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世界正热烈地拥抱年轻和“酷”,而其中的我们却加速离开
我们已经逐渐适应了信息爆炸,学会了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这削减了信息爆炸带来的压力,但我们又开始隐约感受到另外一种压力:自己的视野怎么变得越来越窄?怎么感觉是在不断重复、难以突破?更麻烦的是,在这种视野变窄和难以突破背后,是我们逐渐失去激情和年轻的感觉。我们落入一个奇特的困境之中:世界正热烈地拥抱年轻和“酷”,而其中的我们却加速离开?
视野变窄,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技造成的“社会割据” (social balkanisation)现象:它是指这样一个事实,科技允许人们生活在一个由自己创造的信息泡沫(information bubble)中,泡沫把人们与其不想看到的新闻、广告或其他资料隔离开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说,科技正赋予人们创建一份“自我日报”(“Daily Me”)的能力,这份报纸容纳了他们想看到的论题和观点,同时排除他们认为乏味和恼人的内容。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从更广的层面上分析过这个问题:“小时候我们那么活泼、视野开阔是因为被动学习,在我们长大后具备了自主能力,但因为我们的兴趣反而变有限了,天天吃自己爱吃的菜、看自己喜欢的书、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越学越窄。”
可能的解决之道有两种:一是扩大我们的活动范围。袁岳认为,“人如果一直处在一个文化中间,人就特别容易劣化,人在远距离的交往中间,在异质的环境和文化中间,会对周围的反应敏感。”另一则是参加被动式学习。袁岳认为,人在思想、知识和能力上的年轻化与被动学习是有关的。“学习可以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一个人若想真正改变和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知识结构,被动学习是很重要的。其中‘仪式化学习’就是被动学习的重要方式,比如参加一种短期或长期的学位或非学位班,与许多不同背景的人一同学习,听自己喜欢不喜欢的课,做自己喜欢不喜欢的作业,往往就会超越原有行为模式,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