了。
于是,你不用看日历,不用算日子,不用担心会错漏过了去。
还有,每每这个时候,怕会引得不少人心绪万千。思家啊、怀念啊,由不得你一如既往的无动于衷。所以,与其说中秋节是种文化,更不如说它早就是一种感情的载体了。
花好月圆,圆月如盘。观其时其景,碧空如洗,明月当空。
想到这里,就不由的心中为之一动。
如果从时令上说,中秋又该是象征“秋收节”了吧。祖先们自古以来,就在《诗经》中描绘出先民们喜气洋洋、载歌载舞地庆祝丰收了。然而,到了后来,中秋庆收逐演化为以嬉乐为主了。至唐,中秋赏月、玩月成了时代的潮流。至南宋时则有史志载: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至明、清,“赏中秋”的风俗,则已经变得更加细化了。除赏月、吃月饼和吃团圆饭之外还发展出舞龙、点塔灯等习俗。斯时,家家摆出月饼、果品,看那天上明月,谈起人间短长。我想像,那听的人和说的人怕是早已经相融在那一段难忘的融融亲情之中了吧。
慢慢的,会写诗的人不知何以如此发出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
原来,最让他们难以忘怀和割舍的,不就是期盼一个人间的真诚的亲情、友情吗?
于是,这使我想起从商这些年来的感受。
重情?还是重商?是无数的人在商业活动里面要作出的选择。重情的商业伙伴,给我的感觉只会是一阵阵温暖的春风,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枯燥、乏味的工作竟也变得充满了乐趣了。我就常想: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快乐的人,至少人们不会对他(她)的事业漠不关心吧?倒是有碍于我个人的能力有限,常常惭愧于不能在事业上去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了。
其实,说把感情融入到自己所能及的商业环境中去,原本那也不是我的什么新鲜发现和创意,无奈只是知道这道理的人多,去实践运用的人却少了。而实践运用的人中间呢,乱用、错用的人多,懂得如何做人的人却少了。
有人说经商亦如做人,这我是极力认同的。从商,便离开不了人之情、人之德也。会做人的人,他(她)知道什么才是人该有的底线,知道什么才是人应该奉行的商业原则。那种见利忘德、损人利己、歪门邪道的发财功夫又怎么会“天之助也”呢?人之情之德,我想,谁可以明白它,应用它,就是已经顺行于这“商之道”中了吧。
生活,常常需要创新。创新呢,是继承之后的升华。对于像中秋节这样的事,从最初的祭祀庆丰收啦,到现在的亲情思团圆,我以为是升华了,是进步了。同样,对于在自己工作和事业中的不同的朋友们,又何尝不能也去升华和他们之间的友谊呢?
所以,聪明的人,便不是在中秋佳节才想起去维护自己的商业友谊。这些珍贵的财富,不必放在什么称上去填平衡,不必心里说付出了多少,又应该要收回来多少。友谊——它有些像少男少女般的恋爱,但却不是。
写到这里,窗外面到处的雨的喧哗声早已停息。看看不一样的天空,人的心情随即豁然开朗。
是的,中秋近了,又一次的团圆近了。让我们继续升华这历史的延续,为自己,也为后人创新一个辉煌的时代吧。
于是,在我的眼里,那中秋之夜的月光应该不再是单色调的,而是已经发散着多彩的光芒了。
在2006年暂新的中秋节里,让我们一起快乐的收获亲情和友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