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贷款,专利产业化新出路
导语: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10月31日推出国内首个可凭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金融产品,并成功签署首个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借款合同。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此次推出的这款产品面向拥有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商标专利权三项知识产权,并具有实施能力和获利能力的优质科技型小企业。

此前各家银行从未使用过的发明专利权作为抵押,专利权质押贷款长期以来都是银行贷款的禁区。这意味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难题迈出了破题的第一步。

北京经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锋表示,未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前景看好,"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这方面将有大量的需求"。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目前缺少的不是足够的聪明才智,而是“知本”转化成资本的配套条件,包括市场体系、政策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诚信体系、应用者产业化的资本、人才等。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生产力,是以潜在形式蕴涵在知识体系内的。知识的产权化、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构成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作用的链条。专利入股、专利质贷款等都是这个链条上新结出的果实。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邢胜才对记者表示,如何促进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使自主知识产权获得资金支持,已经成为国内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权利人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最需要资金的知识产权获得关键支持,也是目前知识产权权利人最渴望解决的突出问题。

世界银行诺兰德·库明教授认为,许多现代企业持有着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然而多种原因造成了知识产权担保在发放信贷方面的重要性不如其他财产的担保,原因之一是知识产权具有一些特殊属性,一些潜在贷款人对这种财产属性缺乏了解。另一个原因是对许多知识产权的估价存在困难,相关法律在调整这些法定权利上的担保权益方面也不甚健全。

根据国内十年来对专利权质押登记的情况,截至今年九月,仅有六百八十二项专利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专利权质押登记,质押总额不足五十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不及发达国家一个风险投资项目金额。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研讨会”上,来自政府部门、金融界、企业界和中介机构的与会官员、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条件已经成熟。

企业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开办此项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银行方面,在取消了规模限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给银行以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法律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担保法》,《物权法》草案也正在修改过程中,为开办此项业务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一些地区的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