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是我的第二个家
导语:正如一些典型的中年儒商一样,岳先生的气质,与其说像个商人,不如说更像个学者。


    正如一些典型的中年儒商一样,岳先生的气质,与其说像个商人,不如说更像个学者。
    “我是在90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的国,事实上在出国前,我找到的唯一一本芬兰语的字典是《芬英纺织学词典》,字典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材料了。出国前,除了知道芬兰号称千湖之国以外,我几乎一无所知。说到这儿还有个小趣事:在飞往芬兰的航班上,我的同座恰好是个芬兰航空公司的女官员,她得知我的身份后,非常热情地和我沟通。我遇到的第一个芬兰人就给我留下了很热情的印象。然而尴尬的是,当她问到我关于芬兰总统的事时,我告诉她,我根本不知道芬兰总统是谁。”
    “当我们突然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时,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中,我们经常遭遇到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意外,当然,这种意外有时是尴尬,有时是惊喜。这就是很多留学生常说的‘文化休克’。关于芬兰人的思维方式和个性,我可以用一个我经历过的‘文化休克’的小事来做例子:
    那是我已经在芬兰有了自己公司的时候,有一次在北京我遇到了一个来旅游的芬兰人向我问路,我得知他是芬兰人后顿感亲切,特意抽出半天时间给他做了义务导游。在游玩的过程中,无论门票还是中午的餐费,我们都是AA制,那个芬兰人丝毫没有哪怕是客气一下的意思。这在我们来说恐怕很难理解,会认为这个人算帐太精,太小气。然而事情还没完,半年后,我们夫妻两人回到芬兰办事,恰好路过那个芬兰人所住的城市。那个芬兰人非常热情地把我们请到家里做客,并执意要留我们在他家过夜,而且对我们说,他已经把他们夫妻的卧室整理好腾出来,准备供我们夫妻使用!你还认为他算帐太精,太小气吗?只能说是文化差异使然。”
    “由于在北欧有了自己的公司,加上几年前我的孩子开始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上学,所以北欧这些国家我几乎是每个月都要去几次。我觉得北欧人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内向的,他们通常在和你接触的事上非常热情,尽量为你着想,为你安排,但这些事的范围和概念却是不可延伸的,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按照中国人的理解,他们可能会变得很不近人情,除非你和他的长期交往使得你们的友谊更近一层。在这种个性中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北欧的女人通常要比男人open得多。呵呵,不知道是为什么。”
    北欧是一个景色极为秀丽的童话般的世界。对此,岳先生有着很深的体会:“北欧的景致是我喜爱这几个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几个国家都很小,开车几个小时就可以通过几个国家的边境。但很有意思的是,这几个国家的自然风景都不相同,如果是自驾车旅游,或者用北欧人和中国人共同爱好的方式:骑自行车旅游,你会不断地发现完全不同的美景,每一处都是那么怡人,每一处你都会想多停留一会儿。用几个城市来做比较:芬兰的赫尔辛基,只有50万人,很小的一个城市,非常自然,非常有乡村的气息,但现代化程度特别高,城市里的商务、公共设施和服务非常完善;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一个水上城市,整个城市由几十处桥梁连接起来,整个城市的层次感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湖光山色;丹麦的哥本哈根,北欧最大的城市,安徒生的故乡,美人鱼雕像、哈芬喷泉、北欧古老风味的市政厅,是童话般的神秘风光。”
    “另一个让我喜欢这几个国家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人。我很喜欢他们那种平和的热情。比如说搭车,这在中国是从没有过的事。就是当你不想付出租车费时,你就站在路边,伸出你的大拇指,自然会有私家车停下来,免费地捎你一段路,不会太长,一般4、5公里吧,到他拐弯时你下车,可以再次伸出大拇指搭车,十几次车搭下来,你就从一个国家走到另一个国家了。所有的人都会很平和地和你聊聊天,唠唠家常,就像你是他们的邻居。我在搭车的时候,甚至有一次搭上了当地一个市长的车,没有任何特殊标记,没有保镖,甚至没有秘书,就自己一个人开着车在城里溜达。而他也愿意停下车来搭你,并不觉得有任何不方便。平和的热情,是我非常欣赏而且喜欢的。”
    “这就是北欧,它和欧美那些人们更熟悉的国家不同,它美丽、自然、现代化、整洁,然而它丝毫也不张扬,”岳先生说到这里,脸上露出的是一种舒适和享受的神情:“和那里的人一样,很自在,很安逸,很有条不紊地在生活。这就是北欧最吸引我的地方。”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