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与企业结成战略知识联盟
导语:唀业教育

“EDP现在才发展4年,还在摸索之中,但是我们一开始就有伟大的理念。” 北大光华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吕峰说。
   2002年,北大光华EDP项目刚刚独立出来时,吕峰和他的同事们仔细研究应该如何翻译“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最后定为“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其中的每一个词都蕴含着北大光华对EDP的理解。“高层”涵盖范围比较广,既包括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也包括中小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管理者”不仅包涵了公司的经理,也包括了非公司机构的管理人员。任何需要管理的地方就需要培训,就需要EDP。EDP不仅对象不应狭隘,传递的知识也不应狭隘。“发展”一词表明,EDP传递的知识应当结合当下与未来、今天的职业与未来的职业、今天的所需与未来的所需。
    凭着对EDP教育的这种深刻理解,北大光华最近几年开设了不少独具特色的EDP项目。在企业内训方面,北大光华则提出了“战略知识联盟”的概念,使商学院真正成为企业的大脑,为企业提供更负责任的全流程培训服务。当然,这也有助于提升学院的研究水平。
    北大光华EDP的公开课别具特色,比如女性领导力项目。到今年十月,女性领导力项目就做到第7期了。开设这个项目的最初构想是什么?
    这个项目是北大EDP各种项目中的一个,它反映出了非学位教育灵活性的特点。
    当然这也要看市场上有没有这种需求,这也是个识别的过程。我们做这个项目也有偶然性。当时在参观凯洛格商学院时,发现它在做一个关于女性的课程,当然这和我们后来做的项目完全不一样。但是,这触发了我们的灵感。
    以前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针对女性领导力的研究不能成为主流研究。事实上,女性研究很有价值,是一个很大的研究领域。男性与女性在管理上有差异,我们要做严肃的研究。2003—2005年期间,一共有6位教授参加研究。我们出了一本书《女人20、30、40》。
    以前,人们认为EDP对商学院来说更多的是“黄油”与“面包”的价值。现在,我们逐渐认识到了EDP对商学院在研究方面的价值。这方面,光华有怎样的体会?
    第一,在EDP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会产生互动,老师要了解学员在想什么,企业发生了什么,这也是老师学术思维的触发点。另一方面,学员也会提供研究样本。在企业内训的项目中,老师能够直接接触到企业,而在学位教育中,他们只能与个体学员进行接触。企业和老师的接触,有利于案例开发和问卷调查。比如,在2003年到2004年期间,我们研究了TCL的国际化道路。我也写过两个松下公司的案例。
    对EDP,一开始人们存在认识的误区。以前很多EDP是把MBA肢解后的东西,但是事实上,EDP必须要提供最新出现的管理现象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在EDP课程方面,光华每年更新幅度在30%—40%左右,传统项目也做了更新,周期也延长了。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光华提出了战略知识联盟的概念。为什么要提出战略知识联盟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对培训的理解。以前当然也提议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但是战略知识联盟更多一层意义是基于对知识转移的理解。如果不持续合作,对企业没有前期了解,就不能把握企业的需要。
    企业与商学院结成战略知识联盟之后,对商学院采取完全开放的政策。老师可以到企业进行走访。商学院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人才建议,并进行知识跟踪,比如培训知识在企业如何被利用、利用效果、如何改进等等。做这些使商学院比较辛苦,但与企业关系会更紧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