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放金融于中国是巨大的机会
导语:中国目前正面临全面的金融开放,这对中国的金融行业将带来什么?就此本报对英国金融监管局主席克隆·麦卡锡进行了专访。

《经济观察报》: 在您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中,您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克隆·麦卡锡:中国的金融业发展非常快,这得益于金融业的开放。尤其是上海的金融行业,从数量上、大的金融机构等方面都可以与香港、伦敦、纽约等国际大的金融中心相比。我11年之前访问过上海,中国的金融业和那时候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观察报》:中国目前正面临全面的金融开放,您认为这对中国的金融行业将带来什么?这意味着机会还是挑战?
    克隆·麦卡锡: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以伦敦为例,伦敦当时对国外大的投资机构开放,金融行业的改变是很巨大的。英国金融局对于国外金融机构的进驻一般都不设限制。去年,一家西班牙的银行购买了英国第六大零售银行的股权,交易金额非常巨大。现在在英国,你可以看到美国银行、德国银行、日本银行、中国银行。伦敦作为金融中心也随着这些机构在英国的活力和发展而逐步健全和成熟。
    《经济观察报》:汇丰买了中国很多银行的股权,您如何评价像汇丰银行这样的大型银行的本土化策略?
    克隆·麦卡锡:汇丰银行在英国之外占有70%市场份额。我认为他们的本土化策略很成功。他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扎根很深。我认为他们的竞争性优势,就是他们在世界各地都雇用并培训本土的人才。这是他们本土化很成功的重要原因。
    《经济观察报》:但是随着国外金融机构进驻英国,是否对当地的金融机构构成了威胁?
    克隆·麦卡锡:完全不是这样。他们确实和当地的银行进行竞争,但是这些外资的金融机构同时也带来先进的机制、先进的技术,而这些对整个英国的金融行业都是十分有益的。
    《经济观察报》:和香港比照,您认为上海还要多久才能建设成真正的金融中心?
    克隆·麦卡锡:上海有巨大的潜力。我并不知道还要多久。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来说,有方便的交通、大量的金融需求、健全的法律法规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决定一个金融机构在什么地方扎根的因素。这些方面,上海都需要继续发展。如果你回到20多年前的伦敦,1984年,伦敦并没有如此国际化,甚至不如上海。外资金融机构来到上海改变了上海金融行业的规则,所以伦敦实际上是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而发展的。
    《经济观察报》:如果一家中资银行要走向国际市场,您认为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克隆·麦卡锡:中国已经有四大国有银行在国外上市,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资本已经国际化,他们也完全可以到国外开展业务。最重要的,比如一家英国的银行来到中国,就是尽量不要卷入政策限制的区域。中资银行面临着和外资银行到中国同样的问题。在英国有264家外资银行,我们对中国的银行都很欢迎,而且发展得如何主要取决于他们。
    《经济观察报》:这几年,中国很多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被国外机构投资者购买,在国内有一种说法,就是国外机构投资者掌控了中国的金融命脉,将威胁到金融安全,对此,您如何看待?
    克隆·麦卡锡:这首先要看什么是金融安全,什么又是真正的威胁。事实上,国外投资者购买中国银行股权,带来了中国商业银行更高的管理水平,更丰富的金融产品,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灌输给人们管理财富的智慧,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威胁。事实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并不是国外金融机构造成的,而是有多种原因,如贸易赤字、外汇储备等,但是这些问题在目前的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我并不认为外资银行的发展要为东南亚金融危机负责。
    《经济观察报》:您对金融安全的定义是什么?
    克隆·麦卡锡:如果从外部来看中国的金融行业,就可以发现中国的钱都放在银行里,而金融体系当中的中介机构发展并不充分。而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成熟经济体系里,金融中介的发展是很发达的。所以对于中国的金融体制来说,应该有更多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的金融里银行是最好的,但是这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来说确实显得很脆弱。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