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直接以创意为基础的少数行业之一。那么,这个行业是如何做出好的创意的?奥美大中华区董事长、中国4A顾问宋秩铭接受我们的专访,讨论他对创意的看法,分享广告业内专业人士的工作方式,并分析他们该如何面对网络的挑战。
专业人士的职责
让创意人能够做出好创意的关键素质是什么?公司应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让他们做出好的创意?
创意是很简单的。首先你要找对人,其次要有能激发创意的文化和氛围。这两件事是最重要的。
气氛指公司是真正在意好创意的产出,还是只把它当成一个纯粹的生意?这个行业的标准是,你的广告除了要能把客户的产品卖出去之外,它的创意还要好、要有影响力。但很多公司并不把这个当成最主要的方向。
从公司办公室的设计、硬件都必须是能激发创意的环境。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经营上是否真的相信这个理念。真的相信这个理念,你就会把公司的每个环节朝着它努力。比如,AE(客户执行)是否能了解客户的问题、了解客户的方向并聚焦在一点,从而减少创意人员重复工作、浪费时间。
AE在创意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是从AE做起的。我认为,AE最重要的任务是澄清客户的问题。客户给你的问题不见得是真正的问题。客户也常常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由广告来解决,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AE第二个任务是协助创意人员贩卖。创意人员常常会做好创意,但不会贩卖。贩卖是AE的责任,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扎实的基础、铺一个好的舞台去协助创意人员贩卖。
在一个广告项目团队中,谁是主导者——AE还是创意人员?
AE是主导的。对于一个创意作品,AE的权限是创意正确与否——这个创意是否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创意人员的权限,这个创意好不好?
如果一个创意作品,AE和创意人员都认为是对的,但客户不同意,你们会劝说客户接受吗?
对啊,当然会去尝试说服客户。奥美常常被人家认为是比较强势和顽固的。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做的本质上还是生意,客户有最终的决定权,因为到最后钱是它们在花,风险是它们在承担。但我们必须尽到责任,告诉它我们的意见是什么。
AE是专业人士,创意人员是专业人士,广告团队是专业人士。那么,在一般意义上,与生意打交道的时候,专业人士应该持什么样的立场?
专业人士最基本的责任是,提出专业的建议。但他同时也是一个“销售人员”,要取得生意。这两者必须平衡。
呈现中国的创意水准
中国4A为什么举办以创意至上为主旨的中国4A创意金印奖?
中国4A主办这个奖项是为了能够呈现中国广告业界的创意水平。这要从两方面看:一个方面是,国内过去的创意奖很乱,大家会质疑它们评审的状况,我们希望中国4A举办一个能够反映这个行业的专业水准的创意奖,每年评选出一些广告创意,过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中国广告界的进展。
另一方面是,中国要进入国际奖项还要一段时间,因为国际奖项基本上还是很西方的角度,获奖作品一般非常形象化。而事实上中国的东西很多是文字型的,中国不是一个形象化的民族。只有你使用的语言非常形象化,非常契合西方的观点,才能进入到国际奖项中去。
我们希望中国4A的创意奖能够从我们的角度——从中国的角度、从专业的角度——呈现出我们的水平。
什么样的作品能叫有创意?您有没有设想过,在将来评选出来的作品中会是什么样的作品?
奖项,某种程度是一种比较。也就是说,评选的结果是参赛的作品中哪些是比较突出的。从专业的角度我们也要问,它是不是够好?这就是为什么有可能会出现奖项空缺的情况。
但到底什么样才是好?这是很难去清晰定义的。一般来说,它必须在商业上是有意义的,这个创意是新鲜的、没有见过的。
这几年让中国市场上有创意的、让你印象深刻的广告是什么?能不能举个例子?
坦白讲比较少,不太记得……
我比较看重的是,广告在一个行业或类别是不是具有突破性。比如说,早期的中国银行企业形象广告,在中国广告业就具有时代意义,它是由新加坡奥美为中国银行在新加坡做的广告,后来被拿到国内播放。你可以看到,长达十年,所有的企业形象广告都跟那支广告是接近的。中国移动M-Zone最近的一些广告,也有突破性。
在广告业,有人会专门做以拿奖为目的广告创意,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中国4A创意金印奖在评选过程中会怎么应对这类广告创意?
我们不会接纳这样的作品,我们要求参赛广告作品一定要刊登过。在审核的过程中,我们如果对某个作品怀疑,就会要求参赛者提出证明。
大家管这种广告创意叫“飞机稿”,是走歪了。这个现象存在有很长时间,十多年来在西方一直都有,但是真正好的公司是不做这种的事的。真正带动一家公司的声誉和生意,一定是市场证明它是有效的,而不是因为得奖多。
客户心里是很清楚的,你去跟客户讲,我得了很多奖,但是每一个品牌它都不认识,那是没有用的。
网络时代的创意
最近在全球范围内诸如Blog、播客这样的新媒体类型被广泛讨论。在利用它们进行品牌传播方面,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这些我们都在研究和关注之中。对于长尾(long tail)的概念,从资讯的角度有长尾,从生意的角度也有长尾。我们就需要把准它和自己的关联性。不管是从资讯还是生意的角度,人都希望成为主流。当你在这个很纷杂的环境里,你会希望创造主流。
对奥美来说,我们的客户都是大客户,我们不会去做小客户,那是另一种生意模式。但是从资讯的角度,我们要去关注如何用科技的方法监测,监测大品牌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情况,发现危机和机会。只有blog、播客比较接近于主流,我们才会去应用。
你提到一家广告公司最重要的技能是创意的能力。但是,在网络中,它会不会失效呢?比如说做电视创意的能力、平面创意的能力在这儿就可能变得不相关了。
有一部分创意人员可能会惧怕这个新的媒介。但我认为,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你一定要熟悉这个媒介。对奥美来讲,比较好的一点是,我们的直接营销(Direct Marketing)部门本来就很强,那部分创意人员进入新媒体领域比较容易,因为直接营销就是很互动的。纯广告的创意人员比较难介入新媒体。未来我们需要逐步把人的技能、心态都调节到适应网络的状况。
现在的一个趋势是,受众越来越拒绝广告了。在美国,用TiVo录像机可以跳过电视广告。我们在网络环境中也有技术手段让受众可以屏蔽广告。广告业如何应对这个挑战?
这要从两个方面去看。从比较传统的角度,你就必须要拍让人家愿意看的广告,广告的可接受度因而变得很重要。以前那种抓到一点、不断地强迫受众接受的方式慢慢就不太可行了。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让你可以找到愿意看你广告的消费者。现在有一些科技手段甚至让你可以分析单个消费者感兴趣的是什么。
在网络上,我可以屏蔽所有的广告……
你还在看Google的广告,你也看百度的广告……实际上还有很多广告,只是你认为那不是广告而已。
宋秩铭的观点
专业人士最基本的责任是,提出专业的建议
广告除了要能把客户的产品卖出去之外,它的创意还要好、要有影响力
现在你需要拍让人家愿意看的广告,广告的可接受度变得很重要
创意是很简单的,首先你要找对人,其次要有能激发创意的文化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