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与坏是个“相对论”
导语:一栏

“好老板坏老板”这个系列写了已经大半年。过去20年,我每隔两三年就换一份工作,跨越了娱乐业、传媒业、互联网等不同行业,公司形态囊括国营公司、民营企业、外企到小作坊一样的小型公司。这个系列的文章选取了我的职场生涯中对我产生致深影响的“好老板坏老板”。写到现在,我开始怀疑“好老板坏老板”中的好坏究竟如何定义,我在文中所流露的对这些老板的主观判断是否存在某种偏差。尽管在写作过程中,我一再提醒自己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但要知道,毕竟,“好”与“坏”是最难说清楚的两个中文字。
   3月间,我在这个专栏里写了那篇《女老板猛于虎》,反响十分强烈。文章的主角是一家赫赫有名的美国娱乐公司的女老板F,当年的同事们和我一样都曾深受其害。说实话,文中涉及的关于F的恶劣事件,因篇幅缘故,我也只写了皮毛。考虑影响,还隐去了其姓名。当年曾同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同事早就失去了音讯,但文章刊出后,他们想尽办法和我取得联系,还搞了一次饭局,许多旧同事都来了。如我所料,饭局变成了对F的声讨大会。席间,有人指出,一个老板坏没关系,但坏到了千夫所指的地步,实属罕见。这么来看,F当属“坏老板”中的典型了吧。但是,你错了!她不仅今天依然稳坐那个高位,而且还深得美国总部的赞赏。
    那天饭局上,听着大家的控诉,我忽然想到了关于“好老板坏老板”的标准问题。从下往上看,在大多数员工眼中,F 自然十恶不赦,这无话可说,其令人发指的事迹比比皆是。但是,站在美国总部的制高点从上往下看,F应该是个美国人眼中的好老板。有消息说,F走马上任之后的几年,公司的盈利状况有所好转。在我们眼中,既不娱乐也不懂传媒的F把那个全球著名的品牌在中国给搞砸了,可在美国总部眼中,数字与报表才是最有效的凭据。我们所厌恶的F的特质,比如她在中国员工和美国老板面前迥然不同的两付面孔,成了她在那个位置高居不下的杀手锏。要知道,老美比我们更信奉“黑猫白猫”的真理。
    4月的专栏里,我又写了一篇与《女老板猛于虎》对照鲜明的《明星老板》,说的是曾任美国MTV中国区负责人的Harry。当年作为他的下属,我受益匪浅。过去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赞多于贬。Harry后来离开了MTV,成了一家国际唱片公司的老板,经常以评委的身份出现在一个电视选秀节目上,成了拥有自己粉丝团的明星。有意思的是,一位读者读罢这两篇文章进行了一番对比,提出了一个观点,如果把对“猛于虎”的女老板的苛责词汇与对“明星老板”的赞扬词汇调个个儿,也不妨碍“好”与“坏”的典型意义。这位读者的反馈让我忽然想到: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平行目光审视同一个老板,其所谓“好”与“坏”也一定是相对意义的。即便那位“猛于虎”的女老板已是千夫所指,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她手下当然还有许多员工跟着她继续不亦乐乎地辛苦打拼,其中可能会有迫不得已屈服于她的淫威的,但肯定也不乏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忠实信徒。
    没错,所谓“好老板坏老板”的定义从来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相对论”,即便是群体评价,也只能来自某个群体。在这里,我并未推翻我对F的评价,假若时光倒流,我会更加迅速逃离F的魔爪,但那毕竟是我个人的选择。我只是想告诉你,绝大多数时候,好老板的“好”,坏老板的“坏”,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它来自个人的判断,与个体价值观有直接关系。总体看,他(她)究竟是个好老板还是个坏老板,你是否决定离开他(她)往往决定于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你离开。
    当然,这只是从员工的角度从下往上看。从公司的角度从上往下看老板,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