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狂飙之谜
导语:旷工休假买基金,这是四季度基金发行中的新现象。基金发行狂飙的背后是资金流动性充裕,更深原因则是老百姓风险偏好盲目扩大。

旷工、休假买基金,这是今年第四季度基金发行中的新现象。
    基金发行狂飙的背后是资金流动性充裕,但更深的原因是老百姓风险偏好盲目扩大所致。
    除了购买基金,股市上的投资者已经习惯跟着基金来操作,2006年市场给他们一种感觉——跟着基金做就能赚到钱。


基民疯狂


    12月7日是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发行的第一天,早晨刚过10点,市场就传出“200亿、300亿、500亿三个首发版本”。
    12月8日晚,嘉实基金发布新闻稿,称“当日之内新基金发行规模超过400亿”,之后确切的统计数据为419亿,这不仅是中国基金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金,也创造了全球投资的纪录。
    “投资者买基金都买疯了。”一位银行负责销售的人士说。
    “以前门可罗雀的银行网点乌泱泱挤满了人,这些人现在都在买基金,一些客户因为拿不到买基金的号码而对银行不满。”一个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开始恍惚。
    现在,“旷工、休假买基金,这已经是今年12月基金发行中的新现象。”基金研究人士感叹。
    流动性资金充裕是基金规模扩大的一个原因,但基金赚钱效应、投资者热烈追捧则是单只基金首发规模迅速扩大的决定性因素。
    在“买基人”的追捧之下,新基金的发行规模和发行速度不断创新高。
    2006年5月,广发策略优选创造了10天之内席卷了184亿元资金的神话,之后易方达发行的易基价值也在数天内募集了117亿的资金。
    现在,神话不断被重新改写,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刚开始发行的第一天就创造了419亿的首发纪录。
    市场瞠目结舌!但基民的“疯狂”好像刚刚开始。
    “你认识基金公司的人吗?”更多投资者在询问。
    “基民疯狂”导致基金开户数的快速增长,仅2006年12月4日一天,新增基金开户就超过9万人,这超过以往一年基金的开户数。而央行公布的10月份金融运行数据也显示,相较9月,10月末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是200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做梦都在发基金”


    嘉实的发行规模给基金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稍有品牌的基金公司已经学会用百亿为单位来计算基金首发业绩,而这距离2004年基金市场产生第一、二只百亿基金不过两年。
    2004年初,中信、海富通首次发行两只百亿元的基金,之后因为市场的不成熟、股市下跌、基金业绩的下降,这两只百亿基金规模不断缩水,现在规模都在20-30亿左右。
    虽然前两只百亿基金运作失败,但市场却在逐步孕育百亿基金重生的基础,如果说2005年9月易方达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突破百亿是借当年货币市场基金的热潮、公司的品牌优势的偶然事件,那么,2006年,百亿基金真正成为时尚已有充分条件。
    2006年3、4月,虽然基金业仍对百亿基金是否成功运作心有余悸,多数公司将新基金首发规模控制在100亿以内,但基金发行市场已被充分预热,有良好业绩表现的基金被老百姓重点关注。
    4月底,银华优质基金开始发行,首发规模近百亿,随后发行的广发优选发行火爆超出所有人的想象,短短数天取得184亿的销售规模。
    6月份,新基金发行温度攀升加快,得益于上半年股市上升,基金公司普遍业绩的良好,稍有品牌的基金公司发行新规模都能维持在50亿以上。7月,新基金发行规模增长和发行速度在提高,7月新成立的基金规模达到338.077亿。
    11月份当月12只基金新成立的基金总规模达到664.49亿。这个月,市场上还出现了南方和华夏两只百亿基金,基金单天销售规模达到60亿以上。
    上投摩根、广发、银华、易方达、南方、华夏、嘉实,单只基金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基金公司的管理资金规模排名不断被改写。
    通过新发基金去轻而易举获得市场份额刺激了基金公司快速扩张的欲望,各基金公司市场部纷纷反映,这段时间他们都在竭尽所能去申报新产品。“我们做梦都在发基金。”一些基金市场部人士说。
    当新基金产品因为银行渠道紧张而导致审批拖延时,基金公司采取迂回战术,通过“分拆式分红”的模式来募集资金。
    采取“分拆式分红”的原因是:老百姓普遍对基金净值有“恐高症”,基金公司候诊之后开出“一元”药方,最近华安、海富通、博时等多家基金公司对多只基金大比例分红,在降低基金净值的同时开始老基金的重新申购。
    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双重热情推动基金规模大跃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基金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经增加到7414亿。

跟着基金赚钱?


    老百姓买基金的理由很简单,买了基金就能赚钱。
    一年百分之十几的报酬率?
    不!那是以前,现在老百姓追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报酬率。
    银河证券高级研究员王群航统计,截至2006年11月底,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基金平均收益均高于90%,投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年平均收益率达到75%,那些收益率翻番的明星基金更成为投资者津津乐道的对象,一些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师说,现在他们只买那些每年收益率超过100%的基金产品。“已经很多老百姓买基金都不看大盘。”一家基金公司副总说。
    没有买到大规模基金的投资者有些遗憾,于是他们在寻找另外一种机会,现在他们说,“跟着基金建仓就能赚。”
    看起来一切都很乐观,一些基金公司仍对外宣传股市的上涨空间。
    基金经理营造乐观气氛的理由很简单,“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市场走势对基金发行市场几乎一致。”中信证券研究报告中指出。
    于是,在渲染的乐观氛围中,基金新产品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投资者积极捧场。
    但部分清醒的基金公司已经担心,一方面,他们认为市场并不如想象中的好,“明年行情依然十分看好,但多数人认为上涨的比率在20%-30%之间,但实际上我们基金经理普遍看法在15%左右。”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说。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跟随大规模基金建仓的投资者也存在一些风险,银华基金副总石松鹰说,“有时候,看大基金建仓出现结果时市场已经发生变化,此时反而可能是市场的反向指标。”

相关新闻链接:

监管层降温发行过热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