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风行一时的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里,有一集发生在度假之旅中的故事。不过,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度假当中的情节,而是女主人公怀着无比憧憬的心情踏上旅途前,下的这样一个论断:纽约人周末最热衷的事情,就是逃离纽约。
听到这句台词,忍俊不禁。尽管隔了一个太平洋,逃离脚下这片拥挤着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口的旋涡的心情,是何其相似啊。在一个耳中充盈着工地施工噪音、鼻中塞满了汽车尾气味道、满目皆是花花绿绿而依然乏味的视觉刺激的城市里,脚不点地奔忙了5天之后,还有什么比逃入青山绿水、碧海蓝天、霜染层林更令人向往的事?
对美景的需求一旦推广开来,这一稀缺资源的市场价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但凡和景观沾点边的房子,总能为开发商标个趾高气扬的价钱增添不少筹码。而在那些绝无仅有的地段呢?我们不妨回忆一下2005年10月发生的“万科·十七英里”售楼处被砸事件。这个位于深圳东部黄金海岸线上风景绝佳处的房地产项目,在其二期海景公寓销售时,由于认购现场过于火爆,而开发商又坐地涨价,引起客户的极度不满,至于以砸毁售楼处设施来泄愤。
其实,早在售楼处被砸事件以前,“十七英里”即已成为万科这家中国最受尊敬的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最受争议的项目之一。由于深圳市2000年即已发文暂停十七英里项目所在的东部黄金海岸线上的房地产开发, 深圳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对“十七英里”的用地何以获批表示了疑虑。2004年1月,代表委员们二十余人来到“十七英里”工地调查,发现该地块所在半岛的整个山头被荡平,原址上千百年来形成的原始植被不复存在,认为这样的开发方式有悖原生态保护的精神。
但施工进度并未因此放慢。万科打出了颇具煽动性的广告语:“我们能与这个世界保持的距离”。
这句话乍一听像杯白开水,仔细一品,却能品出一大串和优雅、体面、尊严、优越感有关的自得味道来。
那些在售楼处抢购房子、砸售楼处的客户,或许此前大多已耳闻过代表委员对这一项目的质疑。但它非但没有挡住消费者的热情,反而使热情升级成了抢购的狂热。
秘诀就在那句广告语上:“距离”,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稀缺的奢侈品,更何况是和“这个世界”的距离。代表和委员的质疑,反而进一步证实了这个项目的稀缺性。
于是,“十七英里”不再只是消费品,它成了象征逃离之旅获得成功的战利品。
抢购的人们只是没有细思过,万科把“十七英里”海 景码平了重建的方式,是否表现出了和“这个世界”多数开发商之间足够优雅的距离;而业主们将在经过十七英里的驾驶之后所得到的,也不外和一个日益繁杂无序的物理世界之间的距离。
一旦对美景的占有欲被披上了优雅的外衣,我们就很难奢望,节制这种传统美德能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基础了。
最近发生的一个例证,是正在承德避暑山庄和其围墙外的外八庙之间耸立起来的豪宅项目“兴盛丽水”。这个横亘在山庄外庙之间长达1400米的大型房产项目完工后,豪宅的业主们可以坐在家中一边喝咖啡,一边悠悠然欣赏大清皇家园林的美景。然而,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之间的视觉呼应将全部被遮挡,外八庙的景观价值也将因此贬值。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一座座名山大川深处开辟出机器轰鸣的混凝土工地之后,渴望着“别处”生活的我们还很少能意识到,并不是我们逃离了“这个世界”,和它保持了距离,而是它正在占领每一片纯净、美丽而宁静的土地。
这听起来令人沮丧。不过,事实也不完全如此。现在是时候讲讲让人重新鼓起信心的故事了。
加拿大温哥华郊区的维斯勒小镇,是落基山脚下一个风景迷人的滑雪胜地。在和瑞士争夺2010年冬奥会主场馆的竞争中胜出后,更是名声大噪,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一游客络绎不绝。但是,谁能想象得到,在20年前,维斯勒地区竟然是一个臭气薰天的垃圾堆放场?
这个成功的变身魔术的指挥者,是一家叫intervest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一家叫BDCL的建筑师事务所。那是北美第一个全生态理念的项目。他们把堆放的垃圾清理出去,挖出池塘蓄上雨水,种上各种野草,进行生态链恢复。又由于担心造小镇的兴起会抢了印地安人的生计,于是造精品街时,他们有意聘用印地安艺术家,手工制作了街上所有商店的招牌。
现在,夏季来维斯勒的游客比冬季还多。而开发商开发的这座小镇的收益,是当年投入成本的百倍,盖一栋楼的收入就足以把当年买下整块地皮所花的价钱收回来。
在国内也并不是没有变废为宝的先例。“十七英里”项目中遭到质疑的万科,在同样由它开发的东丽湖万科城项目中,却因为将几千亩盐碱化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了芦苇丛生、草长莺飞的生态湿地,引来大批学习经验的建筑师和开发商。
东丽湖项目的成功有机缘巧合的一面。当年万科之所以拿下了这块介于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两头不着边的盐碱地,主要还是由于万科在拿地方面一贯的“先天不足”。
由于项目体量庞大,又没有现成的生活用水生产渠道,专门建一座水厂则要投入几亿,成本太高,建筑设计师就建议万科对地块进行排盐处理,并设计渠道将雨水收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雨水回收利用的循环系统,能解决大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途的需求。
万科采纳了这个建议,在东丽湖畔种上大量芦苇,形成芦苇荡景观,又引进了食用蚊蝇幼虫的鱼类,制作了上千个人工鸟巢以吸引食鱼鸟类。
建筑设计师还将房屋的顶部设计成下部凹陷的反尖顶,雨天蓄积的雨水顺着落地玻璃窗流下,使窗外迷蒙的雨幕形成景观;同时,落地的雨水通过特定渠道汇集到一块,经过中水回收处理,成为生活用水的来源之一。
一片形成自然生态循环的湿地就这样制造出来了。如今,拍婚纱摄影的新人、电视剧拍摄剧组、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及房地产公司的设计人员如潮涌入,都想感受一下这块“麻雀变凤凰”的土地。
东丽湖这样的机会,也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坂茂那样的不砍一棵树而盖起来的别墅,对我们来说也许是过于奢侈的。幸运的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至少还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我们会做出什么选择呢?这或许要取决于我们所向往的“生活在别处”,究竟止于怎样的境界了。假如人们果真希望和“这个世界”保持一些并非由驾驶里程来决定的距离,希望那些心浮气躁的都市游戏规则不会蔓延到让人无从逃遁,答案也就得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