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寻找细分市场
导语:唀业教育

“跟国外商学院的EDP项目比,目前国内商学院的EDP项目在教学设施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些学校甚至连正规的教学场所都没有;在办学理念上还有一些浮躁,过分地追求赢利;另外就是同质化竞争现象还非常明显,很多商学院还不清楚究竟自己最擅长做什么,大家显然还不能够做到主动放弃一些东西,只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中心主任戴亦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概括国内EDP项目与国外EDP存在的一些明显差距。
   在继MBA、EMBA之后,EDP又成为一个受企业关注的高端培训项目,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EMBA一样面临很多疑问,比如高额的费用是否物有所值、这种非学历教育如何检验教学效果、短期的培训如何满足学员人脉关系的积累等等。当前各家商学院的EDP在教学形式上几乎无一例外的分为前期做企业关注问题征集、开设公开课和有针对性的企业内训课、课程结束后做相关问卷调查、师资全国共享,等等,在内容上虽然都强调有自己的特色,但实际上真正做到差异化的商学院并不多。
    像MBA、EMBA一样,学校的品牌和历史地位对一部分学员仍然还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厦大在这方面显然缺乏北大、清华等商学院这样的母品牌资源作为后盾。另外,戴认为厦大在地理方面也存在劣势,地处沿海一角,无法像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一些大型的城市那样拥有大量的大企业,而实际上希望能通过这种培训积累人脉关系也是EDP学员的目标之一。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厦门大学的EDP将如何和其他院校进行竞争呢?
“每个学校的EDP都应该真正有自己的特色才行。厦门大学的财务和会计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因此我们就要立足于校内这一优势资源,首先要主打我们的优势,专攻这一市场,在这一细分的市场做好做精。” 戴亦一如此概括了厦门大学EDP的战略定位,他解释说,目前厦大的EDP项目不求规模,先做细做深再说。
    在戴亦一看来,EDP项目的运作应该像企业那样,立足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细分的市场。因此当他们发现其他的商学院要么做总裁班,要么是打母品牌,要么单纯开设一些市场营销班等来达到赢利目的时,厦门大学决定扬长避短,依托自己在财务和会计方面在全国综合类院校中的相对优势,寻找自己特色。
    在内容上,由于厦门大学经济管理方面有一个传统的优势学科群,有会计学、金融、经济学、财政等5个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在综合性大学中占有优势,同时还有国家985的财务基地,“我们主要在这一块有很高的声誉,在内容上这要成为主打优势。”他说。依托于厦门大学在这两个方面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争取在内容上做出特色。
    在形式上,厦大发现北大、清华等院校几乎都将重点放在公开课方面,它们的品牌优势使得它们可以这样做。厦门大学决定扬长避短,重点不放在公开课,只是适当的开一些,重点是上门为客户定制课程,目前两者比例大约为1:4。在戴看来,其他院校主要通过网络、报纸的广告来招生,这样费用比较大,而厦大会计系曾为中国移动集团、中国中化集团、江苏电信等做过相关培训,在集团客户定制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如果客户在财务方面需要EDP的话,我们会针对他的需求制定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寻配师资,做很个性化的服务。”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