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贵在有自知之明,又好在能直面局限,她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大的自由度
徐静蕾的博客火了,好多人纳闷凭什么。可是都忽略了一点,徐静蕾首先是个明星,有的是群众基础。她曾经是和章子怡、赵薇、周迅齐名的“四小金花”,而后三位不是都不写博客么。不过,在去年10月徐静蕾的博客出现之前,人们都快把她的这个身份忘了,关于她的新闻也很少见到。因为她不像另外三个女星,不断在表演上突破自己,这几年,徐静蕾把她的事业重心转向了幕后,先是做导演,然后开电影制作公司。如果博客再晚出现几年,也许就轮不上徐静蕾火了,然而就在这节骨眼上,这个依然青春的才女突然找到了让她熠熠生辉的舞台。
人们对明星,尤其女明星总有些窥视欲,现在不用娱记动手,明星自己揭发,看着多有趣。写博客的女演员中,如今范冰冰和李冰冰在娱乐圈都比徐静蕾腕儿大,银幕上的表演比徐静蕾更有张力,但写起字来就不是徐静蕾的对手了。
徐静蕾的博客刚出来的时候,相当令人惊奇。她讲自己失败的初恋,别说女明星了,就是随便一个女孩在把那样的经历讲出来的时候都要三思;她谈到对奶奶的依恋,教人怎么写分镜头剧本——看《蓝宇》,用秒表把每个镜头的长度记录下来,把自己的“骷髅照”放到网站上。这样的博客从众多小女人姿态的博客中脱颖而出,人们不喜欢看小女人唧唧歪歪的博客(两个冰冰的就是这种)。洪晃博客的火则是另一个例证,如果洪晃能像徐静蕾那样坚持天天写,并且对网络流氓视而不见,也许她的浏览率能超过徐静蕾,也不知道洪晃后来是真的太忙,还是被人骂颓了。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装,并不可耻,装得可耻才叫可耻。”《梦想照进现实》中男主角说。徐静蕾的小朋友韩寒在博客上嘲讽郭敬明装嫩拉客,他这么说的时候,已然是在装愤青,而且知道愤青比装嫩更受欢迎。
徐静蕾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大家都通过博客塑造自己的形象,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一种方式包装自己。徐静蕾选择的是“装自然”,恰巧对了大众的胃口,不仅人气暴涨,广告商找上家门,还给这期间拍的电影《梦想照进现实》做了无成本宣传,她算是启用博客做电影宣传的第一人吧。她够幸运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大众的胃口是什么,当你做得好的时候,别人看不出怎么好,但一说错话,马上有人会觉得刺眼,或是嫌虚荣显摆,或是嫌怎样,这点安妮宝贝就没把握好,装都装得那么矫情。
徐静蕾谈过几次吃,放的照片是朋友和自己做的菜,还有一次说肚子饿了,在家吃方便面。一个女明星,能没人请她吃鱼翅吗,徐静蕾不想说而已。然后就给人一种错觉,你要真以为这是个邻家女孩,看她说感冒了一个人在家,心疼得恨不得上门送感冒药去,劝你还是省省吧。
无论在博客还是采访中,徐静蕾多次谈到她的家教。我们说徐静蕾这样的北京女孩是“基础打得好”,而那些后来屡犯事儿的孩子就是“基础没打好”。知识结构决定人生,有些东西在十几岁上,在你上大学之前就决定了,跟随你一辈子,形成你的命运。徐静蕾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她的审美观,长大后交往的人群,以及她好学上进、洁身自好的品性。
她身上带着那种典型的中产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的特点——永远对未来有危机感,活到老学到老,不学点什么就觉得浪费生命似的。她学钢琴,学外语,再忙手里也得抓本书看。平均分高成了她的优势,长相、表演、导演、写字,每样都不突出,但凑到一个人身上也不容易。说到徐静蕾的洁身自好,肯定有的人挺不同意,她的绯闻好像也挺多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和她传绯闻的从来不是大款、公子哥、电影公司老板,她也从来没有借男明星搏名气。徐静蕾是个没有污点的女演员,这是她受到成熟粉丝尊重的基本点。徐静蕾?荩是个喜欢文化人的女演员,中国自古才子配佳人,还是符合传统审美的。
拍完《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谈到过她对当演员的看法:“我可以理解一些比较复杂、比较深的人物,但是又没有足够的供我表达的空间……做为演员,外型是基础,而我的外型又决定有的角色人家不可能找你来演。”
徐静蕾说她一直对幕后的事情感兴趣,她喜欢摆弄高科技产品大概也是个优势,当导演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特别离谱的事儿。“刚做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盲目,不知道这么复杂,要么可能就知难而退了。所以我就想,人在做事情之前是需要一定的盲目性的,开始后发现退出比继续更难,要么我怎么向投资人交待?坚持下来,不是因为坚韧不拔,而是因为没有回头路。”
今年拍《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徐静蕾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做电影投资和发行,听说初衷就是她对《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发行与宣传不太满意。她的公司规模不大,办公地点在一套公寓里,几个性格外向的女孩给徐静蕾当经纪人或者负责对外联络。无论当导演和开公司,这两件事徐静蕾做来并不是特别出格,一个是在自己的职业兴趣的范围,再一个是控制在能力之内——虽然是新领域,她显然没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
演员的成功一部分靠运气。所谓运气,就是你的长相、你的表演方式恰巧符合流行趋势。曾经有记者问徐静蕾:“你干吗不把陌生女人演得惨点儿,可能会比较煽情。”她说:“我干吗要把她演那么惨啊,我的理解她就应该坚强。”
既然没法让自己的表演有“感染力”,进入幕后工作,不失为“正确”的选择。徐静蕾贵在有自知之明,又好在能直面局限,不是坐以待毙或者抱怨,而是行动起来解决问题,她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大的自由度。你也可以说她得益于明星力量(star power),明星总是能得到社会和周围人更多的宽容和帮助,但毕竟是她自己作出的选择,她在往前走。本来她的人生可以很不一样:忍着恶心继续演偶像剧,演不动了,嫁人生子,40岁就开始写回忆录,文笔应该不会难看。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经常在博客里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